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书本知识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任务。目前,许多学校仍片面的追求升学率、高考率……许多家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加上他们自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只关心孩子的作业和分数,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需要、兴趣、情绪和健康。从来没想过孩子们在想些什么。一点不合自己的意就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逆反心理,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逐渐恶化,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如果父母想与孩子建立起开明、和谐的关系,使孩子健康的成长,那么就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学会如何倾听,何时倾听,这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和艺术。事实上,明智的父母都清楚,对他们的孩子来讲,做个好的听众同做个好教导者,其作用是相同的。与学生的一次谈话中有个学生说:“我爸爸总是耐心地听我说话,我自然也会更尽力去听他们的话。虽然有时很不想听,但仍然尽力去听。”我们大人应明白,不管多么正确的话,要是说的不合时宜也是瞎子点灯。同样在很融洽的气氛中说些扫兴的话也是不妥的,不管对多大的孩子恰如其分的沉默在交谈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 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行为语言
人们并不是只用语言才能交流。交流的方式是很多的。因为,有时也用眼睛而不只用耳朵“听”同时是当好听从的重要方面。一把泪水,一阵笑声,一张不高兴的脸,或一声摔东西的巨响都是真实语言。它们与言语有着同样多的涵义。如何得体的反应是首先遇到的问题。通常我们的反应如能使孩子感到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理解他们,则这种反应不管是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可以说是有效的了。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把他的感受说出来。
但我们对这种行为语言的有些是指责,或者干脆是一种阻止。例如:
——“小明,整个上午你都嘻嘻哈哈的,整天疯啥呢?”
——“小军,你也太可恶了,竟然把人家的做作业本踩在脚下,快把它捡起来。”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会更有效:
——“小明,整个上午你都在乐,有什么高兴事给我说说?”
——“小军,你知道损坏别人的东西不是好孩子。你一定是很生气才这样做的吧!”
小明可能会回答:“是的,我是有一件很高兴的事,正想给大家说说呢。”小军可能会解释说:“我对她太生气了,她总是欺负我,我为什么不对付她一次呢?”或说:“是的。”
其实,若孩子们意识到我们很重视他们的感情,而他答些什么倒是无关紧要的。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些是非判断,可使他们了解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也了解到我们在努力学着去理解他们。
二、 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要做个好听众还必须学会先思再行。这样不仅能使孩子们知道我们在用心听他们讲述,而且也鼓励他们继续讲下去甚至能把更深层的想法告诉我们。
典型的家长式回答之所以常常失败,是因为它太武断、不尊重孩子。如:
——“王华,如果你认为这件衣服很好看,那你也太没眼光了。”
——“刘萍,你唱歌才得第二名,那你天天都是在瞎练。”
你会注意到每个回答都是以父母的感觉出发而很少考虑孩子们会怎么想,有时我们急于表白我们的感受而忘记去听听孩子们的感受,更糟的是在我们急于阐述其事的益处时却忽略了它会给孩子带来些什么后果,这样我们会因此丧失与孩子们继续交谈的机会。说王华没眼光说刘萍瞎练,不仅向孩子表明我不愿了解他们的感情,也宣判了这种感情的好坏与是非。一个孩子若感到他的感情和行为被判断的话,他就不会再向我表现这类情感或行为了。其实又有谁愿意在自己需要理解和接受时,去被审查或批评呢?
应认识到家长的反应只需涉及事情本身而勿需评判:
——“王华,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觉得这件衣服很好看是吗?”
——“刘萍,你虽然天天练歌才得了第二名,但你尽力了是吗?”
这里并不是需要我们评判什么是非或好坏,而只需对孩子们暂时表现出的某些情感,简单做出反应,这可以帮助他们弄清自己真实的感受究意是什么。
三、 少一些教训,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至关重要
有时我们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教给孩子们一些东西,好像不这样我们就会因孩子不懂事导致教育的失败而心神不安。然而当我们改变了总想教训孩子的谈话方法,发现交谈更容易进行而孩子更愿意吐露真情了。经常听孩子们的心声对培养他们的自信,自尊是大有益处的。我们应记住:一种艺术的倾听能成为无声的交流,一种敏感的而不是消极的、厌烦地倾听能给孩子们各自不同信息:“你是可信赖的人‘或’我听从的建议”等等。受到倾听艺术方面训练的家长或教师可使孩子们产生这样的感觉“我想我是对的,因为我思考、权衡了。既然我的爸爸、妈妈、老师能听我讲,我同样可以跟其他人说出我的看法。”这就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 做一名积极、耐心地听众
上面所讲做一名好的听众不容易。好的听众不仅是听后自己讲什么,而是对孩子讲的做出积极的反应,就是努力理解、关心孩子的叙说。在听的同时不应该一边擦桌子或整理床铺,应该放下手中的活一心一意的听,让孩子觉得自己讲的真的重要。对孩子说的话和问题要有耐心,不能孩子还没问几个问题,你就说:“去、去、一边玩去。”或是“一天到晚就你事多”、“看你,这一点这么简单都要问”等这些挑剔和不耐烦的话语像一堵无形的墙,时间一久孩子就不愿再与父母交流,影响了父母与孩子间融洽的关系。记住:要少用嘴巴,多用耳朵积极地、耐心地去听。
五、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打下一种与他心心相通的基础。那么等孩子大了,他与父母也不会有多少话说。因孩子小,我们常常会认为他所说的与所想的无关紧要。如果孩子们幼年时就发现他们认为很重要的事,常常被成人所忽视。那么他们长大了以后变得不喜欢交际,性格内向,像个小老头一样也不足为怪了。尽管我们耐心的倾听是良好交流关系的基础,并且这种交流习惯最好是尽早养成,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想与孩子结成良好关系,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算晚,掏出你的真诚之心,那么永远不会有晚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