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优质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16:3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资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马丽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

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

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

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

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

【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威武壮观的景象!

(2)设问:“百万”是唯一的修饰语吗?可以换一种修饰吗?比如,用“威武”大军?

【明确】新闻的语言准确,是指给读者提供“真实的、明确的、具体的”信息。

“威武大军”不像“百万大军”交代具体的人数,用“真实、明确、具体”的数字来突出我人民解放军兵力多,作战规模大,从而自然而然地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显示出作者豪迈的胸怀和气度,有一种王者霸气。

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用其他修饰语,比如用“东西中三路大军”,合理与不恰当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明确】“三路大军”,是“明确、具体、真实”的数字;“东西中”,交代了作战部署,说明我军全线展开攻势的作战情况。这是“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表达“不简洁”,新闻语言要求用语“俭省”,要高效地表达信息。(能用一个字说清楚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就不用五个字。)还有,“百万”说明的是人数,它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意味着那么多年轻战士的身影,他们汇入到集体行阵的洪流之中,根本没有清晰的面孔,但是,正是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略的语言形式,并通过“作比较”的方式,品味语言,作出合理解释。

2.接下来,再看我先头部队“中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突破”一词。

这段文字很短,语言非常简洁,一共是54个汉字,9个标点,交代了明确的渡江时间(20日夜,24小时),渡江人数(30万人),这么俭省的文字却交代了中路军30万大军的辉煌战果。

(1)设问:从哪个字眼特别能让人感觉自豪呢?

【明确】“即已”。借用同学预习的说法──这是两个文言文的副词,意思是“就已经”,特骄傲地展示了我军的辉煌战果,用现代网络词语叫“晒一晒”。

(2)设问:不过,不能光顾着“自豪”而忽略了这辉煌背后的艰难!从哪个词看出“艰难”?

【明确】“突破”。

(3)设问引导:为方便理解,换用其他说法进行比较,能否把“突破”换为“越过”或者“冲破”呢?

总结规律:辨析词句,可以尝试换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与之比较。换言之,作比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说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做动作区别“突破”和“越过”,即在座位上比划比划这两个动词的不同。

【明确】原来,这二者有难度上的差异。突破:很难。“夜”,晚上,月黑风高,风急浪高,自然条件的险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天险”;更何况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督战,人员、武器、装备充足;而我方,从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渡江的装备之简陋,没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更没有军舰、航母,只有一艘艘的帆船,甚至征用了民用的小木船。条件何其差也!要想“越过”敌阵,那是须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的,是要用血肉之躯,冒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死伤无数,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相当巩固的防线的。不可能像是“越过”这么简单和轻松!

总结:“越过”,仅仅是“结果”;“突破”,背后还有激烈、惨烈、残酷的战斗过程。

总结规律:当某个词不是很容易辨析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这样,文字背后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情感意蕴就更容易浮出“水面”了。

(4)设问引导:“越过”之后,就该换“冲破”了。这个更难辨析。“突破”“冲破”的区别是什么,在这里真的需要非此即彼吗?

【明确】鉴赏和评价,形成解释,都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和能力。把这两个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突破”,说的是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是“突破”一段区域;“冲破”,是三路大军,全线进攻。“突破”是点、段,“冲破”是线、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语准确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近义词之间的比较,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对语言形式形成准确全面的解说。

3.“东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设问:能删掉“歼灭”“击溃”“一切”“抵抗”中的任意一个词吗?

【明确】“歼灭”“击溃”,删掉其一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即所谓“不准确”;“一切”,表范围;“抵抗”,谁敢不投降,就拍死你!──这是“霸气”!删掉了,“情感不足”。所以,为了表达“准确”和“情感”需要,有时甚至可以牺牲“简洁”。

【设计意图】除了对语言形式的“形成解释”,阅读新闻作品还应包含对“思想感情”作出“合理全面的解说”。

4.布置作业:编题、做答案。

语言的体味和推敲,让我们发现了那么丰富的意蕴,我们也来尝试做发现者:

在本则新闻中再找一处(有余力的同学多多益善)你觉得值得品味和鉴赏的语句,仿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编成练习,并给出参考答案,下节课用你的题考考同学们。

【设计意图】将“形成解释”拓展到课外学习,既发现值得品味鉴赏的语言点,还能通过“做答案”这一要求,尝试作出“合理判断,并形成全面、准确的解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