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后感作文300字400字500字600字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5-9-3 17:01:5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身着中山装,彭丽媛则以一袭红裙亮相,美丽大方。

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合唱团担负纪念活动现场的奏唱任务。 主要由解放军军乐团和从全军部队抽调的军乐骨干,以及从全军7所军事院校学员抽调约2400多人组成。队员平均年龄21岁,最大的27岁,最小的18岁。其中有3名在校研究生,他们都是非艺术专业的普通军校大学生。《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和《人民军队忠于党》等近30首反映抗战时期的经典歌曲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乐曲。《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在太行山上》,抗战老歌,桂涛声词,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唱出,迅速传遍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10点整,纪念大会正式开始
升旗仪式护卫队员200名,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在隆隆炮声中,护卫队将沿中轴线向北行进,其间正步121步,寓意从1894年甲午战争至今121年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平凡历程。习近平开始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说,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阅兵按照机动进入、列队、阅兵式、分列式、疏散回撤5个步骤组织实施,阅兵式和分列式时间大约50分钟左右。
共编50个方(梯)队:徒步方队11个,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2个、装备方队27个、空中梯队10个。正式受阅约1.2万人,拟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习近平敞篷检阅车驶向金水桥,宋普选向习主席敬礼,请主席开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奏响,习近平和宋普选开始检阅。习近平乘坐的阅兵车悬挂国徽“车牌”驶过金水桥。本次抗战阅兵的看点
  一、装备新,84%武器装备首次亮相
  此次阅兵共有27个装备方队,按照作战体系要求编组,包括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等模块,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四总部直属部队联合编成,展示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充分展示我军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新面貌。10个空中梯队,包括空中护旗方队、领队机梯队、预警指挥机梯队、轰炸机梯队、歼击机梯队、海军舰载机梯队、海上巡逻机梯队、加受油机梯队、直升机梯队,涵盖了我军现有先进作战和保障机种。
  二、抗战老兵方队将受阅平均年龄90岁
  本次阅兵中,2个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由从大陆遴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我党我军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这些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抗战支前模范平均年龄88岁,英烈子女平均年龄78岁。他们参加受阅的积极性非常高,将乘车受阅,充分体现全国人民对抗战老兵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对支前模范的敬意,也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特色。
  三、阅兵首次引进北斗定位测量技术,力争分秒不差
  这次阅兵训练通过引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研发训练考核系统、配发北斗自动授时系统、制作阅兵电子沙盘和模拟仿真系统等科技手段,极大提升了训练质量和效益。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达到了米秒不差。
  四、外军方阵首次参加阅兵 来自五大洲10多个国家
  目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派方队或代表队参加阅兵。这些外军方队和代表队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等世界五大洲,来华参阅充分体现了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对世界持久和平的追求与向往。来华参阅的方队和代表队,一些已经进驻阅兵训练基地,正在展开单方队的训练以及与中方的合练。我们已经研究拟制了外军方队来华参阅期间生活制度规范、合练预演安排、参阅实施、综合保障、文化交流、联络员和翻译培训等方案,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五、10支抗战英模部队将受阅
  英模部队方队参阅是这次阅兵的一大亮点。缅怀英模部队的革命前辈,宣扬英模部队的历史功绩,传承英模部队的战斗精神,这是我们安排英模部队受阅的一个主要目的。这次阅兵我们安排了“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等10个徒步方队受阅。
陆、海、空三军航空兵将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有5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参阅规模和机型数量创历史之最。每一次大阅兵都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力量成长壮大的足迹: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只有17架飞机;1999年国庆阅兵,三军航空兵首次联合受阅;到了2009年,14型151架飞机受阅,规模超过了以往。这次阅兵,空中梯队规模更大,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空军航空兵机型和数量都超过了历次阅兵,创下历史之最。

  二是多种新式装备亮相。这次阅兵除规模增加外,一些老旧机型没有了,增加了不少引人瞩目的新装备,新一代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多型飞机均为列装后首次参阅。

  三是富有时代特色的编队队形新颖震撼。空中梯队历次受阅编队队形包括楔形、三角形、菱形、九机编队、大小飞机编队等,这次阅兵在传统基础上又有新变化,如首次采取纪念字样的编队飞行、直升机梯队首次采用大机群密集编队飞行、歼击机梯队首次以全新队形参阅等。

  四是拉烟、空中护旗等呈现方式增强美感。这次阅兵,空中梯队将有多次拉彩烟的过程,液体拉烟系统被首次应用到阅兵中,拉烟的时间、距离和色彩效果将超过以往。此外空中护旗等梯队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多样,将突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表达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的信心决心。

  五是领导干部当先锋打头阵。“领导带头参训、第一架次受阅”是空军历次阅兵的优良传统之一,在本次阅兵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将军担任梯队长机,有的担任梯队空中指挥员,有的既担任指挥部领导,又驾机直接受阅。还有多名师长、10余名团长直接上阵带飞,充分体现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优良作风。

  这位负责人表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举世瞩目,万众期待。空中梯队将全力以赴完成阅兵任务,努力奉献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典,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点评

好  发表于 2015-9-3 17: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5-9-3 17:41:33
该法规规范广告费给对方更多更多高帅富的VC蓄势待发许仙出V形
回复

使用道具

73#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5-9-3 18:11:38
第一篇多少字

回复

使用道具

74#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5-9-3 18:21:09
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回复

使用道具

75#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5-9-3 18:21:54
9月4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大阅兵。
此次阅兵共有27个装备方队,按照作战体系要求编组,包括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等模块,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四总部直属部队联合编成,展示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充分展示我军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新面貌。10个空中梯队,包括空中护旗方队、领队机梯队、预警指挥机梯队、轰炸机梯队、歼击机梯队、海军舰载机梯队、海上巡逻机梯队、加受油机梯队、直升机梯队,涵盖了我军现有先进作战和保障机种。
看了大阅兵,我思绪万千: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使中国人民走上血腥的战场。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张张不平等的旧条约,使中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使辉煌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抗战英雄们为了中华人民过上了现在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帝国主义。使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
我们要将国耻牢牢的铭记在心中奋发图强,为新世纪复兴做贡献,我们要更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国做更多的奉献。

这篇文章是多少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76#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5-9-3 18:22:31
谁呢告诉我
回复

使用道具

77#
发表于 2015-9-3 19:05:29 | 只看该作者
gy6usd
6765一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6 10: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