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读书随感 《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07:2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教二十多年了,西方的教育观点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从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到多元化智能,我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推阵出新,素质教育、魏书生的班级科学管理,给予标准的教学,以读代讲等,我自己也没理出个头绪来,到底怎样做才算是最好的教学。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李建伟老师编写的《中国文化经典与当代教育》一书,让我静心地对教育的本源问题进行了思考,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是很重要的,弄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学生学什么,即教育的内容。怎样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也就是教育方法的问题。厘清这些,我们就是抓住的教育本质问题,再看各种名目繁多的教育方法、学科教学理论,就不会舍本逐末,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十八大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书的作者李建伟老师认为把学生培养成一位拥有幸福生活的人。教育要能为一个人提供生存的技能和生活的智慧,使其生活更有意义;教育要能激起一个人的创造精神,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教育要能培养一个人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不断地创造一个充满意义的幸福世界。至圣先师孔子想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君子品格的执政者。他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把义作为行事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它,靠诚信来完成它。看来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已经认识到了教育要培养具有健全品格和良好品质的人。这也是我们教育者所追寻的目标。

我们的学生学什么?就小学而言,现在学生的功课门类繁多,除了国家课程规定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品社、美术、音乐,还有地方课程书艺、科学、劳动技能、综合等,学校也会开设一些校本课程如诵读、泥泥狗、剪纸、钢琴、剪纸等。我们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学生乐学、爱学,对于小学阶段,能奠定下一生受用不尽的修养学识。孔子要求学生学什么呢?书里这样介绍四门学科,六种知识技能,六本教材。《论语》指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文化知识、实践活动、忠诚仁爱、恪守信用。六种知识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学内容的“六艺”涵盖了道德修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训练三部分内容。孔子以“六艺”对学生进行教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素质教育的精神,已经很先进了。我们今天的教育内容一样的异彩纷呈,利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怎样把学生培养成性格健全、品德修养好、具有生活技能的人?我们先看古圣先贤的方式、方法、原则。孔子有“三道”,忠恕之道,絜矩之道,中庸之道。忠恕之道就是推己及人,相心比心、互相谅解的精神。絜矩之道就是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规范的行为去影响他人。“中庸之道”就是在教育学生时要适度,能够根据不同人的个性、智力程度等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冉有听了一些道理就去做,因为冉有性格懦弱,胆小。要求子路听了一些道理,先停下来想一想,先不要去做,因为子路精力过人,胆量大,有气魄。这就是中庸,这就是因材施教。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是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性格。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就要因材施教,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我们班为例,四十八位同学四十八种性格,我会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对待徐中铭那样外向型性格的孩子一定要求他遇到问题冷静思考,三思后行,不做过激的事情。对于向刘思雨那样的同学得要求他大胆发言,积极参与,锻炼他的交际能力。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很多教育过程中棘手的问题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我不得不佩服孔子这位圣人、这位教育家的做法。比如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对班上孩子课堂乱说话问题很头疼,有的孩子课余口出脏话也束手无策。尽管绞尽脑汁想了很多法子,但是效果不理想,原来是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分层次解决。且看孔子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如果把这些话告诉给孩子们,让他们明白一个人道德修养如何,往往是通过他的话语表现出来的,乱说话,说脏话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孩子们也许会理解说话的作用。“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可以兴邦,一眼可以丧邦。因此我们说话时要考虑清楚。说话也有标准,第一要符合道德规范,二要能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讲话的内容表现你的精神状态和道德风貌。孔子主张“不语怪。”不谈论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这些东西没有价值。说话的原则是中庸,看对象,把握好时机,适时而说,适可而止。说道做到,先做后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会说话也要会倾听。对于别人的话准确理解意思,能够听出言外之意,准确做出判断,理解真实意思,准确得出结论。听其言观其行。正确对待不同的信息。如果我们想孔子这样对“说话”这一问题反复引导,想必学生在说话方面会做的更好。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为了把当下的教育工作做好,我们还是有必要耐心、静心把中国文化经典读一读,从中收获教育理想的种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7: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