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叠出细节的情意——《慈母情深》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17:0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龙去脉,我的母亲。褪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生齐读。)
师:如果这三句话就是三幅画面,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看到期我的母亲好不容易直起身来。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来读。
生:朗读。“直”读得很慢。
生:看到了我的母亲艰难地转过身来。
师:请你把母亲“转过身来”的动作读好。
生:朗读。“转”读得很慢。
生:看到了我的母亲戴着褪色的口罩,吃惊地望着我。
师:如果你是摄影师,在这个画面里,你会放大哪个镜头?
生:眼神疲惫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双眼睛里可以看到母亲身心疲惫。
师:听老师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了怎样的背对背直起来了?
生:弯曲的背对背、瘦弱的背、瘦骨嶙峋的背。
师:听老师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褪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我看到了怎样的一对眼睛?
生:疲惫的、无神的、布满血丝的。
生:瘦弱弯曲的背对背,疲惫无神的眼睛,我的母亲竟是如此衰老,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会怎么样?
生:心痛、难受。
师:读出你感受。
(生朗读。)
师:母亲直起背转过身,这是短暂的动作,可在我们的眼前却是如此的漫长,看一看,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
生:每次都把“我们母亲”放在了句子的后面。
师:对,这是一组倒装的排比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突出母亲的衰老。
生:表现了那一刹那间,“我”的惊讶,“我”没有想到母亲是如此的衰老。
生:表达了“我”的心痛,“我”在内心深处,一次次告诉自己,那就是“我”的母亲。
师:是呀,作者用这样的一组句子,三次呼唤“我的母亲”:喊出了我的震惊,喊出了我的愧疚,喊出了我的心痛。
(师配乐《难忘慈母情》二胡曲范读,生齐读。)

思考:这一段是文本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作者用呼告的方法,将内心深处的那种惊讶、心痛、懊悔呼喊了出来,通过母亲的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一个辛苦的、衰老的、拼命挣钱的母亲形象。然而,仅仅让学生读完此段“感动”“震撼”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的教学思路是“理解内容——体验表达——升华情感”。先是理解这段文字所承载的语言信息,它诉说了什么,然后推敲它是怎样表达的,倒装、排比,这样的方式与常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再体会这样写的妙处,特别是三次呼喊:我的母亲,对于表达感情是叠加的。在学生理解了内容,体验了表达式后,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既理解了内容,又陶冶了感情,还体会到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于渲染情感的作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从教学形式看,以上片段教学融理解、表达、情感熏陶于一体,学生的评议训练活动非常丰富,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益,而对母爱的领悟也十分到位。所以,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将目标定位在“理解”上,这样的教学任务只完成了半,理解内容要与体验表达方式同构共生,教学既要得“意”,也要得“言”。人文也要和谐统一,在学文的过程中,在对关键语句的品析中,育人的目的也同时达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16: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