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作业建设规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5: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作业形式:写记、阅读、背诵、调查、实践

作业评价:整体评价、小组评价、他人评价、面批面改、家长评价。

授课教师:

编写时间:2013年2月

适用对象:一年级

本册教材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三个部分。

【本册教材分析 】

(一)识字与写字

1、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生活实际和语言实践认识550个字,能在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的基础上,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并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其中的规律,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在老师的提示下,自觉纠正不当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认识26个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能借助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阅读,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阅读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简单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的意思,逐步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习惯。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利用导语、课后题和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此基础上,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能借助拼音和读物中的图画,进行自主阅读浅显的童话、故事,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00字。诵读浅近的古诗,诵读优秀古诗文13篇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4、根据表达的需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初步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三)口语交际

1、继续学讲普通话,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较完整的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2、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通过读通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幸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科学的奥妙;培养爱护环境,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关心周围的人的优秀品质。

3、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同学展开讨论,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活动。

一、语文作业的目的:

(一)是通过练写,理解巩固学过的课堂知识。本学期在生字的练写上将本着为学生减负的原则,减少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中对生字的书写。集中到下午增加的书法小课上以练字为目的,同时完成家庭作业。

(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内在需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三)把握学生特点设计作业: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仅从在于对事物的表面认识上,因此从重视课前复习入手。鉴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和课程特点,设计作业说练结合,精写多说,由易到难。

    1、复习二类生字词可自读,指名读,齐读。

    2、选一两个语试着说一句话。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说,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来说。

    3听写生字,主要争对一类生字词。有选择性的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其他学生在听写本上练习,然后集体订正。有时也可以同桌互批。

二、吸引学生的作业类型:

(一)朗读型作业。朗读,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朗读显得尤其重要,它是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但这类作业成绩较难检验,有些学生会偷懒不完成。所以提高学生朗读作业的质量,首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其次必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朗读用录音机录下来,拿到学校与其他同学进行“朗读大比拼”。还可以尝试着进行配乐朗诵。

(二)积累型作业:

    1、语文学习的实质应该是“积累”的过程,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离不开抄、写、读、背这些手段。积累的是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沉淀出能力,对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大有好处。特别是实行新课标以来,每天一篇新课文,10个左右的生字,8个左右的词语,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学完课文后,我们就可以引导收集词语。词语掌握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CC式,描写季节的、描写天气的等等。

    2、拓宽空间,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认识生字的习惯。在家中,看电视、读书报;在路上,看标语、读店牌。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分散识字方法。重在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和掌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表演型作业。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少课文故事情节性较强,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来进行分角色表演。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把作业设计成各种角色的读和演,能激发他们作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读中演,在演中学,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探究型作业。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旨在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学生的潜能,不仅有且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拓宽了视野,知识网触及各个方面。一年级语文书中有些课文写了古今中外几个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有做事全神贯注的安培,有爱动脑筋的爱迪生等。在学习后,我们可以请学生收集其他一些伟人的有趣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

(五)实践型作业。

    通过实践可以将课本中尝到的知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把语文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发展。如前面提到的《可爱的小动物》,既渗透了做研究的基本方法,又在制作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动物的了解。不少小朋友选择了自己的生肖作为研究对象,还有一些人选择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蜻蜓等。他们的研究报告都非常生动有趣。

三、课后积累

    1、课外读故事做笔记。

    2、读背相关观的古诗文。

四、作业的批改与讲评:

(一)作业的批改

    批改作业是老师发现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重视“及时反馈”的心理效应,即能及时得知自己学习结果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有远胜于不能得知自己学习结果的学生。所以,作业批发要及时。

    1、自批。自批就是学生自己批自己的作业。很多学生一做完作业就急着往上交,往往不会仔细、认真地检查,这种时候,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别急,再仔细检查一下,别让一个错误影响你的成绩。我和学生约定好,写词语全对就可以在墙上的记分册自己的名字后作一个自己喜欢的记号。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养成了检查作业的习惯,作业的准确率高多了。

    2、教师批。建议在低年级阶段最好采取面批。面批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是老师与学生个别交流的过程,也是一种思想感情沟通的过程。它让教师及时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对一些发生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同时,面批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作业态度,作业认真及时予以表扬,作业不认真提出改进意见,借此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

(二)作业讲评

    作业的讲评应该是有的放矢的,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一次高效的讲评需要老师对学生作业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馈。在作业讲评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评哪些内容呢?我认为以下四点比较重要:

  (1)作业态度的问题。

  (2)知识性的错误。

  (3)解题方法存在的问题。

  (4)难度较大的题目。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师在作业讲评完以后,仍然有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没有及时订正或订正错误。是学生笨还是他根本没有听?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讲评时,不应该只停留在一种机械的对错误的订正上,仅仅把答案告诉学生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做的是说明原因,讲清道理。

    长此以往,关注到作业的每一个细节,必能让孩子喜欢上语文作业,不但能把师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而且能极大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2: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