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y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尝·偿·赏







  
“尝”字解作以口辨别味道时,本来写作“ ”,但因两字可以通用,人们有时在使用时省去了口字偏旁。

“尝尝咸淡”是口语常说的,“品尝”、“尝试”、“卧薪尝胆”,“浅尝辄止”这些词语都是这个意思或其引申。

“尝鼎一脔”是个成语,意旨尝尝鼎(古代的锅)里一片肉,可知全鼎肉的味道,比喻因小见大。它同“一叶知秋”、“可见一斑”、“见微知著”有近似含意。“尝”还有曾经之解,比如“未尝”、“何尝”即是此类用法。

“偿”则不同了,可解作归还、满足、抵补的意思。

“偿还贷款”当然是归还贷款;“如愿以偿”是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得不偿失”讲所得到的不能抵补失去的那么多。上述词语改用“尝”“赏”均是大错。

“赏”字是赏赐、奖赏、欣赏的意思。“赏”字组词颇多:赏罚、赏脸、赏识、赏阅、赞赏、犒赏、观赏、鉴赏、玩赏、赏心悦目、雅俗共赏等等不可尽列。

“赏”字同“尝”、“偿”,无论讲解和发音都有不同,但是偏偏常被错用误写。

一位老兄餐厅开张,请柬有句“敬请赏光”的客套用语。本是希望朋友接受邀请的得体之言,被错写成“敬请尝光”。这可不得了,自请大批亲朋戚友,要把餐厅品尝干净,吃个精光,生意还做不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牙”和“齿”







  
中文的“牙”和“齿”是同义词。不过,虽说“牙”即“齿”,“齿”即“牙”,但仍有区别,难以互替。

不仅成语中的字动不得,如“唇亡齿寒”不可说成“唇亡牙寒”,“以牙还牙”不能改为“以齿还齿”;普通词语中这两个字也不可任意改动,如“牙齿”当然不可说“齿牙”,“齿轮”说成“牙轮”总有点别扭,若把“牙痛”叫“齿痛”的话,牙医师会莫名其妙或笑得无法看病行医。

“牙”和“齿”两字意思相同,都可同某字组词,一般来说,用“牙”都较通俗,用“齿”都偏重书面语或专业用语。比如,我们嘴中各种牙齿名字:门牙,上牙,下牙、大牙、小牙、狗牙、槽牙、牙床……是口语通俗讲法,书刊中正规写用或是医生用语,常说成“门齿、上齿、下齿、大齿、小齿、犬齿、臼齿、齿龈……”

这种俗雅习惯也反映在两字其他组词中,用“牙”者多通俗词语,用“齿”者多文雅或书面用语。例如牙医、拔牙、镶牙、牙膏、牙刷、牙签、月牙、牙口、咬紧牙关、以牙还牙、马路牙子(马路与行人道分界的突起部分)是常用通俗词语;齿冷(指耻笑。意思是嘲讽而笑,因张口笑得太久,牙齿都感觉冷了)、齿孔(如邮票边缘之小孔)、何足挂齿、唇齿相依等,明显是雅而不俗的说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马肉”看病







  
汉字确实很难。要认识一两千字才可做初步阅读,记住三四千字才算中文水平较好,若要做当字考证中文研究则需熟知更多汉字。从另一角度看,就算是文字专家、中文学者,可能他认字破万,甚至可读出数万汉字,但仍有相当多不识之字!

当然,不要让中文和汉字吓住,尽管它难,若是熟记二三千常用字,已经有了能应付日常生活和普通工作的基本的中文水准了。实际人们常出的问题,绝大多数并非艰难深奥之字,而是对常用普通字马虎大意而出错误。因此,大家常以讥讽的口气,打趣提醒马虎之人“莫把冯京叫马凉!”因为,将“冯”字的两点给了“京”字,纯属马马虎虎之错!近日听了真实笑话,颇有娱乐性,也是此类马虎造成,听我慢慢道来。

大陆电视剧《西游记》里扮演猪八戒的演员姓马名芮,这应是个普通的名字。“马”字不用说,小学低年级已学过此字;“芮”字略难,粤语和普通话都读作“锐”音。但“芮”是可能碰到的姓错之一,山西省有个地名就叫芮城,著名的台湾歌星还有位名叫苏芮的,因此也应认识。马芮有一次去看病,医生叫他“马内”;到了化验室,化验员称他“马茵”;取药时被呼叫成“马丙”;最特别是马芮去注射室打针时,护士惊叹道:“哎呀!这病人怎么叫‘马肉’啊?”气得马芮回家便改了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倍”和“半”







  
如果善于汲取前人经验,尊重科学加上自身的努力创新,勤奋踏实地做事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废弃他人经验,违反科学一味蛮干,定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这两个成语,用“倍”和“半”做对比,增强说服力。

“半”的意思是原数辽的一半,在中文组词造句时通常没有歧义。“倍”字却有些怪,它有时解释成同原来数字相等的数目,比如说某数的三倍,即用某数乘三,若二的五倍就是十;但是有时又解释成“加倍”了,比如“干劲倍增”、“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等,“倍”比原数翻了一番!

因此,我们在使用“倍”字时须要加倍小心了。曾经见过报纸上谈售楼情况时说,“现在楼价比亚洲金融风暴之前降低了一倍”。人们大概会估计到,地产界想说的是原来五百万的楼,现在卖二百五十万了。。但认真推敲一下,那个“倍”字极其不妥!

别说它可构成“加倍”,只说它解作“同原来数字相等”吧,各位读者算算这笔帐,楼价“降低了一倍”不是一分钱也不要而白送了吗?正确的说法应是楼价比原来“降低了一半”,写者将“倍”用错了。

用“倍”字时,还要小心它的搭配词语。例如假设乙数字为一百,若说“甲是乙的两倍”的话,甲是二百;如果说“甲比乙多两倍”或“增加两倍”,甲变成三百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箸”与“筷”







  
有位读者问:“箸和筷子,用法有何不同?”若简单回答,这本是一物件不同叫法,区别是古时称“箸”,现今叫“筷子”。不过现代并非完全不同,为求古文雅修辞效果,有时仍有“箸”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就有“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句,讲父亲年老,自认为拿筷子提笔都不方便了。

筷子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少说有三千年历史了。周朝时的筷子叫“箸”或“挟”,即竹筷子称“箸”;木筷子称“挟”。两种筷子不仅材料不同,在使用时也有区别:吃饭用“箸”;从汤羹中取菜用“挟”呢。

后来为什么改称“筷子”了呢?原来,是由于古代忌讳引致的。“箸”字声音同“住”,有停止中止意思,每日三餐都用“箸(住”亦即日日三停,不大吉利;“挟”字有“狭窄”的意思,仍然不够吉利。特别是古人在乘舟行船时,饮酒吃菜是一大乐事,一举箸、挟则又“停住”又“狭窄”,多么让人晦气和扫兴啊!于是人们反其道而行,把“箸(住)”和“挟(狭窄)”改为“快”,取快行如飞的意思了。为了区快慢之“快”,又因此物用竹制造,就加了竹头,写成“筷”了。

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记载,“筷子”是在奈良时代(约一千二百年前)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从那时日本人才用筷子进餐。当然,现在筷子已成为世界主要餐具之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黔”字误解







  
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有时会在书报中引用。“黔”字普通话和粤语都读作“钳”音,“黔驴技穷”的意思是“黔地的驴子,技能本事已然用尽了”,比喻某些人虽喜欢耍些伎俩,但是他的本事和技能非常有限。

此语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有人从黔地运回一头驴子,将其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了这个庞然大物,偷偷躲在树林中观察。过了一会儿,老虎大着胆子走出来,靠近驴子,仍不解这是个什么怪兽。一天,驴子突然一叫,老虎吓了一大跳!它连忙逃开,以为驴子要吃自己。回头看看,这庞然大物并无大本事,老虎习惯了驴子的叫声,也敢于围着驴子来回转了。

老虎进一步靠近驴子,用躯体碰撞驴子,驴子发怒但只会尥蹶子向后踢。老虎兴奋地想,“它的技能就这么一点点啊!”便大吼着扑上去,咬断了驴子喉咙,吃了驴肉,尽兴而去。

这寓言活灵活现说出黔地之驴,没什么了不起的大本事,比喻虽有雕虫小技,可施一点点伎俩的无能之辈,可说贴切恰当。各辞典工具书解释“黔”字时,都说是“今贵州”。其实此说有误,“黔”至今是贵州简称不假,但是从宋朝中后期才有此称,寓言作者柳宗元是宋代以前数百年的唐朝人呀!“黔”应指湖南西北地区,这是春秋时代已有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字词辨析大全

小心“故”字







  
“故”字有数解,可作“事故”讲,如变如;可作“缘故”讲,如因故缺席、不知何故;可作“故意”讲,如故作镇静、明知故犯;可作“所以”、“因此”讲,如“父母太爱孩子了,故把他娇宠坏了。”“故”字在相当多的地方是解作“原来的”、“旧有的”,如故乡、故居、故里、故土、故地、故交、故旧、黄河故道、依然故我……它再此申可直接解作“朋友”、“友情”,如亲故、沾亲带故。

我说要小心使用“故”字,是因为它还有个指“死亡”或是解作“已经死亡”的意思。例如,故去、亡故、故世、病故、父母早故……均指人的辞世而避用了“死”。而“故友”则是说已经死去的、情谊深厚的挚交好友。

用“故”字形容朋友,千万要先弄清一个关键问题:这朋友是活着的还是已死的。按照中文用字约定俗成,健在的是“故交、故旧、故知”等,去世的才称“故友”。

若称活生生的友人是“故友”,轻则让人耻笑,重必遭人大骂一顿!这没什么道理规律,用字习惯使然。

毛泽东在世时,有人因说“去毛主席故居参观”而遭批判。其实“故居”用法无误,不同“故友”,不过有人将“故”指“死”扩大化了。“故居”就是旧居绝无“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0: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