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确探究目标
(教师暗示同学恬静,利用音*在讲桌抽屉中发出声音。)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听见了声音。
师:你们是用什么听见声音的?
生:我们是用耳朵听见声音的。
(板书耳朵)
师: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吗?
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师:声音是以什么方式来传达的呢?
生:是以声波的方式来传达的。
师:现在我们的耳朵听到了声音,由此,你们受到了什么启示,想提出什么问题,来和老师一起研讨。
生甲: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教师板书)
生乙:耳朵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教师板书)
生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生丁:耳朵里为什么有耳屎?
2、推测耳朵(指听觉器官)的构造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假如我们要探究这个问题,先必需搞清楚什么问题?
生:首先要知道耳朵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师:要知道耳朵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请同学们相互观察一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猜一猜,说一说。
生甲:耳朵里可能有血管。
生乙:耳朵里面可能有耳膜。
生丙:耳朵里面也许有一些经络。
生丁:耳朵里面还有刚才哪位同学说的耳屎。
师:耳屎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
师:谁继续说,耳朵里还可能有些什么东西,能直接看到吗?
生:还有耳骨、耳蜗。
师:还可以继续看一看,并把你看到的描述出来。
生:我还看到了耳朵有耳把。
(同学指示所说位置“耳垂”,教师纠正说:耳垂)
生:耳朵好像从这里开了一个洞(边说边指)。
师:这个洞你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
师:耳朵就是由这一局部(指耳廓)和这个洞构成的吗?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呢?
生:还有一个像收音机一样的东西。
师:是这样吗?你们想不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呢?
生(齐):想!
3、用课件告诉同学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教师操作电脑,屏幕显示耳朵的解剖图)
师:这是一张耳朵的解剖图,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哪些局部是你能直接观察到的,哪些局部是你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要从外到里逐一观察。并用自身的语言逐一说知名称。
(同学回答:耳洞、耳膜、耳骨。)
师:(指着耳蜗)这一局部像什么?
生:像一个蜗牛。
师:那你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生:耳蜗。
师:到底这些局部叫什么呢?科学家是怎样给它命名的?和你们的命名比较一下是否一样。
(教师操作电脑,按从外到里的顺序逐一显示。)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说一说耳朵是由哪些局部构成的。
生:耳朵是由耳廓、外耳道、鼓膜,还有听小骨和耳蜗构成的。
(教师按同学说的逐一板书)
师:紧靠在耳蜗上面的(指着解剖图上的听神经)这一局部叫什么名字,是不是耳朵的一局部?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操作显示耳朵的三大局部解剖图)科学家把耳朵分为了三大局部:外耳、中耳、内耳。到底哪几个局部属于外耳?哪几个局部属中耳?哪几个局部属于内耳?谁能分一下?
生:外耳包括耳廓,还有外耳道。(教师板书:外耳)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中耳又是由哪几个局部构成的?
(教师操作,配音显示中耳)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中耳?
生:中耳是由鼓膜、听小骨组成的。(教师板书:中耳)
师:内耳有哪几个局部呢?
生:是由耳蜗组成的。
师:内耳的主要局部是耳蜗(教师操作,配音显示内耳,然后板书:内耳)
师:那和耳蜗相连的这局部(光标指向听神经)是不是耳朵的局部呢?
生:不属于。
师:连着耳蜗的这一局部叫什么呢?(教师操作,配音显示听神经。教师板书:听神经)
师:现在你们搞清楚耳朵的构造没有?
生:搞清楚了。
4、了解听觉器官各局部的作用
师:你们所说的耳朵是由什么组成的,这就是耳朵的构造。现在你们搞清楚耳朵的构造了,能解释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
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甲:我是这样想的:声波由耳廓传达到外耳道,外耳道传达到耳膜,再到耳蜗,耳蜗抖动,听神经连着大脑,大脑就可能听见了什么。
师:哪位同学再推测一下耳朵可能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乙:我是这样听到声音的:首先我们外耳这儿有耳膜,然后就传入中耳,中耳传给内耳,再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这样我们就听见声音了。
师:是这样吗?他说的科学吗?有没有道理?(无同学反应)
师:无法判断是不是?
生:是。
评:同学无反应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正在考虑和判断,二是没有新意见。“无法判断”的定论终止了同学探究和考虑,对同学的思维发展是不利的。
师:你们自身心里也摸不着底。为了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把耳朵的构造搞清楚了,还应怎样做?
生:还应该搞清楚耳朵里的东西有什么作用。
师:想不想弄清楚这一问题呢?
生:想。
师:下面我们先来研讨一下耳廓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实验。把手掌握成半圆形,轻轻放在耳廓后面,听老师吹哨,听一会儿后把手放下,然后再放上去,再放下来。每个同学都认真体会一下,看发生了什么现象?
(教师平稳吹哨,同学按要求操作体会,教师吹两次)。
师:发生了什么现象?
(同学举手不多)
师:好多同学没发现,那再来一次。
评:让同学充沛体验,感知实验中的声音大小的变化,“再来一次”很有必要。
(教师平稳地吹两次口哨,同学操作体会)
师: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此时几乎全部举手)
生甲:我觉得把手放上去时声音要大一些。
师:(指向同学甲)你再说一说。
生甲:我觉得把手放在耳边时声音很大,不放在耳边时声音很小。
生乙:手放在耳廓旁边,就觉得声音听得很舒服,手放下时很粗糙。
师:你所说的舒服和粗糙是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评:此问话的目的不明。假如问:“是什么意思?”要求同学明确地说清现象,同学就有话可说了。
师:把手放在耳廓后面,声音大些,把手放下,声音小些,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这个意见?
生(齐):是。
师:把手放在耳廓后面目的是什么?
生:把耳廓变大了。
评:实验的目的是收集事实,实验越充沛,收集的事实就越丰富、越真实,为同学整理事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师:那你们说一说耳廓的作用是什么?同位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根据这些现象讨论耳廓的作用是什么?
(同学讨论,教师参与了4个小组的讨论,讨论气氛浓,大家非常投入。)
师:好,停,下面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A组:我们讨论的意见是:耳廓的作用是把声音集中到一起,送到内耳去。
B组:我们讨论的意见是:耳廓的作用是接受声音的。
C组:我们讨论的意见是:耳廓的作用是用来保存声音的。
D组:耳廓的作用就像收音机一样,可以把声音集中到耳朵里面去。
师:那么你们认为耳廓的作用是什么?
生(齐):集中声音。
师:注意声音是以什么方式传达的?
生:声波。
师:那么耳廓收集的是什么?
生:收集的是声波。
师:那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每一小组都有这样一件学具(教师手拿学具模型),先观察一下这件学具由几大局部构成,分别相当于耳朵的哪一个局部。讨论分析一下怎样利用这件学具来探究耳朵各局部的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
(同学分小组观察,分析,讨论。教师参与局部小组活动。)
师:请你们这个小组说一说。
A组:圆筒相当于外耳道,橡皮膜相当于鼓膜、火柴棒相当于听小骨。我们打算一个人对着圆筒说话,其他人听。
师:有无不同意见?
B组:应该是一个人对着圆筒说话,其他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实验研究。
评:实验前让同学了解实验资料、实验目的是很有必要的,防止了盲目性。
(同学实验探究)
师:请你们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做的?做了什么?
生:我们在这儿(指着筒口)说话,发现火柴棒在动。
(教师按同学的口述进行演示。)
师:你们是不是都发现了这种现象?
生(齐):是。
师:通过这种现象,说明了这几局部的作用是什么?
生:外耳道传送声音到鼓膜,再传到听小骨,听小骨和耳蜗相连,听小骨在动,又传到耳蜗里面。
师:那外耳道的作用是什么?
生(齐):传送声音。(教师板书:传送)
师:鼓膜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鼓膜的作用是反弹声音,它就把声音反弹到听小骨。
师:说明它在怎样?
生(齐):在动。
师:你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棒在动,那是什么让它动的呢?
生(齐):橡皮膜。
师:橡皮膜怎样让火柴棒动的呢?
生(齐):振动。
师:那鼓膜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振动。(教师板书:振动)
师:鼓膜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振动起来了吗?
生(齐):不是。那是声波传送到这儿才开始振动的。
师:鼓膜的作用就是在声波作用下振动。鼓膜和听小骨连在一起,鼓膜振动,那听小骨会怎样呢?
生:振动。
师:听小骨又和耳蜗相连,听小骨振动那耳蜗会怎样呢?
生:振动。
师:听神经和耳蜗又是怎样的呢?
生:相连。
师:哪位同学推测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举手的只有4人)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回答。
(同学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听各小组的发言。)
师:请你们这组选一名代表推测一下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耳朵是这样听到声音的:耳廓收集声波,然后再通过外耳道传送到鼓膜,鼓膜受到振动,鼓膜和听小骨连在一起,振动就传送到了耳蜗,耳蜗和听神经相连,听神经就传送到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师:和他们推理得差不多的同学请举手(几乎全部举手),你们的推理是否科学、有道理?下面请看:
(教师操作电脑,显示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和科学家研究的差不多,非常接近。
师:好,下面我来假设一下,把你的耳朵捂住,你还听得见声音吗?
(局部同学开始尝试)
生:听不见。
师:那说明了什么?
生:耳朵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器官。
师:耳朵是我们唯一的听觉器官。假如一个人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了,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呢?
生甲:假如有一个陷阱,有人给他说了。他听不见,那他会掉入陷阱,会骨折,更严重的会死亡。
生乙:假如过马路时,后面车子按喇叭,他听不见,车子可能会撞倒他。
师: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人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会带来很多的不方便,由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维护耳朵。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耳朵呢?
生甲:我们不能把收音机声音放得太大,不然会把鼓膜损坏。
生乙:不能用尖硬的物体挠耳朵,不然会损伤鼓膜、外耳道。
生:还不能把嘴对着他人的耳朵大声说话,这样会把鼓膜震破。
师:还可能有哪些呢?
生:还不能到声音达到九十分贝以上的地方去。
师:其实很多同学都说得非常正确,不能用尖硬的东西掏耳朵,遇到巨大的声音要把耳廓捂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同学们都忽视了,那就是预防中耳炎。怎样预防中耳炎呢?
(同学讨论汇报)
评:由于时间的关系,讨论还不充沛。
教师小结:鼻、咽、中耳是相通的,因此预防中耳炎,首先要预防鼻炎和咽炎,以免引起中耳炎。
师:今天同学们自身探究了耳朵的构造、耳朵各局部的作用,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推测出了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耳朵的科学。
(板书:耳朵的科学)
师: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不只掌握了有关耳朵的一些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根据事实,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测,希望大家要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究与《耳朵的科学》类似的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