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在线阅读
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作文课题研究报告
肖桂林 袁晓峰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虽然作文教学也时有改革之声,但难以看到有突破性的进展。只见阅读课赛课、献课活动此起彼伏,难见作文课也有此类轰轰烈烈的活动。作文教学在低谷徘徊,作文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欠缺一套完整、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与程序。其主要表现是:
1.小学作文教学分段不清,序列不明,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
小学作文没有单独的一套训练教材。在现行教材中,作文训练只有通过基础训练的作文题来体现,而这些作文题又不能很好地体现作文教学的序列,或题目雷同,或要求不明,或要求高低不一等。而且,也没有具体计划,一学期作多少次大作文,多少次小作文,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2.小学作文教学程序缺乏科学性,无章可循。
小学作文课怎么上,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或因循守旧,按老框框按部就班地上,或随心所欲,完全没有章法地上。在教参中,阅读课有教法建议,作文课却没有具体的教法建议,以致造成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作文训练重形式,轻内容,指导不甚得法。传统的作文指导从形式入手,过分强调作文知识的作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模仿,而忽视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内容入手,使学生作文成了“无米之炊”。
(三)作文训练重教法,轻学法,难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传统的作文训练,较多地研究教师的教法改革,而忽视了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语言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忽视了作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因而很难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综上所述,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对小学作文训练系列化、科学化的研究,就必须改革作文的指导方法。
“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训练教材,能对师生的教与学提出具体明确的指导,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能使作文教学走出无序、随意的误区,能创出特区教改的特色。因此,“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的研究,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关于“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教材的编写。
1.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理论,明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理论,是我们编写“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作文”训练教材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面向现代化”不仅是指教学设备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指教师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要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要建构现代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最终要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此,我们在编写这套教材时,充分注意了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的渗透,着重指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优化组合,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同时,促进作文训练的观念与形式的改革,促进作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2.钻研大纲,明确要求。
通过对义务教育小语教学大纲的钻研,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做法。我们编写每一章节的训练要求时,都是以大纲为准绳的,都是大纲所提出的八项要求的具体化。在编写这套教材时,我们十分注意通过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另外,我们根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在供中年级使用的第一分册里,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在供高年级使用的第二分册里,以“篇”的训练为重点。
总之,大纲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做法、序列等,都在我们这套教材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3.学习唯物辩证法,坚持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但凡作文,学生首先碰到的是内容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所以,指导作文应该从解决“写什么”入手。我们在编写“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训练教材中,本着“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的观点,注意指导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内容,去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情景,去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积累素材。总之,利用多媒体组合的优势,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这样才谈得上第二步,即指导“怎么写”。
学生有了生活的内容,又有了可写的东西,接着遇到的就是“不会写”的问题。因此,作文指导虽是从内容入手,但同时也要重视形式的训练。我们在编写这套教材时,通过“写作导谈”、“例文分析”等部分,结合实例给学生“怎么写”的知识,指导学生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
4.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教材编写。
(1)坚持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原则。
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作文训练,实际上就是发展儿童的书面语言,“其一般规律是: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口语训练到写话训练再到命题作文,从模仿到创作”。(杨再隋《小学语文教育学》)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文……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我们在编写这套训练教材时,正是遵循了这一作文训练的规律,即在听说述仿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作文训练。
(2)遵循儿童作文的心理过程。
儿童作文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儿童将客观现实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儿童将所获得的认识(思想、感觉)转化为外部语言,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我们这套教材的训练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完成“双重转化”的过程,所以,能够满足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
(3)作文训练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同步。
大纲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必须以最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他在他的《小学教学新体系》中,始终把开阔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情感、意志过程以及智力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活跃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在编写这套教材时,注意通过多媒体组合,在课堂上便捷地行之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像,力求使作文训练与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同步。
5.学习“三论”理论,把握作文训练的实质。
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去分析,小学生作文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制作──信息输出”的完整运动过程。这一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的结合。
“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利用信息论、控制论的原理,采用多种媒体,在不同的阶段加强信息的输入,加工制作输出,加大信息的流量,促使信息反馈的及时,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6.教材的特点及编排使用。
“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训练教材的特点。
(1)循序渐进,要求明确,序列分明。
为使训练目的要求明确,同时又可与现行语文教材吻合,在这套教材中,我们按照“状物”“记事”“写人”分类,每一类都是先写片断,再写篇章,先单项后综合,先仿后创,两次循环,螺旋上升,从而较好地体现了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序列。
(2)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需采用多媒体组合,优化教学的形成。我们这套教材,就是根据每一章节的训练要求,合理地选择、安排和组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大信息量,变单向的反馈为多向的反馈。我们认为,这是实现作文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
(3)多媒体优化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这套教材正是针对这一特点,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旋律等参与作文教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
(4)作文内容符合儿童心理,贴近小学生生活。
这套教材中的大量例文,均是从学生作文中筛选出来的,由于素材来源于小学生生活,因此,内容符合儿童心理,贴近小学生活实际。这样,小学生既感兴趣,又易学易仿。
另外,这套教材指导学生所写作文的内容,也是本着“符合儿童心理,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而确定的,因此,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二)关于“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训练教材的编排使用说明。
“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系列训练册共有两册,第一册适合三、四年级师生使用,第二册适合五、六年级师生使用,每册可用四个学期。
(三)关于“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我国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弊端是明显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的劳动高耗低效;教师主观设计脱离学生的评讲;压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被动一次成文,缺少推敲修改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要想使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便形成系统结构,不同的结构将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我们进行多媒体组合作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就要将多媒体组合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多种媒体最优地组合,从而使课堂教学结构发挥最佳功能。
针对传统作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弊端,根据“三论”的基本原理和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通过反复实验,总结出了中高年级不同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
1.中年级作文课堂教学结构。
即声像引路—例文分析—指导观察—试写评改。
(1)声像引路
即利用录像引入新课。从大纲对小学生作文要求来看,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中年级着重练习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也就是说,小学到了中年级才正式开设作文课。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作文时引导不当,就容易造成学生对作文的害怕情绪,以致使作文变成学生的沉重负担。我们以为,录像以其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来展现作文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作文就会成为他们主动追求和热烈的向往,这样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学好作文,写好作文。
(2)例文分析
即借助投影和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借鉴例文。小学生作文从心理需要来说,是由模仿到创新(独立作文),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克鲁普斯卡娅曾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以往的实验也证明,小学作文仿作成绩,显著优于没有例文模仿的作文成绩(卢正芝《范文在小学生习作训练中的作用──实验报告》)。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作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像。由于中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很好地学习例文,所以,我们认为使用例文要指导,要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分析例文,从而让学生明确值得借鉴的地方。
(3)指导观察
指导学生运用在“例文分析”这个环节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观察(可观察实物,也可观察录像),并分析整理观察结果口述?。我们认为小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原因并非在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他们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所以,“从内容入手”也就是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在“例文分析”后,紧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有利于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4)试写评改
即学生尝试作文,教师指导学生评改。这一环节,即完成了从口述向手写的过渡。根据大纲对中年级的训练要求,在这个环节中只要求学生写作片断。为了克服作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我们把过去被教师垄断了的作文评改,变为了学生的集体评改(利用投影)和学生的自评自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显然,学生改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的过程。但教师仅仅是指导,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评改,同时也能积极主动地推敲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修改、补充完成自己的作文。
2.高年级作文课堂教学结构。
即例文引路──总结写法──观察构思──试写评改。
(1)例文引路
即通过例文的学习来引入作文。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学会了如何模仿写作。学习促进了高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过渡,从阅读材料就可以看出,高年级学生已逐渐告别连环画,而喜欢阅读字书。所以,高年级就不必再用“声像”来激发兴趣了。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此时作文兴趣势必很高。
(2)总结写法
即通过例文的学习,总结出例文的写作方法,以用于借鉴。在“例文引路”这个环节里,学生对例文认识处于感性阶段,在“总结写法”这个环节里,就要求学生把对例文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写法,以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本次作文的写作方法,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掌握以读助写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例文模仿写作。
(3)观察构思
即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构思全文,拟出提纲。在这个环节里,要求学生将从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机地迁移到习作中去。首先,运用观察方法(可以是观察实物,但在课堂上更多是运用录像再现生活情景)获取作文材料,其次,对这些材料进行梳理,然后就进入构思阶段。构思阶段也就是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理性飞跃阶段,是学生将外在的客体“内化”为作文的酝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模仿中,更多地增加创造的成分。
(4)试写评改
即尝试作文,学生互相讨论评改。这一环节与中年级不同。中年级是写段,高年级是写篇;中年级教师在指导评改的过程中,逐步地把评改的方法教给学生,高年级是学生运用评改的方法,积极主动的讨论评改。
三、“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作文”初见成效。
1.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欢迎。
实验证明,这个课题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应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深受广大师生及家长欢迎。从1991年开始,首先在深圳、园岭两所小学开展实验,尔后,不少学校纷纷要求参与此项实验。目前全市五个区的二百多所小学都使用了这套教材。家长们也纷纷反映,学生对上作文课很有兴趣,作文成绩的提高较快。
2.已辐射到周边地区。
这套教材已于1993年10月由海天出版社正式出版。1993和1994年我们举行了课题教学的研讨会、观摩会。此课题现已辐射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的东莞、中山、珠海,以及汕头市的澄海县,目前使用这套教材的学生已达八万多人。
3.引起了舆论界的反响。
《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深圳法制报》、《金融时报》、《作文报》、《作文导报》和《红树林》杂志都对本课题实验进行了专题报道和介绍,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实验。
4.受到专家的好评
全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教授在听取我市实验班的作文公开课后,盛赞我市小学作文改革成果突出。
四、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本项研究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1.有助于建立一套小学作文教学的训练计划与程序。
“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训练教材具体地体现了大纲对各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方便教师把握作文训练的序列;这套训练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教路,为学生提供了学路,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这样,就改变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训练无序和作文教学程序无章可循的状况,使小学作文教学日趋完善、严密、科学。
2.促进了作文教学的现代化。
本项实验力图根据特区的特点,创出自己的特色,着力研究了在作文教学中的多媒体优化组合,不仅把现代教学媒体引入到作文教学课堂,而且还配合训练制作出一套投影片及录像带,促进了作文教学的现代化。
3.成功地改革了作文的指导方法。
这套训练教材体现了“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的观点,既重教法,更重学法。所以,这套教材既可以供教师上课时使用,又可供学生自学,从而克服了传统作文指导从形式入手和单纯研究教法的弊病。
4.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当前,小学作文能力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作文兴趣,本研究不论是作文教学内容,还是作文教学的形式,都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从而能激发起学生较浓厚的作文兴趣。
诚然,课题实验是一个教学改革的探索的过程,尚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地研究和完善,我们诚恳地期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加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