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二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之9、亮眼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7:3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亮眼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形状、色彩和情感意义。
  3、能用不同方法表现情感的眼睛。
  教学重点:亮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亮眼睛的不同表达方法以及眼睛的情感意义的表达。
  教、学具
  教师:课件、布娃娃(事先用纸或布将眼睛蒙住)
  学生:绘画和手工工具、小镜子
  一、兴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位美丽的朋友来到小朋友的中间,想不想认识她一下?
  2、示布娃娃。(引起讨论)
  师:啊?怎么了?
  是啊,她没了明亮的眼睛,心情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失明的滋味)
  生:很难过,看不见,不方便……
  师:一双明亮的眼睛多么重要啊!我们来帮帮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做……
  师:好的。不过我们在帮忙之前可得好好研究一下眼睛,否则弄错了,她会生气的,是不是?
  二、讲授新课
  1、观察
  师:眼睛都长得一样吗?
  桌相互看眼睛,发现眼睛的不同处。
  生:……
  师:眼睛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眼睛圆,有的眼睛细长,有的眼角上吊,有的眼角下垂。
  2、认识
  师:眼睛的外形虽然不一样,但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看看小镜子里你的眼睛,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看一看,说一说。
  (示图:眼睛的结构,认识。)
  师:眼睛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
  3、初次表现
  师:知道了这个知识以后,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我们比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镜子里的眼睛画下来,看谁又快又好。(请一位同学在视屏展示台上表现)
  4、评一评,表扬出色的小画家。
  三、深入探究
  1、眼睛的表情
  A、师:刚才我们在镜子里面看到了自己的眼睛,非常明亮美丽。其实啊,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不一样,你们相信不相信?
  B、(示不同表情的眼睛)
  师:说一说,你从不同的眼神里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生:……
  师:眼睛在惊恐时会变大,高兴时会变小;发怒时……,悲伤时……。
  5、欣赏眼睛传达的感情
  师:不同的眼神,传达给我们的感情也不一样。
  a、出示希望工程“大眼睛”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是什么地方?
  生:眼睛……
  师:摄影记者通过对这个小女孩眼睛的抓拍,表达了她纯真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对读书的渴望,引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成为“希望工程”最著名的招贴画。
  B、恐惧的眼睛
  师:这是俄罗斯学校的人质事件中被抢救出来的一个小姑娘,大家看一下她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表达了什么?
  生:……
  C、慈祥的眼睛
  师:这是一张谁的眼睛,你从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生:……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透过那扇窗户,可以知道很多真挚的感情。
  4、眼睛里的世界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亮的眼睛不仅能传达出人的感情,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一样很奇妙的现象。
  学生相互观察眼睛,看看别人的眼睛里有你吗?
  师:眼睛在注视周围的景物时,眼球上会映现出周围的景象。
  四、表现
  1、表现方法指导
  师:认识了很多美丽的亮眼睛,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心里的亮眼睛表现给大家看看啊,今天我们就给我们的朋友设计一双美丽的眼睛。她是高兴还是悲伤?说一说有哪些表现方式,请你根据你的想法来表现。最好再画出小姑娘眼睛里的世界。(示图,音乐。)
  五、展示评价
  1、展示,选出最亮的眼睛贴在布娃娃的脸上。
  师:现在娃娃有了明亮的眼睛了,她的心情怎样?没有眼睛的日子是难过的,我们应该尊重盲人。没有明亮的眼睛就不能看见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音乐,校园的早晨)带上你们的好朋友,用你们明亮的眼睛跟老师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一起去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
  七、课后拓展
  不仅我们人类有神奇的眼睛,动物的眼睛也是千奇百怪,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动物的眼睛的资料和图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成图文并茂的知识卡片。
  八、教学反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14: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