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欣赏多种造型手法表达的绘画或泥塑作品,了解背形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通过触摸物体,训练学生形象特征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积累学生的触觉经验。训练学生触觉和视觉得协调发展。
情感领域: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训练学生的触觉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泥塑的具体捏制及摸物时对物体整体和局部细节的把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面泥、油泥、水彩笔、2B铅笔
学生准备:面泥、油泥、水彩笔、2B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A.师生互动。
a.讲解(或课件播放)《盲人摸象》的故事,活跃课堂有气氛。
b.出示道具,师生共同表演故事内容。
c.师教授摸物的方法:想整体,后细节。
d.出示“神奇的盒子”,请几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用油泥捏出来或者画出来给大家看看。
B.揭示课题。
a.摸物:只凭触觉去感受物体的形状及细节。背形:将感受到的形象捏制出来或画出来。闭上眼睛摸一个简单的物体,仅根据摸到的印象吧他捏出来或画出来的造型方法就叫摸物背形。
b.板书课题:第19课 摸物背形。
(二)发展阶段:
A.学生游戏:“摸物报名”。
游戏规则:
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b.每组派代表,现有一位同学闭上眼睛,然后另一位选物给他摸。摸物者快速说出物品的名称。(先有一位同学上台示范,然后进行比赛。)
B.请学生说说摸物的经验。
C.教师小结。
a.摸物时要注意物体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特征。(板书:整体)
b.先摸大轮廓,再感觉细部环节。(板书:细部)
c.摸物的过程可以重复几遍。
d.摸完后把物品拿走,仅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e.背形(泥塑或绘画)时也要注意从整体到细节地表现。
D.教师示范练习。
E.学生作业:
a.摸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放入袋子(抽屉)中,同桌之间进行摸物,不能让对方看见袋子(抽屉)中的物品。
b.背形:学生进行绘画或捏制。
c.调整:在完成前可以再摸一次,最后调整完成。
d.同桌之间互相打分。
F.展示与评价
a.学生自评:带上自己的作品参加“工艺品商店”的展销活动,从物体的形、色、材料利用等方面介绍自己的“商品”,请学生参与选购,模仿商品交易的过程。
b.同座位学生互评或全班互评:选出优胜作品,说明评选理由。
c. 教师总评:巩固摸物背形的方法,提出优缺点,找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课后拓展:本课以泥塑的形式表现摸到的物体,在此基础上可采用绘画和各种制作材料(如各种废旧纸、纸盒、瓶子、植物、羽毛、贝壳、电池等)把作品变得更具体、更真实。
作业设计
请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