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 提问: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这跟谁有关呢?(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 2.自学教材,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 (1)教师:想了解更多圆各部分的名称吗?请你打开教材第58页,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看书自学。) (2)请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 (3)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同学画的圆,带着“为什么圆的大小不同、同学说的半径又是什么”等疑问,学生很好奇地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图上标注名称,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及时巩固了知识。 3.结合画圆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半径和圆心。 (1)刚才画圆时,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固定的点是圆心。 (2)想画一个比刚才更小的圆,应该怎么办? 想画一个更大的圆又该怎么办呢? 画一个大小相同的圆呢? (3)小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由半径决定。)那圆的位置呢?(由圆心决定。) 【设计意图】明确了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圆,初步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探索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1.探究特征。 (1)画一画:请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与刚才的圆的位置与大小都不同的圆,再画一个与刚才的圆大小相同的圆。 (2)剪一剪:将三个圆剪下来。 (3)折一折:选一个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折一折。(发现:沿直径对折,两侧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中心点为圆心。) 2.探索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画直径和半径:在一个圆内任意画它的半径和直径。(发现: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量一量:选择刚才画过的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分别画出半径和直径,并分别测量它们的长度。(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拓展与应用 1.解释生活现象。 通过同学们的探索、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会画圆、知道了圆的特征,等等。其实圆还蕴藏着许多的奥秘。请大家思考: (1)餐桌为什么做成圆形? (2)为什么这些都称为圆桌会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希望通过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圆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如:餐桌做成圆形是因为圆周上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相同,这意味着每个人夹菜距离相同,对就餐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圆桌会议更是体现公平的理念;这也是对圆的本质属性更高层次的体验。 2.课后思考。 (1)篮球场中间的圆怎么画? (2)如果要把圆画得更大一些,怎么办?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对“篮球场中间的圆怎么画”的思考,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转为实际运用,试着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而关于“怎样把圆画得更大”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很自然地想到加长绳子,这是对“圆的大小与其半径有关”的最好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