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0 22:44:00
|
只看该作者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同学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慧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协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协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同学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同学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同学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我们协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说课稿说明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7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第47页、第58页、第101页的“用数学”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上出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同学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与101页“用数学”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同学自身收集。教材中围绕“一共有多少兔”的问题,显示出不同的解决方法:(1)点数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让同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考虑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我在备课时,感觉这一课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同学分组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空间缺乏。我认为同学在前面已经多次接触过“用数学”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了,已经具备了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材提供的这组“小兔子”信息作为练习内容。而在学习新知中,我结合同学实际和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又增添了6种小动物(每组一种,每种又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图。教学中,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让同学自身从信封中请出小动物,并把它们粘贴到背景中,这样不只留给同学充沛地动手操作和动脑考虑的机会,而且能出现多种资源信息。然后让同学根据自身小组贴的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图的下面。这样就出现了6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接着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面(不能选择自身小组的),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最后以“小马图”为例,让同学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共多少匹马?”这个问题,同学可以按群来分,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大小来分。这种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级的同学,充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让同学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维护动物的教育目标。
教学中,我还结合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充沛地交给同学,让他们通过自身考虑、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的形式,自身去提出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我又引导同学从创设的情境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同学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