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心得 在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比另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高呢?事实上,我们学生在进校之初,相互之间的成绩差异是很小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为什么呢?之前自己有些懵懂的想法与看法,但是却没有理论来支撑,在读了《课堂的突围——理解型学习的理论与策略》一书后,眼前豁然一亮,拨开迷雾见真理。
一、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的在学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太多的知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囫囵吞枣;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反复炒冷饭,亦是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徒劳做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欠缺什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备学生”,然后针对学生的现有基础,以促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展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这就是“备课”,然后在课堂实施教学才能有学生引发呼应,学生才能理解掌握新知识,缩短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建立新的知识基础的目的。学生原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也是深刻地影响了知识的传授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原有的知识有时也是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比如思维的定势。另外,知识的负迁移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过程。
二、动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人的学习是一种积极地主动过程,那么学习的效率就高,反之,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会抵触学习,把学习当成是“受罪”,那何来“乐学”一说?所以,教师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观念: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其中主要的做法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另外,环境因素也能加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离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还有一周时间,同学们都在发奋图强,力图在“最后一搏”上有所斩获;还有几天就是期末学业水平考试了,这些学生正处于紧张的复习迎考中,是在“战斗”,浑身充满了斗志。这就是环境对他的影响。
当然,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只要我们能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地方法,相信提高学习效率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