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0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声情并茂激发情感



陈立伟 彭咏今



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游彩云,刻苦钻研情境教学法,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形成了自己语文教学的风格和特色。

以情唤情。游彩云说:“教师要学生动情,首先自己要钻研课文。备课时,要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时,充分运用教学艺术,全身心地投入,创设一种与学生心理相融的教学情境,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在新课的导入中,游老师尤其善于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以此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第一场雪》的导入,她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雪花是什么样的;然后,她以抒情而优美的语言描述:“是啊,雪花洁白,轻盈,飘飘悠悠,多美啊!有一首歌曲叫《雪绒花》,赞美的就是雪花的美丽。”紧接着她便深情、舒缓地唱起了这首歌。教师入情入境的表演,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孩子们也都陶醉了。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唱了起来,读了起来,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的意境。

以读激情。语文教学离不开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如何以读激情?游老师认为:“文章的中心句、重点段落,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重点句、段指导学生的朗读。”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赞扬了老班长忠于党、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些优秀品质是通过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等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游老师采用评读法:她先让学生把最能表现老班长崇高思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谈一谈体会。然后,再让其他的学生来评议读得怎么样,能不能表达出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评后再读,读了再评,使学生的情感在评读中得到升华,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又如游老师教《瀑布》一课时,用配乐朗读法,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辅以抑扬顿挫的有情感的吟诵,时而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时而感受到瀑布的飘渺、朦胧,充满了神奇。他们闭目遐想,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痴如醉。

想像促情。游老师说:“学生具有极大的想像潜力,只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便可根据语言描绘和各种教学媒体的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像,在头脑中组合成新的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无声为有声,从而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她教《鸟的天堂》一课,当她讲到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群鸟欢跃的情景这部分内容时,她让学生看着“群鸟欢跃”的教学挂图,听着录音机里欢快的鸟叫声,这情景激发了孩子们的想像力,有的说,听到了黄莺在枝头清脆悦耳的歌声;有的说,看见了慈爱的鸟妈妈把捉来的小虫哺喂自己的孩子;有的说,看到了美丽的白鹭鸟把清清的湖面当做大镜子,正展开翅膀梳妆打扮;有的说,看到了一群美丽的画眉鸟正在赛歌……通过这样的想像,孩子们得到了美的享受、美的陶冶,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移位入情。游老师说:“移位入情就是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体验,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进入角色。”她教课文内容擅长运用移位入情法。例如,她教《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呈现草原美景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假如此时你就站在这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仰望这湛蓝湛蓝的天空,呼吸着清鲜的空气,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感情呢?然后,结合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她的情感的。这样的安排不仅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美丽、令人神往。

游老师在语文情境教学中取得了成功,这是她长期拜师学艺、刻苦钻研和修炼的必然结果。她从广州师范中文大专班毕业后,就拜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省特级教师许汉为师,多年来得益于许老师的指导。游老师还刻苦钻研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并到江苏进行系统学习,当面向李吉林老师求教。游老师一方面积极参加中文本科的学习,另一方面坚持练教学基本功,尤其是朗读的基本功。她通过揣摩和研究姚锡娟等语言表演艺术家的朗读表演,来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使教学语言清新、优美、富有情感,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震撼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游彩云老师的形象写照。我们衷心祝愿这朵南国奇葩开得更加艳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0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游彩云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水平如何,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鉴于对这一形势清醒而深刻的判断和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江泽民总书记的话一语中的,指出了创新的巨大意义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新产品。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的这种特殊性使它区别于成人的思维,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还处于一种低级的状态,但儿童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活跃性和巨大的潜力,它可借助某一专业领域经验的深化,逐渐由量变到质变,向中级和高级的创造力发展。

教育要在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创建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就让孩子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和接纳的气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以及整齐划一的军事式的管理。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严重地阻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要创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尊重、接纳的学习氛围就要做好以下三点。

1.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以人教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可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就感情来说,没有人的感情,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感情较之于成人更丰富、更纯真,也更易于被损伤,他们当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样的纯真的感情来对待他们。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幽默、激励的话语,生动灵活的教法……都如同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清甜的甘露轻抚着、温暖着、滋润着孩子们,这无疑“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特级教师于永正语?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为学生发展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差异,看到人的个性差异也是人群发展过程五彩缤纷的体现。

创新教育要尊重、保护个体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在性”。

3.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应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大家要学会在这个社会中与人相处融洽,公平有序竞争。同时,教育学生:班集体又更像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应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发展。

二、展开想像的翅膀

康德在谈到想像时说过:“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像的自然界。”想像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积累的表象加以综合、改造,创造出比生活更丰富、更完美的艺术形象。儿童时期是想像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像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积极丰富的想像,就难以更好地理解课文,难以提高语文的素质,难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想像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培养学生想像的素材。如教《穷人》时,文中有一段话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遗子抱回自己家里以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段话写得断断续续,当中省略了一些内容。当学生们进入情境,内心情感与桑娜的心紧紧相连的时候,我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想像,把空缺的内容添上去,学生们有的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入手,有的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入手,有的从环境入手把桑娜当时矛盾、担心、害怕的心情描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

2.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作文本质上就是创造,是一种独创性极强的脑力劳动。在作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力求选材新颖,用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另外,可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像性写作练习。如学了《穷人》,让学生续写,想像西蒙的两个遗子是怎样在桑娜家中长大的。再者,可以适当地进行想像性作文。如孩子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险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也来编一回师徒四人历险的故事。类似这点的还有编童话故事、写科幻小小说等,让学生的思维在训练中放飞。

想像的产生往往是被情感激起的。无动于衷、漫不经心的情绪是很难展开想像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去激发儿童的情感,例如利用图画、音乐、语言、表演、实物等创设情境,激荡孩子们的内心情感,激起他们的情绪,丰富他们的想像,开拓他们创造思维的广阔天地。

三、引进求异思维的火花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不满足已知的结论、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而是沿着多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导致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应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这有助于帮助学生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及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下面从几个不同的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1.在识字教学中训练求异思维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生字音、形、义的特点,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去学习、记忆生字,切忌经常性地单一地进行整齐划一的笔画唱读。学生可以用熟字去学生字,如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加笔画、减笔画、换笔画等方法去学;可以借助汉字表形的方法,把生字与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可以自编儿歌、绕口令等去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2.配合教材设计拓展性训练

在学生理解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设计拓展性的练习。变换文体改写,变换叙述的顺序,变换人称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如一年级教材中有《春风》一课,当学生学习完课文以后,我让他们尝试把这首儿歌句中词语的顺序变换一下,意思不变,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作了多种变换,练习使同学们初步懂得了同一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形式来表达。孩子们有了创作的欲望后,我因势利导,说:“这是一首儿歌,谁能也来当一回小作家,用自己的话也把春风写一写。”他们积极地展开想像,有的写道:“春风像妈妈的手抚摸着大地,柳树弯着腰蹲在河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河水中,真像一个钓鱼的老公公。”有的写道:“柳枝像小姑娘的长发随春风飘扬。”有的写道:“那青蛙就像歌星一样在舞台上唱歌。”孩子们用他们的童真、稚气写出一首首春天的歌,极大地发挥了创造性。

3.在练习中启发儿童的求异思维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的是趋同性的逻辑思维,以追求获得唯一的标准答案,以便教师易于教学,批改作业省时方便。殊不知,这种“求同型”的教学方法和作业要求挫伤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致使有创造力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教师在布置各种练习时,如组词、造句、说话、作文、回答课后问题等,应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他们力争从不同角度构思、解决问题,强调“不要重复别人的内容,”“动动脑筋,看能不能说的和别的同学不一样”。长久训练下去,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迅捷的判断力,有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与创造性。

四、播种质疑的种子

质疑是创造思维的起点,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要把学会思考、大胆质疑作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写法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质疑等。要注意的是,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由“多而杂”到“少而精”。这需要教师有耐心,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学生提问的质量会逐渐提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

2.鼓励质疑,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一个学生学得比较好、比较深,不是指他已经什么都懂了,没有问题了,而是说他充分地发展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深入地研究,掌握知识。相反,若读书提不出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则说明他没有认真思考或思考得不够深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不断诱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对儿童的发问,不管是高质量的还是低水平的,都应认真对待,对一些跟课文没有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答,千万不要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不加重视。保护儿童旺盛的求知欲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前提。

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除了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外,总是辅之以必要的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呢?关键是要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1.触动情感,激发探索。

当问题能触动人的情感的时候,往往容易唤起人们去主动探索的欲望。在教《灰雀》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的。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爱鸟的感情后,忽然皱着眉,着急地说:“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他会怎么做呢?”情节的突然变化,泛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掀动了他们对灰雀下落的担心以及急列宁所急的情感,从而唤起他们学习下文的欲望。

2.设置矛盾情境,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辩。

学生对矛盾性的问题感兴趣,当问题产生矛盾时,方能使他们出现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而正是这种心理要求,促使他们努力思考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可设置对立的设想,使之产生选择的困难,吸引学生认真思考,激发认识兴趣。例如《灰雀》一课,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后,我问:“大家知道灰雀哪去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男孩捉走了。”我故作不解地问:“不对呀,小男孩不是明明说他没看见过灰雀吗?”“他撒谎!”“他没说实话!”“他骗人!”孩子们又按捺不住地叫起来。“你们都认为灰雀让男孩捉走了,有根据吗?”我再次追问。就在这样层层设疑中,在问题引起的矛盾冲突中,激起了学生认识上的争辩并逐步深入问题以致最后问题得到解决。

还有,如设计求异性问题、想像性问题、比较性问题以及变序性设疑,无疑处设疑等,其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愤”“悱”状态,使学生处于欲言又止,欲罢不能的境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六、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激发学生的想像还是鼓励学生质疑、解疑,都应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扩展思维的空间,对文章深钻细研揣摩品味,并适时创设交流的情境,让学生之间讨论、切磋,教师相应的诱导、点拨,最终有所发现。

1.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创造性思维需要时间,教师在设计活动或提出问题时,应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不要像“急风暴雨”似地逼迫学生做立刻的反应。若真如此,学生的回答势必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心理学家们经过实验,给提问过程增加等待的时间,得出的结论是:

(1)学生回答的时间长度和语句数量都有所增加。

(2)“我不知道”和回答不出的现象减少了。

(3)思辨性的思维事例增加了。

(4)提出了更多证据。在提出证据之后或之前都有推理性的叙述。

(5)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学生计划收集资料活动的次数都增加了。

(6)成绩差的学生的回答也增加了。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创设交流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和班级交流学习、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有利于改变“喂养”式的教学格局。

七、丰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创设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情境,努力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发展,使学生自我发动,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指导,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生成,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具体做法是:

1.开辟语文活动课。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活动课,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又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活动以其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精神。

(1)开展课外阅读,广蓄知识,为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2)以游戏、表演、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弗洛伊德说:“游戏的时候,每个儿童都像一个想像力丰富的作者。”表演则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竞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更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又能提高语文素质的游戏、表演、竞赛活动。例如:成语接龙、故事会、猜谜会、错别字医院、朗诵会、学当主持人、小记者采访活动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展现才华的机会。

2.深入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教授认为:“创造思维的最后源泉不是在文本中,而是在生活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应用语文、学习语文、增长才干。例如,看电视、电影,收听广播,参观游览,与亲友聚会,公共交际等,只要用心去感受,动脑去思考,都可以获得最实际、最生动活泼的收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0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声情并茂激发情感



陈立伟 彭咏今



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游彩云,刻苦钻研情境教学法,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形成了自己语文教学的风格和特色。

以情唤情。游彩云说:“教师要学生动情,首先自己要钻研课文。备课时,要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时,充分运用教学艺术,全身心地投入,创设一种与学生心理相融的教学情境,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在新课的导入中,游老师尤其善于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以此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第一场雪》的导入,她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雪花是什么样的;然后,她以抒情而优美的语言描述:“是啊,雪花洁白,轻盈,飘飘悠悠,多美啊!有一首歌曲叫《雪绒花》,赞美的就是雪花的美丽。”紧接着她便深情、舒缓地唱起了这首歌。教师入情入境的表演,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孩子们也都陶醉了。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唱了起来,读了起来,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的意境。

以读激情。语文教学离不开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如何以读激情?游老师认为:“文章的中心句、重点段落,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重点句、段指导学生的朗读。”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赞扬了老班长忠于党、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些优秀品质是通过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等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游老师采用评读法:她先让学生把最能表现老班长崇高思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谈一谈体会。然后,再让其他的学生来评议读得怎么样,能不能表达出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评后再读,读了再评,使学生的情感在评读中得到升华,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又如游老师教《瀑布》一课时,用配乐朗读法,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辅以抑扬顿挫的有情感的吟诵,时而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时而感受到瀑布的飘渺、朦胧,充满了神奇。他们闭目遐想,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痴如醉。

想像促情。游老师说:“学生具有极大的想像潜力,只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便可根据语言描绘和各种教学媒体的音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像,在头脑中组合成新的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无声为有声,从而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她教《鸟的天堂》一课,当她讲到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群鸟欢跃的情景这部分内容时,她让学生看着“群鸟欢跃”的教学挂图,听着录音机里欢快的鸟叫声,这情景激发了孩子们的想像力,有的说,听到了黄莺在枝头清脆悦耳的歌声;有的说,看见了慈爱的鸟妈妈把捉来的小虫哺喂自己的孩子;有的说,看到了美丽的白鹭鸟把清清的湖面当做大镜子,正展开翅膀梳妆打扮;有的说,看到了一群美丽的画眉鸟正在赛歌……通过这样的想像,孩子们得到了美的享受、美的陶冶,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移位入情。游老师说:“移位入情就是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体验,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进入角色。”她教课文内容擅长运用移位入情法。例如,她教《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呈现草原美景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假如此时你就站在这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仰望这湛蓝湛蓝的天空,呼吸着清鲜的空气,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感情呢?然后,结合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她的情感的。这样的安排不仅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美丽、令人神往。

游老师在语文情境教学中取得了成功,这是她长期拜师学艺、刻苦钻研和修炼的必然结果。她从广州师范中文大专班毕业后,就拜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省特级教师许汉为师,多年来得益于许老师的指导。游老师还刻苦钻研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并到江苏进行系统学习,当面向李吉林老师求教。游老师一方面积极参加中文本科的学习,另一方面坚持练教学基本功,尤其是朗读的基本功。她通过揣摩和研究姚锡娟等语言表演艺术家的朗读表演,来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使教学语言清新、优美、富有情感,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震撼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游彩云老师的形象写照。我们衷心祝愿这朵南国奇葩开得更加艳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游彩云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水平如何,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鉴于对这一形势清醒而深刻的判断和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江泽民总书记的话一语中的,指出了创新的巨大意义及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新产品。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的这种特殊性使它区别于成人的思维,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还处于一种低级的状态,但儿童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活跃性和巨大的潜力,它可借助某一专业领域经验的深化,逐渐由量变到质变,向中级和高级的创造力发展。

教育要在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创建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就让孩子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和接纳的气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以及整齐划一的军事式的管理。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严重地阻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要创造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尊重、接纳的学习氛围就要做好以下三点。

1.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以人教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可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就感情来说,没有人的感情,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感情较之于成人更丰富、更纯真,也更易于被损伤,他们当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样的纯真的感情来对待他们。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幽默、激励的话语,生动灵活的教法……都如同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清甜的甘露轻抚着、温暖着、滋润着孩子们,这无疑“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特级教师于永正语?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为学生发展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差异,看到人的个性差异也是人群发展过程五彩缤纷的体现。

创新教育要尊重、保护个体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在性”。

3.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应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班集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大家要学会在这个社会中与人相处融洽,公平有序竞争。同时,教育学生:班集体又更像一个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应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发展。

二、展开想像的翅膀

康德在谈到想像时说过:“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像的自然界。”想像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积累的表象加以综合、改造,创造出比生活更丰富、更完美的艺术形象。儿童时期是想像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像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积极丰富的想像,就难以更好地理解课文,难以提高语文的素质,难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想像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培养学生想像的素材。如教《穷人》时,文中有一段话写桑娜把西蒙的两个遗子抱回自己家里以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段话写得断断续续,当中省略了一些内容。当学生们进入情境,内心情感与桑娜的心紧紧相连的时候,我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想像,把空缺的内容添上去,学生们有的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入手,有的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入手,有的从环境入手把桑娜当时矛盾、担心、害怕的心情描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

2.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作文本质上就是创造,是一种独创性极强的脑力劳动。在作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力求选材新颖,用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另外,可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像性写作练习。如学了《穷人》,让学生续写,想像西蒙的两个遗子是怎样在桑娜家中长大的。再者,可以适当地进行想像性作文。如孩子们都喜欢看《西游记》,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险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也来编一回师徒四人历险的故事。类似这点的还有编童话故事、写科幻小小说等,让学生的思维在训练中放飞。

想像的产生往往是被情感激起的。无动于衷、漫不经心的情绪是很难展开想像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去激发儿童的情感,例如利用图画、音乐、语言、表演、实物等创设情境,激荡孩子们的内心情感,激起他们的情绪,丰富他们的想像,开拓他们创造思维的广阔天地。

三、引进求异思维的火花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不满足已知的结论、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而是沿着多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导致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应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这有助于帮助学生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及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下面从几个不同的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1.在识字教学中训练求异思维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生字音、形、义的特点,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去学习、记忆生字,切忌经常性地单一地进行整齐划一的笔画唱读。学生可以用熟字去学生字,如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去偏旁、加笔画、减笔画、换笔画等方法去学;可以借助汉字表形的方法,把生字与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可以自编儿歌、绕口令等去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2.配合教材设计拓展性训练

在学生理解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设计拓展性的练习。变换文体改写,变换叙述的顺序,变换人称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如一年级教材中有《春风》一课,当学生学习完课文以后,我让他们尝试把这首儿歌句中词语的顺序变换一下,意思不变,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作了多种变换,练习使同学们初步懂得了同一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形式来表达。孩子们有了创作的欲望后,我因势利导,说:“这是一首儿歌,谁能也来当一回小作家,用自己的话也把春风写一写。”他们积极地展开想像,有的写道:“春风像妈妈的手抚摸着大地,柳树弯着腰蹲在河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河水中,真像一个钓鱼的老公公。”有的写道:“柳枝像小姑娘的长发随春风飘扬。”有的写道:“那青蛙就像歌星一样在舞台上唱歌。”孩子们用他们的童真、稚气写出一首首春天的歌,极大地发挥了创造性。

3.在练习中启发儿童的求异思维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的是趋同性的逻辑思维,以追求获得唯一的标准答案,以便教师易于教学,批改作业省时方便。殊不知,这种“求同型”的教学方法和作业要求挫伤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致使有创造力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教师在布置各种练习时,如组词、造句、说话、作文、回答课后问题等,应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他们力争从不同角度构思、解决问题,强调“不要重复别人的内容,”“动动脑筋,看能不能说的和别的同学不一样”。长久训练下去,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迅捷的判断力,有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与创造性。

四、播种质疑的种子

质疑是创造思维的起点,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要把学会思考、大胆质疑作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写法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质疑等。要注意的是,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由“多而杂”到“少而精”。这需要教师有耐心,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学生提问的质量会逐渐提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

2.鼓励质疑,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一个学生学得比较好、比较深,不是指他已经什么都懂了,没有问题了,而是说他充分地发展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深入地研究,掌握知识。相反,若读书提不出问题或不会提问题,则说明他没有认真思考或思考得不够深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不断诱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对儿童的发问,不管是高质量的还是低水平的,都应认真对待,对一些跟课文没有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答,千万不要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不加重视。保护儿童旺盛的求知欲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前提。

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除了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外,总是辅之以必要的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呢?关键是要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1.触动情感,激发探索。

当问题能触动人的情感的时候,往往容易唤起人们去主动探索的欲望。在教《灰雀》一课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的。我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感受灰雀的可爱及列宁爱鸟的感情后,忽然皱着眉,着急地说:“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你想列宁心里急不急?他会怎么做呢?”情节的突然变化,泛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掀动了他们对灰雀下落的担心以及急列宁所急的情感,从而唤起他们学习下文的欲望。

2.设置矛盾情境,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辩。

学生对矛盾性的问题感兴趣,当问题产生矛盾时,方能使他们出现一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而正是这种心理要求,促使他们努力思考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可设置对立的设想,使之产生选择的困难,吸引学生认真思考,激发认识兴趣。例如《灰雀》一课,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后,我问:“大家知道灰雀哪去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男孩捉走了。”我故作不解地问:“不对呀,小男孩不是明明说他没看见过灰雀吗?”“他撒谎!”“他没说实话!”“他骗人!”孩子们又按捺不住地叫起来。“你们都认为灰雀让男孩捉走了,有根据吗?”我再次追问。就在这样层层设疑中,在问题引起的矛盾冲突中,激起了学生认识上的争辩并逐步深入问题以致最后问题得到解决。

还有,如设计求异性问题、想像性问题、比较性问题以及变序性设疑,无疑处设疑等,其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愤”“悱”状态,使学生处于欲言又止,欲罢不能的境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六、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激发学生的想像还是鼓励学生质疑、解疑,都应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扩展思维的空间,对文章深钻细研揣摩品味,并适时创设交流的情境,让学生之间讨论、切磋,教师相应的诱导、点拨,最终有所发现。

1.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创造性思维需要时间,教师在设计活动或提出问题时,应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不要像“急风暴雨”似地逼迫学生做立刻的反应。若真如此,学生的回答势必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心理学家们经过实验,给提问过程增加等待的时间,得出的结论是:

(1)学生回答的时间长度和语句数量都有所增加。

(2)“我不知道”和回答不出的现象减少了。

(3)思辨性的思维事例增加了。

(4)提出了更多证据。在提出证据之后或之前都有推理性的叙述。

(5)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学生计划收集资料活动的次数都增加了。

(6)成绩差的学生的回答也增加了。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创设交流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小组互助学习和班级交流学习、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有利于改变“喂养”式的教学格局。

七、丰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创设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情境,努力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发展,使学生自我发动,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指导,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生成,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具体做法是:

1.开辟语文活动课。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活动课,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又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活动以其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精神。

(1)开展课外阅读,广蓄知识,为思维提供丰富的材料。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2)以游戏、表演、竞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弗洛伊德说:“游戏的时候,每个儿童都像一个想像力丰富的作者。”表演则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竞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更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又能提高语文素质的游戏、表演、竞赛活动。例如:成语接龙、故事会、猜谜会、错别字医院、朗诵会、学当主持人、小记者采访活动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展现才华的机会。

2.深入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教授认为:“创造思维的最后源泉不是在文本中,而是在生活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应用语文、学习语文、增长才干。例如,看电视、电影,收听广播,参观游览,与亲友聚会,公共交际等,只要用心去感受,动脑去思考,都可以获得最实际、最生动活泼的收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情真意切

──记特级教师游彩云

赖红英



1998年12月2日,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上午9时40分,第二节课下课铃准时响起,游彩云老师赶紧站起身,夹起讲义、挂图和幻灯片,匆匆走出教师备课室,来到六(2)班课室。

利用学生们吃课间餐的时间,她在黑板上抄下马上要开讲的新课《长征》一诗。期间,有学生上前去问什么,她停下笔,耐心地回答学生。

听说采访游老师,她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游老师朗诵课文可好听了!”“我最喜欢上游老师的语文课!上得很轻松。”“游老师画画很好,表情也很好!”……

开始上课了,游彩云先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遍《长征》,接着穿插运用音乐、画面、动作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解释字、词、难点,讲述修辞,联系课文学习相关的词组,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联系实际谈感受。同学们争相举手发言,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45分钟的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这是游老师实施“情境教学”的普通一课,讲台上的游老师显得神采飞扬,年轻秀美的脸庞始终带着温和的笑意,黑黑的眼睛顾盼有神,标准的普通话十分悦耳。

“情境教学”是游彩云语文教学的“绝招”,深受教育专家和同行好评及同学们的欢迎。她深入研究了教育专家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后,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创立了情境教学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游彩云巧妙地运用“图画再现情景”、“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仿佛看到课文描写的形象,受到感染,产生如临其境的亲切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情激情”是游彩云情境教学的特色,她善于把自己情感融进课文,传导给学生。她认为,朗诵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的清新、优美、富有感情,会有震撼人的力量,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为了在课堂上讲得有声有色,游彩云可没有少花功夫:研究揣摩语言表演艺术家的朗诵表演,从中取经,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讲课的表情动作,精心设计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个眼神。她的功夫没有白费。课堂上,学生们总是被她感情真挚的话语打动,很快进入课文渲染的气氛之中。

游老师的语文课,特别注重以读悟文,以读激情,她指导学生进行领读、分合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快速读、轻声读、仿读、评读、对比读、表演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从中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在教《瀑布》一课时,学生掌握全诗后,她采取配乐朗读,诗乐一体,使学生受情境感染,出声吟诵,如痴如醉,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在情景教学中,游彩云还注意渗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她教学生认识,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得知识,她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多次在广州市、天河区组织的语文竞赛中获奖。

“好教师不仅要精于教学,还应潜心育人。”游彩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小关是一位好动的学生,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干扰同学听课。彩云一次次和他谈心,细心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又找他父母了解他在家中的表现;后来发现,小关有小儿多动症症状,但他也很聪明,喜欢画画,每当班委出墙报时,小关总是热心地围在一旁。

游老师为小关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目标:只要能遵守纪律上好一堂课,就可以协助出一期墙报。小关做到了,游老师就及时表扬他关心班集体。然后再帮他定下第二个目标。同时,跟小关父母加强联系,边治疗边督促他养成好的习惯。如此坚持了近一学年,小关终于取得了进步,学习成绩显著提高,顺利升入了中学。

谈及自己29岁就成为全省目前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游老师认为这得益于教育有良好环境。广东启动“百千万工程”培养跨世纪教育人才,使一大批年轻教师有机会脱颖而出。广州市“上岗靠本领,待遇靠奉献”的竞争机制和天河区重视对年轻教师培养的氛围,使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有了肥沃的土壤。从教以来,她上了不下一百次公开课,且多次获奖。她参加全国十佳青年教师课堂艺术教学大赛,获得“十佳”称号。“没有专家、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获取这么大的成功。”游彩云认真地说道。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游彩云认为:“做一名好教师,关键要基本功过硬。”初中毕业时,她被学校推荐入广州市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她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唱歌、跳舞、朗诵、书法、绘画样样在行,为她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1989年毕业后,游彩云被分在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因她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且悟性极好,被广州市著名特级教师许汉收为弟子。名师的指点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游彩云在任教三年后,就以《瀑布》一课夺得“全国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最高奖项。1994年,她调到离家较近的体育东路小学,更是把全副精力投入在教学工作之中。有耕耘就有收获,荣誉接踵而至,她先后获得广州市百名教育新秀、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感受形象激发兴趣



张钧箎



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都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形象和图画的。阅读一篇文章要有一个再现的过程。这几年,我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文字中的形象,就将语文课教学与电化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变繁杂为清晰

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体。这种体裁的文章,事中有人,人中有事,而人与事往往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有的课文中,环境与人,人与人,人与事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草地夜行》就是一例。该文写出了老红军战士舍己救人、革命第一、光彩照人的英雄风貌。而这种英雄风貌是通过特定的环境──茫茫草海、风和雨的描写折射出来的。如何才能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呢?我将电教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采用读—看—总的方法,变繁为简。“读”,即教给学生“抓线索”的读书方法,即先破题,从课题《草地夜行》中抓住“行”这个线索。然后让学生带着“怎样行”这个问题自己读1、2两小节,再请15名同学读3~17小节,最后全班齐读第18小节。在读书的过程,我让学生看投影片:《茫茫草海里一名小红军》《小红军跟在老红军身后》《老红军背着小红军》《风雨交加,小红军走在草地上》。读书之后,让学生根据四张投影片的内容,抓住“行”这个线索,概括出“小红军一步一挨地走”,“小红军跟着老红军走”,“老红军背着小红军走”,“小红军迈开大步走”。让学生在“读”中有所知,“看”中有所感,“总”中有所获,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变深难为浅易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些名篇显示了作家对生活细微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深刻的认识能力及运用语言技巧的过人之处。老舍写的《趵突泉》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笔下这一矛盾的写法呢?我采用“看进去”、“读出来”、“深下去”、“引出来”的方法变深为浅,突破难点,就是在学生对这两句话中的“看”又“不敢正眼去看”似懂非懂,难以理解时,我恰到好处地打出了《三个大泉昼夜翻滚》的投影片。用“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呆呆地看三分钟也会‘不敢正眼去看’了吗?”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当学生回答说,自己“越看越爱看,而不是不敢正眼去看”时,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等句子。让学生明白,自己之所以与作者的感觉不一样,是因为与作者想得不一样。此时,让学生再一次观察投影片上翻滚着的水花力量的强大。让学生观察投影片的同时,引导他们想像冬天泉上一片热气腾腾的神秘境界,深入理解泉水的高深莫测。理解到这样的深度之后,我一边让学生观察投影片,一边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是你看到泉水水质这么纯美、强大和高深,你会想起什么?”学生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心灵不如泉水纯美,自己与泉水的强大相比显得渺小,与泉水的高深相比显得是那么浅薄;越看越觉得自己不如泉水,就越衬托出泉水的伟大。引导学生理解,“看”是因为泉水伟大;“不敢正眼去看”,也是因为泉水伟大。让学生自己揣度作者当时的心境:面对纯美、有力而高深的泉水,不能不由衷地发出自愧不如的感慨。

变作者之情为学生之情

游山,情满于山;观海,情溢于海;品物,情贯于物。于是,山、海、物就都充满了作者的情。《观潮》这篇课文,就是以钱塘潮奇异壮观之景,抒作者惊心动魄之情的文章。文中描绘的潮涌,其声响在耳畔,其形如在眼前。在教学中,我三次放录像,以达到变作家笔下之情为学生心中之情这一目的。第一次放录像时,让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巨大,浪罕见。这是从整体上了解大潮的壮观。学生理解了描绘大潮声、形的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带着“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你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再看录像,让学生从“大潮未到,人潮已涌到”这句话中理解观潮人的急切心情;人闻声未见潮形时,人们呼喊相告、踮脚翘首中,理解观潮中人的喜悦之情;从大潮如“万马奔腾而至,如城墙直立而行,如闷雷滚滚而来,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形与声中,理解观潮人的惊讶、惊叹、惊心动魄之情。当学生从钱塘大潮声势浩大,海水倒灌、江水急涨这三个方面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之后,我第三次放录像,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则耳听、目睹。让朗读之声情传入学生之耳,让奔腾大潮之景映入学生之目。作者笔下的激情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参与下,启动了学生的情思。从他们睁大的双眼中,咋舌的神态中,双手紧握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可以感受到他们那种昂奋向上的民族自豪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17: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黄解放简历


               


  黄解放,1950年生,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毕业,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湖北省咸宁市实验小学校长,咸宁市人大常委兼财经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组长,湖北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咸宁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兼职教授。是享受省政府津贴的专家。曾被评为咸宁地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主编、参编《普通教育评价》《家庭教育纲要》等著作八本;《论语文教学信息传递功能》《实施素质教育,走出语文教学的应试误区》等二十余篇论文在全国和省获奖;《略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原则》等六十余篇论文在各级报刊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22: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