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集锦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6:03:00 | 只看该作者
多一点耐心 多一分喜悦



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张晓霞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已经磨去了我许多的耐性,偶然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篇文章,大意就是说,如果遇到让你恼火的事,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在心里先默数“一,二,三……”我把它用进了班主任工作中,没想到收获的竟是意想不到的喜悦。   

那是一次课间休息,我刚走进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我们班的小班长就又来向我汇报情况了:“张老师,王××又打人了……”我一听这话,火气“噌”的一下就蹿到了胸口──又是他!这个学生可真让我头疼:成绩一塌糊涂,贪玩,经常欺负女生,和男生打架……我已经教育过他很多次了,就是没有改进。我气冲冲地对小班长说:“把他叫到办公室来!”

在等待他来办公室的一小段时间里,我却无法平静:为什么?为什么这孩子就是改不掉坏毛病呢?难道是我每次教训他,让他麻木不仁了?看我这次怎么教训他!突然,那个发火前默数“1,2,3,……”的办法在脑海中闪现,我立刻在心中默默数着“1,2,3,……”,心情好像稍稍平息了一下。我的脑子里就出现了一个新想法,今天我来换个方式对他,看看效果怎样。

这个孩子来了,脸上还是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王××,老师想请你帮个忙,你能答应吗?”我温和地说。因为我已经决定换个方式对他,所以我的情绪很平静,倒是他一楞,看了我好一会儿,才慢慢点点头。我接着说:“你看,快到冬天了,早上迟到的同学越来越多,可我发现你从来没有迟到过,我想让你在班会课上跟班上同学介绍介绍经验,好吗?”他一听是这件事,马上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连忙说:“行,行!”

班会课上,他声情并茂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他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用两个小闹钟催自己早起的好方法,还为大家说了这样做的诸多好处呢!我很是惊讶。在班上,我好好表扬了他一番,我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真没想到,曲径通幽,我没狠狠教训他,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放学时,我遇到了来接他放学的奶奶,平时我是不多和他奶奶讲话的,因为自从我带这个班,每次都是他奶奶来接,我让他奶奶叫他爸爸来,她总说自己儿子没空。今天,我目睹了王××的表现,心里挺高兴,就和他奶奶多聊了两句,我才知道,王××的爸爸和妈妈早就离婚了,都不要孩子,奶奶把他留在身边,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当强,有些时候还能照顾奶奶呢!他每次捣乱,只不过是想用这样的方法引起我的注意,让我多关注他……我的心突然痛了起来,被愧疚和后悔占满了,以前,我为什么就没有多了解了解这个孩子呢?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班上表现最好的学生。经过此事,我认识到自己平日工作的不到位。仅凭表面上、课堂上,以班主任的眼光去观察学生是不够的,是很难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要多深入学生了解,多和家长沟通,才能全面了解学生。是这个孩子让我明白了,班主任工作更需要的是细致和耐心,还有满腔的爱心。班主任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临时父母,只有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当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总先在心中默默数着:“1,2,3……”这样会使我们能够冷静地面对突发事件,会让我们放下一种平常无法放下的心态。在默数中,我们的理智会战胜情感;在默数中,我们会改变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教育方法;在默数中,我们会收获欣喜和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6:04:00 | 只看该作者
“妈妈,别洗!”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鼓楼小学 高学雷(ligu)



“爸──爸──,我入队了──我入队了!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喽!耶!”听着儿子无比自豪的喊声,看着他灿若桃花的笑脸,望着他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我的思绪不觉被拉到了二十六年前的今天──那个火红的“六一”。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一路欢歌,奔跑在有些泥泞的田间小路上。

“哟,这不是雷儿吗,今儿个怎么这么高兴呀!”邻居二婶挎着一篮麦穗迎面而来。

“二婶,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呀,您不知道吗?”我故意挺了挺小胸脯,那火红的领巾迎着烈日显得更耀眼。

“这娃真了不起!才六七岁就是红小兵了!”二婶拉了拉我胸前的红领巾夸奖道。

我急忙替她更正:“不是红小兵,是少先队员!”

“好好好,是少先队员,不是红小兵,不是红小兵!”二婶摸着我的头,咯咯地笑起来。

“……爱祖国,爱人民……”告别了二婶,我仍旧一路欢歌。我要尽快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我的妈妈。

不好,前面一辆装满麦子的犹如小山般的架子车挡住了我的去路。车子如蜗牛般向前移挪动,车后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车轱辘印儿。前面的拉车人一定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一定汗流浃背、筋疲力尽……这样想着,我的双手不觉搭在了车子尾部,使出了吃奶的劲往前推。还别说,我的力气还真不小呢,车子明显加快了速度。我回来非要和“胖墩”理论理论,他老说我没劲,摔跤摔不过他,瞧瞧,我没劲吗?──我正在美美地遐想着,突然,“哎哟”一声,车子一个急转弯,把我刮倒在地上。听到叫声,拉车人忙停下来,这时趴在地上的我才知道原来拉车的是“胖墩”的爸爸──刘大伯。这时,他仿佛也明白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忙拉起了我:“好孩子,摔着没?看伯伯不小心把你给摔得满身是泥!”他边说边用擦汗的毛巾给我擦去身上的泥土。这时,我才注意我胸前的红领巾也被弄脏了,不觉两行眼泪“唰”就下来了,心里别提多难过了,便发了疯似的往家跑!刘伯伯在后面大声的喊着什么,我也全然不知了!

跑进家门,一头扑在床上,放声大哭起来。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忙跑过来问:“孩子,咋的啦?”

“我……我……帮刘伯伯……推麦子车……摔倒……”我抽噎着。

看到我身上的泥巴,听着我断断续续的叙说,妈妈明白了:“咳,没什么大不了的,摔摔见长些!”

我哽咽着:“我的红……领巾……脏了!”

“哎呀,儿子是红小兵了,真了不起!”妈妈夸奖道,“还帮刘伯伯推车,真是我的好儿子!”

妈妈的夸奖,让我难过的心情好了许多。

“妈妈,不是红小兵,是少先队员!怎么你和二婶都说是红小兵呀?”我疑惑地问。

“最早叫共产儿童团的,前些年不是叫红小兵嘛,现在改称少先队员了呀!”

“妈妈,我的红领巾脏了,咋办呀?”我又难过起来。

“解下来,妈妈帮你洗洗。”妈妈顺手解下了我的红领巾,正要往水盆里放。

“妈妈,别洗!”我大叫着抢过红领巾,把它藏在背后。

妈妈疑惑地望住我:“脏了,洗一洗不就干净了!”

“不!不能洗的!老师说了,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看着我天真的模样,妈妈忍不住笑了……



“爸,您看这红领巾多红呀!”儿子的话拉回了我的思绪。

“是呀,孩子,千万别忘了那是烈士鲜血染红的啊!”我喃喃地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6:04:00 | 只看该作者
心灵的感动  

──再谈美国的一堂阅读课

重庆市忠县忠州四小 邓大琼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则教学实录: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第一次阅读这则美国的阅读课堂教学实录是在五年前,即2002年的某一期《读者》杂志上。现在还记得当时阅读完后的样子,很可笑:不知读到什么时候,我开始流泪,泪水不知不觉地溢出眼眶,滑过面庞,滴落在手臂上面,直到滴落在那一行行文字中间,我才发觉了。掩卷沉坐,只觉得有一种什么东西在胸中奔走、撞击,全身如浪潮涌过一般,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震撼着心灵,荡涤着心灵,让我久久都难以平静。想要倾吐出来,一时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

再后来,又多次在网上看到这份材料,也读到了网友们从各个角度对它的理解、品评和赞美。当初那种被震撼的感觉逐渐平息下来,那种模糊、含混的东西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明朗起来。我终于明白了,其实,那是一种感动,一种无言的感动,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动。

五年过去了,无意中又看到了这篇课堂实录。真奇怪,隔了这么长的时间再看──充盈于整个身心的,依旧是那种莫名的感动。而且时间弥久,便觉感动越深,每看一遍,便多一份收获与体会。

其实,细细分析起来,这篇教学实录中并无多少我们平常所观摩到那些精彩的阅读课堂的“亮点”:

首先,教学过程平平常常。讲故事──提问──说感悟,简单的三个教学环节,没有迭宕起伏,没有高潮涌动,好象缺乏我们心目中常规优质阅读课的那种基本框架。然而,它却能紧紧地吸引每一双阅读它的眼睛。说它如行去流水也好,风行水上也罢,我认为都非常贴切。整个教学流程就如一条淙淙流淌的山间小溪,浅显而明静,自然而亲切,不蔓不枝,娓娓而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所有信息都看不出教育者精心设计的印迹。也许,所有真正高超的教育艺术它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了无痕迹的。

再则,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普普通通的。我们观摩过很多优秀的阅读课,手中也有很多经典的阅读课例。可以说,没有哪一堂阅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经过再三推敲、精心设计的,或气势磅礴,或妙如诗句,或深沉婉转,或凝重深情,总之,要体现执教者高深的语言素养。但是,我们看这堂阅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完全没有这样的魅力,甚至可以说比较随便,仿佛是不经意间信手拈来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给学生交谈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有力地击打着我们的心灵:“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每个人平时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后妈……不是坏人,她只是不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要爱自己”;“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们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创造机会”;“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宽容与理解、自爱与尊重、文明与礼仪等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教育,就这么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地被教师引导着表达出来,字字玑珠,掷地有声,又好象轻风化雨,润物无声。透过字里行间,我好象看到了,教师的每一句看似直白如水的话,都像涓涓细流,流进了孩子的心灵,甚至已经渗透到了他们的未来生活里。

其实,我们也在阅读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着这方面的教育引导。但是,这些思想经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渲染,经我们老师的讲述一强调,便变得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沉重异常,仿佛这么重要的人生命题不采用这么隆重的仪式,便显示不出它的重要性。然而,学生却并不买我们的帐,经过精心设计、隆重推出的人生要义并不为他们所接受。孩子们不需要这样的教育,我们的教学不能做到像这堂课一样如此贴近孩子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心灵,把课堂教学变成引导他们快乐与健康成长的最好方式。

在平常的交流中,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很先进,很科学,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学生一生的发展,要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而奠基……但是,我们的教学现实却还停留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争论,仍老是停留在对一篇课文的讲解展示上,而那种讲解展示,也始终脱离不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沉醉于教师自我表现,沉醉于对课文句段的分析,对重点词句的钻研和把玩,沉于对某种新奇的教学方法的渲染……总之,重形式,重文本,重教师,唯独不重学生的心灵感受,不重教学的本质──为了学生。而这一堂阅读课,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的典范:洗尽铅华,摒弃点缀,朴素而真实,但是,它却直达心灵,通往人生,内涵博大而深厚。

正如很多人在评论这堂课中所说的:这是一堂快乐的阅读课,是一堂教学生做人的阅读课,是一堂平等而互助的阅读课。我说,这是一堂令人感动的阅读课。它之所以令人感动,其实质就在于:在课堂中,老师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正在成长的、需要引导、需要自信、渴望快乐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阅读教学的全部内涵就在于帮助孩子健康而快乐地成长,“为了孩子”就成为它的全部。

愿我们的每一堂阅读教学课都做到“为了孩子”。愿我们的阅读课真正走入孩子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6:04:00 | 只看该作者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安徽省萧县黄口镇第一小学 张晓鹏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不是承认和认可。不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的,这都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在阅读中自己的思索所得,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上首先要做到“珍视”,然后再加以评价和引导。哪怕他们的理解有一些偏差,我们也不要忘了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比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我为课文做总结的时候,问同学们:“你们在读了这篇课文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一个同学说:“我觉得宋庆龄做得对,她是个守信用的人。”又一个说:“我今后也要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守信用的人。”从回答的结果看,大家对课文都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正在我准备结束这课时,忽然,又一个男孩举起了手,而且手举得很高,我就示意他站起来,他说:“老师,我也有话说。”我说:“好呀,你说吧。”“老师,我想说‘我也想要一只那样的鸽子。’”听了这话以后,我猛地一愣,还没容我说话,他又接着说:“我是想要一只母鸽子,好跟我家的那只公鸽子配对。”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他也不好意思地傻笑着站在那里。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于是,我就顺着他的话问:“你怎么想起来要只鸽子的?”他笑着说:“书上不说了吗?‘伯伯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我觉得肯定比我们家的鸽子好看,所以我也想要一只这样的鸽子。”原来原因出在这儿,我笑着说:“你只是从课文的描写中发现了鸽子的漂亮,可是宋庆龄却是亲眼看到过这些可爱的鸽子,而且如果这次她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就一定会带着鸽子回来,可是她宁可不要鸽子也不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我知道,因为她答应了小珍,要教她折花篮。”“是呀,在宋庆龄的眼中,要鸽子和守信用哪一个更重要?”“当然是守信用了。”

同读一篇课文,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也不可能让他们按着成人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我记起这么一句话:“我们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要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发现的问题。”我们平时都在说“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可是当学生的独特感受出现时,而且是这感受出乎我们的意料时,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是把他们斥为异端,还是一笑了之。试想,就像上一个同学一样,如果对他的问题,我一笑了之,或者是瞪他一眼,说一声“胡闹!”,那结果肯定会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呢?

1.珍视孩子的发问。

常言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疑问。”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学生突然发问。这些发问有些是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料到的,有些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不知如何处理。教学《西门豹》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巫婆为什么要让当新娘的女孩坐在苇席上,而不是坐在船上呢?”对于这个问题,乍一听起来有点儿离谱,好像并不是一个什么问题,我在备课时也没有思考过,可是一时又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说法给学生。因为我以前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们说“读书最可贵的是能读出疑问,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读书,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文章当中,如果有疑问不能解决,说明你还没有把书读透。”现在疑问在出来了,怎么办?于是,我做了一个缓冲的处理办法,又安排了学生进一步地读课文,看看他们读了之后有什么说法。果然,有几个学生在在读书后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说:“书上说了‘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同女孩一起沉下去了。’坐在苇席上可以沉入水中,如果坐在木板上,就不会沉了。河伯是生活在水底的,不沉入水底,他就不能娶到新娘了。”我冲着这个学生点点头。又一个学生说:“因为苇席上有许多小孔,水会慢慢地浸透,坐在苇席上女孩就会慢慢地沉入水中,巫婆可以骗老百姓说这是河伯把新娘接走的。”我向这个学生伸出了大拇指。听了学生的发言,我说:“你们看巫婆多奸滑,多可恶,为了骗老百姓的耳目,他们真是煞费心机呀。那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巫婆他们非常可恶的?”于是大家的思绪再一次进入了文本当中。珍视学生的发问,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保护了他们的质疑能力。

2.抓住教材中的空白点。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语文课上,在文章的空白处有意识地引设话题,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不失为开启学生思维,与作品沟通的有效途径。课文《一面五星红旗》中,当作者在遇难后向面包店的老板求助时,老板却要作者用系在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换面包,当老板把这个想法告诉作者时,课文中写道:“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像,这时的作者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同学说:“这时的我一定会想,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我决不能拿她来换面包。”有的说:“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祖国,我就是饿死,也不会用国旗换面包!如果那样做,就是卖国贼。”有的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骄傲,她的名字比我们的生命还要重要,我决不能为了一块面包丢掉祖国的尊严!”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跟我课前让他们听的一首歌有关,歌的名字叫《红旗飘飘》,歌词中就是这么说的,现在学生把歌词和课文联系起来了。这也正验证了这么一句话:“生活中处处皆学问”。

通过对这些课文空白点的挖掘,让学生自读自悟,想象思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3.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做教师的积极引导,就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比如,一位老师执教《别董大》,在教学一二两句时,启发学生大胆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天地间一片灰蒙蒙的,一群大雁在北风中艰难地飞行。”有的说:“我想到了北风呼啸,黄沙满天,大雁在空中边飞边鸣,声音很悲惨。”这时,有一位小女孩举手回答说:“老师,我觉得那北风就是胡乐,那大雁就是董大,是胡乐把董大逼走的,他很孤独。”小女孩出口不凡,让人赞叹。其实小女孩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回答,是跟老师上课前介绍的古诗写作背景有关。介绍中说:“董大是唐代著名的琴师,可那个时期盛行胡乐,欣赏琴乐的人并不多,董大成了一位身怀绝技却又被人看不起的音乐家,因此,董大并不得志,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中,这首诗就是高适在与董大送别时写下的,主要是为了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努力拼搏。”显然,小女孩是看懂了背景介绍,并与诗的内容联系起来了。你看,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是多么广阔,想象力是多么丰富。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会把地球撬起来。”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为孩子们创造想象的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孩子们得到的可能就是撬起地球的支点和杠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6:04:00 | 只看该作者
帮孩子走出沼泽地



河南省汝南县第三小学 王红艳



上过第二节课,语文老师们都陆续回到了办公室里。大家正兴冲冲地议论着假日里都准备做些什么,只见小刘老师气呼呼地走了进来,把书“啪”的一声扔在办公桌上,激动地说:“这还怎么教啊,简直太不象话了!”

大家打住了正在讨论的话题,忙上前关切地问:“怎么了,小刘?怎么了?”

“气死我了!”小刘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掌般大小的本本,“你们瞧瞧,这帮学生把我国的经典诗文都糟蹋成啥样啦……”

几位老师接过翻开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那上面记了十几首“恶搞版”古诗,什么“死去万物皆为空,悲伤竟是假大空”,什么“离离原上草,看谁起得早”等等,一些著名的诗句被纂改得面目全非。

“就为这个?我还当什么呢。”特教张曼丽老师微笑着拍拍小刘的肩膀说。

“这,这难道还不严重?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居然认为会背这样的东西很‘牛',各处收集,相互传抄,逗乐,把传统文化都扭曲成什么了。”

“小刘,你刚来不久恐怕还不知道吧,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已成为过去式,只要你淡化意识,正确引导,带领孩子走出这片沼泽地,什么都不会成为问题的。”

张曼丽老师的话让我回忆起了往事……

是啊,想当初我们遇到孩子“恶搞”经典时也是如此紧张,担忧,更多的是生气。可是当我和同事们实施了共同研究商议的应对方案后,发现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受到教育和引导的孩子,他们的心灵犹如被净化了天空,依然是那么蔚蓝,那么清纯,只不过是临时遭遇到点风雨罢了。

话还得从一次家访说起。在一次家访中,我班学生王涛涛的妈妈告诉我:儿子近来越加顽皮了,很喜欢改编别人的语句,甚至给他买了一块烤红薯,他也要随口说一下:“锄禾日当午,下地偷红薯。回家煮一煮,每块三毛五。”听完后我笑了,这个平时不爱“显摆”的小家伙儿,竟也能把古诗篡改地如此押韵。除了思想上有点怪怪的,甭说,还真有点味道。

第二天,和同学科的老师交流了意见后,我把红薯带到了课堂上。首先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有关红薯在我儿时记忆中留下的故事,又对照图片讲解了红薯的作用和价值,然后让他们各自说说对红薯的认识和看法。孩子们被感染了,互说着,气氛煞是热烈。 看到孩子们来了激情,我把话题一转,带着神秘的语气对学生说:“同学们,怀着对种种美好事物的眷恋,我给你们朗诵一首有关描写红薯的诗好不好?”

话音刚落,可爱的孩子们竟鼓起掌来。等我刚把王涛涛的“绝版”打油诗朗诵完,班里就像炸开了锅,一些孩子顾不上举手,就豪不留情面地开始批判起来。

“王老师,您太不严肃了,这是古诗吗?”

“我也给老师提个意见,老师怎么可以去偷红薯吃呢?”

“锄禾本来是要我们爱惜节约粮食的,农民伯伯那么辛苦,我们怎么可以下地偷粮食呢?”

……

我一边应答着学生,一边留心观察着王涛涛同学,只见他面红耳赤,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看到时机已成熟,我打断了孩子们的评论,进行了小结。首先肯定了这首“诗”具有押韵、通顺的优点,并告诉同学们,是觉得好玩儿才这样说的,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同学们马上“原谅”了我,我看见王涛涛又露出了笑脸。

接着我出示了《悯农》这首大家极为熟悉的古诗,讲解了作者创作的社会背景和意图,和有关红薯的那首“打油诗”进行了对比,聪明的孩子们马上指出说,“打油诗”纯粹是为了好玩才出现,表达的内容太低俗了。

可见,面对孩子们“恶搞古诗”,老师们要用一种宽容、冷静的态度来对待。之所以恶搞,是因为好玩儿,搞笑,放松神经,并非有诋毁传统文化之意。在老师的正确引导,耐心教育下,这种“纂改”有哪些可取、不可取的地方,并通过给孩子们讲解诗文意境,了解古诗词的内容,自然就能提高孩子们的文学鉴赏水平,“恶搞古诗”也就不存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日记五篇



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 李竹平



2003年秋季,我们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同时真正参与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来。为了使自己在课改中获得一定的专业成长,我开始坚持阅读有关书籍和撰写教学日记。现将我在入学教育和教学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撰写的教学日记整理几篇,与广大一线教师一起探讨。





9月11日 星期四



语文老师的第一天



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二周的星期四,缺编的老师还没到位。我已被确定教102班的语文。我决定从今天开始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已坐班近一个星期,没有必要再向孩子们做自我介绍。第一节课,一走进教室,我告诉他们,我就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并请他们从书包中拿出语文书。三十九个学生有快有慢,有的是通过观察同位拿了哪本书也就拿出了哪本。不过,三十九个人总算都拿对了。

我将“语文”二字用红粉笔写在黑板上,大大的。然后,我问学生们封面上哪两个字是“语文”。观察了解,发现有三个学生认不出封面上的“语文”二字。我想,也许是这三个学生接受能力差些,也许是我在黑板上写的是正楷,而封面上是行楷。我觉得,封面上用正楷一定更合适,毕竟,一年级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还在起步阶段。

我逐个指导三个学生认清了封面上的“语文”二字。又引导学生们在第二页写上班级和姓名。学生们大多读过学前班,有三十四个学生写出了自己的姓名,包括写错其中某个字的。我一个一个地教写不出姓名的写姓名,教写错字的改正错字。因为担心他们很快遗忘了,我告诉他们,回家请爷爷或爸爸妈妈再检查检查,教一教。

教学生写姓名时,一个现象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有的学生书本上的姓名是爸爸写的,但把字写错了。固然,写了错字有时代的原因──毕竟,那时受教育并不被农村家庭重视。但这并不只影响了一代人,至少影响了他们的下一代──家庭教育必然因为知识的缺乏而有诸多的缺失;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甚至某种程度的鄙视,孩子的人格养成和建树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下午,我想以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一些入学教育,最根本的想法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些属于校园的文化。我一直以为,优秀的校园文化一定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学生在某种程度和方向上对校园文化做出何种解读,却要看老师是怎样引导的。

  我让学生排队走出教室,每到一处,既介绍事物,又结合事物对学生进行行为和品德上的引导。当我告诉学生一些树木的名称时,我就接着形象地教育他们要爱护树木。我对他们说:“树木也有生命,它们为我们带来绿意、阴凉,它们也希望我们对它们友好。当你用小刀伤害它们的时候,那从伤口渗出的树汁是它们伤心的眼泪。”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纷纷表示以后不伤害树木。

回到教室前,我让孩子们将教室外和操场上的废纸、塑料袋捡掉。一阵忙碌后,学生陆续走进教室。学生安静下来后,我惊奇地发现──竟然“丢掉”了三名学生。

101班的学生正在校园里自由活动。我想,那三名学生一定贪玩,和101班学生玩得正欢,连自己班的同学哪去了也没放在心上。果然,出去找他们的同学在101班学生中间发现了他们,并将他们喊了回来。我不得不点出他们的姓名,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再弄丢了。

一年级的学生,学校、班级、学习等有关的概念还没有在头脑中建立,他们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他们还生活在一种近乎无意识的认知世界里,受暂时的注意和兴趣支配。我们不能指望靠一两次说教或训斥就使他们变“乖”,唯一的灵丹妙药是耐心、爱心,要时刻关注他们,时刻引导他们,直到有一天,他们“自觉”了。





9月15日 星期一



“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单韵母a、o、e。课标指出,识字和写字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帮助学习汉字的汉语拼音的教学也要做到使学生“有主动学会拼音的愿望”。如何使学生喜欢学汉语拼音,有主动学会汉语拼音的愿望呢?单纯地靠教学过程中不同手段的“吸引”,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否可行呢?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总是受兴趣支配的,而他们的兴趣又易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发生转移。因此,“手段”的运用稍有不当或花样过多,往往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学生有可能注意了“手段”本身,却忽视了本质的东西──学习的内容和对象。一节课下来,表面的皆大欢喜掩盖的是得不偿失。

应该说,一节课中运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拼音教学,它所起的作用是一种“短期效应”。我们的教学所应追求的是使学生保持长期的兴趣,基于自身需要的求知欲望,即追求的是一种“长期效应”。

“短期效应”只有与“长期效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学得积极,学得快乐。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例,首先应该在学生心理上预设一个“长期效应”,使他们时刻记得为什么要学习汉语拼音,使他们经常想起学习汉语拼音的好处,给他们以愿望和期待。在接触汉语拼音之前,教师可带几本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到课堂上,运用向往的语言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再告诉他们,欲读这些有趣的图书,就要学好拼音。然后将读物放在班级图书角里。这样,学生一心想读一读这些图书,就不得不认真学习汉语拼音。接着,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不同的“手段”以获得“短期效应”──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心态、认真的学习态度。如此,则不愁学生学不好拼音了。

  



9月17日 星期三



教会学生观察



语文课堂上,教会一年级学生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图文并茂,图画色彩鲜艳,内容活泼丰富。但有了这些图画并不等于自然和必然地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只有正确地使用了这些图画或插图,才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起初,学生对图画内容的感知总是零碎地,他们无法独自有顺序地观察和整体地感知图画内容,更不能独自将所学内容与图画建立起联系来。教师必须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并渐渐在观察中发现学习内容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当然,图画是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内容的,引导过程中不可本末倒置。

观察不限于图画,在教科书上,“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就有写的内容──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单韵母a、o、e。怎样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字母,老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观察。学生有心观察所得比教师的讲解牢靠得多。

当然,观察并不只是学习的手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活动。“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9月23日 星期三

情境图的使用



手头没有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之前的教材,因此无法进行比较。印象中以前的教科书,单就拼音部分而言,插图是比较简单的,故事性不强,情境性不强。实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整合起来的情境图,教学中运用恰当,便有利于学生学习拼音,培养观察能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增强学习兴趣。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情境图该如何使用,没有现成的例子,更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除了图画本身内容的丰富、色彩的鲜明从直观上吸引学生外,如何既让学生自己在图画和学习拼音之间建立起联系,又使图画起到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拼音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如何运用图画的。指导学生观察是感性的运用,十分重要,尤其对于一年级学生。运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从心理上启动学习的动力,是有效学习的必要。一年级学生最爱听童话故事。而教材中的情境图都是童话性质的。但故事如何编,教师用书上没现成的答案。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创造性地编故事,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学习内容贯穿于故事中,使学生边听故事边学习拼音。今天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汉语拼音”第四课认读字词部分,教材上画了这样一幅图画:在一片土地的边沿,一匹小马驮着一袋大米正往前赶路,身后追来一只跑得满头大汗的兔子。这幅情境图是为认读“大米、土地、马、兔”几个字词服务的。

但根据学情,我觉得仅仅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上内容再拼读音节,读出词语,对于一些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白费功夫。细想,我何不缘图编个故事,以故事的形式结合情境图,既带出学习的字词,又教导学生要热爱学习。我决定尝试一下。

我的故事是这样编的:

勤劳的小马驮着一袋大米,正沿着田间的一条大路赶往牛大爷家。它准备将这袋大米送给牛大爷。小马一边快乐的哼着字母歌:“bpmfdtnl”。突然,身后传来小灰兔的声音:“小马,请等一等,等一等。”小马回头望望,看见小灰兔正满头大汗地追上来。“咦,怎么啦?是我踩着它的萝卜了吗?没有哇。”小马犯起嘀咕来,“那它为什么追我呢?我还是停下来问问。”

“小灰兔,你有什么事吗?”小马问。

小灰兔一边喘气一边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只是想问一问你驮的是什么。”

小马笑了,说:“原来是这样啊,还吓了我一跳呢。你瞧,这袋上些着呢。”

小灰兔更不好意思了,红着脸说:“妈妈说我学过这两个字,可我忘了。”

“上面还有拼音呢。会拼吗?”

“不……不会。”

“小朋友们,谁能帮帮小灰兔?”

……

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故事的建构当中,兴趣昂然地认读并识记了四个字词。

当然,情境图的使用方法多样,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要因课制宜,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情境图。



9月26日 星期五



关于“遗忘”



今天开始教学三拼音节。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已能熟练地拼读,但还有十来个学生即使反复教过练过还是不能独立地正确拼读。

除了方言造成的发音障碍之外,最主要的障碍是遗忘。许多孩子太容易遗忘了。刚刚学过的字母,他们便忘了该怎么发音,或者将发音张冠李戴。

是没有在字母的形与音之间建立起显性的联系吗?课堂上,我运用课本上的直观图画帮助学生建立起字母音、形之间的联系。实践证明,对于一部分学生,这是有效的,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效果并不明显。

事实上,只有以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为基础,从他们各自的内在需要上建立起字母音、形之间的联系,才能使他们良好地记住每个字母的发音。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累和积极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字形与发音之间的联系,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

汉语拼音本身是抽象的,低年级的学生又容易遗忘。所以,有时,虽然将抽象的拼音与形象的图景、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了起来,但一离开这些图景,相关的生活经验重新回到记忆中的某个角落时,有些学生又忘了刚刚学习的声、韵母。拼音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如果是暂时的,就一定是脆弱的。当图画从眼前移开,学生就忘了声、韵母的发音或音节拼读的方法。老师重新展示图画,学生又想起了发音和拼读的方法。这说明声、韵母的发音和音节拼读的方法已进入了学生的记忆,只是没有在头脑中牢固地建立起音与形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可以通过方法的指导和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完成,如,在学习过程中安排“闭眼回忆、重现”的环节。也就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发音或拼读,感知了字母的形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轻声读出或听老师读出字母或音节,同时在头脑中运用联想等方式重现它的形。

但是,如果在拼音的识记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建立起图画与拼音之间的联系,缺乏自主的思考、观察和发现,遗忘会来得很快。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有关儿童只能看见事物、现象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他自己并没有深入刀事物和现象的深处和实质里去,没有做出任何‘发现’,没有体验果发现现象之间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联系的那种惊奇的情感,那么这种儿童进行识记的会感到困难的。”

如果给了时间他们思考、观察和发现,仍然很快遗忘了,就一定是学生的兴趣中的主导不是学习的内容和对象本身,而是好玩的对象──游戏或图画。如何使学生随时保持对学习对象和内容的兴趣,也就是如何使学习对象和内容比“玩”更具有吸引力,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金子的光芒



湖南省湘潭市育才学校 曾宁沙



一日上《小小的船》一课,当孩子们朗读完第一句话,我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小船!”“还像什么?”我追问到。顿时,课堂温度上升100度。

一男生笑咪咪的说:“弯弯的月儿像香蕉。”   

老师说:“说的好!”。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夸奖更兴奋不已了,都陆陆续续地站起来抢答:“弯弯的月儿像眉毛。”

XX:“弯弯的月儿像镰刀。”

XX:“弯弯的月儿像老师笑咪咪的眼睛!”

XX:“弯弯的月儿像彩虹。”

……

这时,平日里上课时一位最不认真,老是讲小话,做小动作,甚至是吵得周围同学不能安心学习的陈XX也挺着个大肚子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妈妈跟我讲过,赵州桥是弯的,所以弯弯的月儿像赵州桥。”

好家伙!看来,我不能小看这小家伙,更不能忽视他的存在。别看他平时不听课,老是让我头疼,一副调皮捣蛋的样子,课外知识还是蛮丰富的嘛!让我来考考他:“陈XX真棒!连赵州桥都知道,了不起!那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赵州桥吗?”

陈XX自豪的说:“行啊!告诉你们,赵州桥又叫安济桥,是古时候一位非常有名的匠师建造的,桥的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洞,一个大一个小,我家里还有赵州桥的画册呢……”多可爱,多聪明的孩子啊!看来我是被他那调皮捣蛋的外表蒙蔽了,哪里知道在他那胖胖的身躯里还有这么一颗细腻﹑求知﹑好学的心呢!

从其他孩子们那崇拜的眼神里我仿佛看到了:每个孩子都是那样的天真无暇,尽管有时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会时不时的犯一点小错误,但我们不要老是盯着他们的缺点不放,相反应该多去发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也许金子就在你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和一个安慰的眼神后就会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09: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