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课堂操作策略浅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4 14: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秭归县香溪小学 梅全喜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如此鲜明地指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知识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改进教法、学法,让学生学会探究、主动尝试、体悟乐趣,主动构建知识,智商和情商同时发展,经历探究的过程,习得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开发心智潜能,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谐发展,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给学生以探究的话题,激活思维。



  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优劣,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效参与的程度,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启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去观察、操作、思考、讨论,激活思维。



  ①创造情景,灵活提问。



  情景再现了知识的背景,能够让学生调动生活、知识、情感积累,迅速有效的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起到了新旧知识衔接、前后情感共鸣的较好效果。可以结合教材、题材特点,采用课件、图画、谈话、置疑等方式让学生融入情景,再通过教师或学生明确指向、紧扣重点、水到渠成的提问,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突破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内容导入,启发思考的效果。这样师生就可以围绕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展开下一步的探究学习。



  ②紧扣课型,巧妙提问。



  有的课型全文的中心表达比较集中,写作对象及其特点比较鲜明,新课前可以直接置疑。由疑问直扣中心和重点,来理解主要内容,明确写作目的,体悟文本情感。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引导置疑“工人是怎样修路得?”“修这条路有什么作用?”“祖国修得铁路很多,为什么要写修这条路呢?”问题有了,学习内容就明确了,后面的教学就不言而喻。



  2.给学生以探究的内容,培养能力。



  以课文的文眼为切入点,引导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具有吸引力,学生乐学、勤学。以课文再学习为生长点,对课文内容进行选择、延伸、拓展、创新,这不仅只是对学生新学知识的检查,而是让学生在收集查找、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独特见解的过程中提高了创新能力。



  ①在学习前变序操作,培养归纳能力。



  结合文本特点,紧抓重点、难点、疑点,题眼、文眼,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连接语、资料袋、思考题,让学生谈阅读收获,来了解其探究的效果,从而调整教学指导策略,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探究。如教学说明性文章或结构比较鲜明的文章宜采用,这样学生自学探究比较轻松,又可呈现不同的文本内容,避免了硬性灌输,整齐划一,按部就班的机械、僵化学习。



  ②在学习后延伸拓展,培养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后综合应用,由知识向能力转变、意识向精神培养。如教学《新型玻璃》后,要求学生发明自己的新型玻璃,来巩固所学的说明方法,又培养适应生活,大胆创新的能力。



  ③在学习中边扶边放,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性学习要提倡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如《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适合采用这种方法。在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时教师要予以具体引导,让学生制定出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活动顺利地展开。但在活动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按人员分工。活动计划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收集、整理、交流资料,了解了语言文字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实践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有趣和神奇,从而迸发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给学生以探究的评价,促进发展。



  每个人在内心里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被肯定渴求。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表现欲大,尤其更希望时时处处自己的一切都能得到他人的表扬、鼓励、肯定,抓住了这一心理特点就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思维,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发展。



  ①在学生探究问题前作引导性评价。



  有的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了紧扣课文主题或重难点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并更进一步引导,从而让学生顺势助趣,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义教课标第十册),由课题置疑时,一个学生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称这五个人为壮士?而文中又有时说的是五位战士呢?”这时连我也没有想到,我趁机引导说:“你真爱动脑筋,很会提问题,你认为那种称呼好,课题为什么却称五壮士呢?请你认真读读课文,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样学生既得到了肯定的表扬,又获得了继续探究的力量和方向,事半功倍。



  ②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作方法性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经历阅读之后,解决了问题感到高兴,但意犹未尽。教师这时在肯定的基础上由知识问题的解决上升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探寻上,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习得终身有用的方法,智商和情商同时得到升华。如教学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师生在共同解决了“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意思理解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父亲的教导对我一生有用呢?”很明显学生要在理解了作者通过自己在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才能回答这个问题。通过教师这一提问,让学生很快意识到要理解文中重点句段的含义就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就可以抓住主要内容,理清层次,前后联系地把课文读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



  ③在学生运用问题中作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能够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知识,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创造中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方法和情感。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叙事抒情相互交织,作者花了大量的内容,以志愿军的口气叙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事情,突出了“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在练笔中可要求“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口气写与志愿军话别的场面,”来训练学生大胆想象、学习表达,也就是巩固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即每段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只要运用到这样的方法,教师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求全责备,只要感情真挚,语句通顺就行了,多用一些“你真爱动脑筋,如果再大胆想象,把感情表达的更强烈一些,就好了。”这样的鼓励,就会让学生取得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0: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