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没课,便跟香莉老师约定打一场羽毛球,3:00,我俩整装,带上水出发,目的地,羽毛球馆。
尽管几个月没来了,可十几个场地还是被占用多半,我们就在人少的一面对阵。于是相约,以后每周运动一次,有找借口。刚开始发球就发现手生了,一下不过网,一下碰到球拍,一下飞上天,一下网下钻,还有就是出边界,再有就是接不着,总之前五分钟,我们双方就是在磨合,跟球磨合,跟拍磨合,跟对手磨合,当然也跟场地磨合,甚至一度怀疑是手中的拍不对劲,就这样我们自嘲着,也彼此安慰着“不急,手生了”,期待下一个球能打出水平。
慢慢地,球就听使唤了,我们可以对局了。你来我往几十个回合,快慢节奏跟步伐也吻合了,球对了,拍也对了,也不再怀疑球拍不认主人欺生了。
十分钟过去,身上的汗就冒出来了,手熟了,气又喘了,刚才的谈话声没了,笑声也没了,只专心打球,既没有吊球也及乎没有技巧,很平稳的接发球,也算保存体力的好办法。又五分钟过去,心跳加速,步履迟缓,我有点坚持不了了,我请求暂停。
吹一下风,喝两口水,气就喘匀了。我们开始观察其它几个场地的情况。一个场地是双打,四人对局,前后左右配合默契,步伐灵活,穿插到位,我们像是在欣赏职业球员打比赛,口中赞叹不已。另一个场地是场管教练在对局,双方把球压得都很低,像是贴着网飞来飞去,低、远、有力量,只听见拍的啪啪声,显然力量很大,刚才跟香莉打时,还刻意要球拍的这种声音效果都没能如愿。就这样我们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别人的技艺,交流着发球的最佳位置,脚步如何变动,双打怎么配合,果然第二场再打时直接上手,好像球听话许多,也许是我们找回了打球的感觉,也许是瞬间球技提高了,就这样打打歇歇,我们进行了三局,70分钟左右,当时觉得浑身上下每一个毛空都舒坦了。直到回到办公室时上五楼才感觉腿像灌了铅,又沉又酸。晚上回到家用热水泡泡脚,还没消除那疲惫,睡了一晚上起床,小腿竟然疼起来了。
想想看,打球多像学生学习。几个月不打球,手生了,学习这事恐怕用不了几个月就忘得干干净净了,我们常说“一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就是这个道理。球技渐入佳境之前那段磨合,那种适应无可替代,学习也是如此,想要上手快就要多读,多想,多练,才会由熟到巧。学好了,取得成绩了,也像球打到尽兴处,酣畅淋漓。尽管有疲劳有酸疼,当坚持下来继续打下去,不担没有最初的痛苦,技艺还会大幅度提高,一旦停下个把月,身体又要遭罪了。学习也是如此,学一天两天不见效,坚持一学期定能学出成绩来,三年呢,就可以让我们携梦飞翔了,一曝十寒,走走停停,就会痛苦不断,也会被坚持好的人甩得远远的。
打球如此,学习亦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持久获得学习的动力呢?最重要的一点,像打球一样,找个伴,相互鼓劲。因为“一人走很快,与众人走得远”。当一个独行时,可能很自由,但不一定走得远,与众人相约,互帮互助就更能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走向远方。其次设好短期目标,一步步去实现,享受拼搏后的成果。第三看别人的优点,见贤思齐,看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
做老师的提醒学生做到这几点,学生就不会有疲劳感,就能常学常新,内动力得到调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