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下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疑惑、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生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同学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考虑,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同学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疑惑;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标明自身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同学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局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局部。考虑:你从这局部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同学朗读这一局部。尤其要指导同学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疑惑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疑惑的语气。
  3.尊重同学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同学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局部,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局部。
  1.自由读第二局部,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同学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同学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同学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身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实际: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局部。
  1.指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考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同学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同学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深思,他深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深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局部,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喧嚷、得意扬扬、惩办、志向、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是他,在民族面临重大苦难之时挺身而出;是他,在国家陷入极度混乱之时,力挽狂澜,保管正气。有这样一个人当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不计其数的人们自发为他落泪送行,联合国全体成员为他下旗致哀;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一分财富,一点骨灰,却永永远远地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这个名字,陪我们走过了一百零五年的风雨历程,在他逝世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深切地为他的精神所打动,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心灵,一个报效中华的伟大理想。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立下的宏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理解课题
  1、请同学跟着写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后,全体朗读一遍课题。
  2、提问:
  这个课题里面哪个词是我们不理解的?(崛起)请查查词典,说说它有几种意思?哪种意思更适合本课的意思?
  3、说说课题的意思。
  4、根据自身理解出来的意思再次朗读课题。
  三、理解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生词,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
  幻灯片显示:
  崛、帝、范、巡、嚷、惩、铿、锵。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字特别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假如有哪个字特别不太认识,赶紧去请教他人,看看有什么方法记住它。等一下,我们看看小组学习的效果怎样?假如整个小组都读认识了,那就请这个小组的同学都把手举起来。
  3、检测小组学习生字的效果。请一小组全部读,全班同学判断对错。请二小组读,假如读对则全班跟读。
  4、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拓展课外词语。
  (师:这些生字你还在什么词语里面见过它?)
  提问若干同学。检测同学自学词语的情况。
  幻灯片出示:
  帝国主义、焦点、伯父、模范、疑惑疑惑、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喧嚷、得意扬扬、惩办、诸生、志向、胸怀、铿锵有力、喝彩、振兴中华。
  5、生词正音。同学跟随教师鼠标朗读一遍屏幕生词。
  6、提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有哪些?
  (一查工具书;二联系上下文;三请教他人。)
  7、本课出现的这些词语,哪些是你大概理解它的意思的?
  (提问个别同学。)
  8、教师协助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帝国主义、灯红酒绿。)
  9、除了词语之外本课当中还有一些比较长、比较难的句子。老师把它拿出来让大家看看,读好了这些句子,读课文就没有问题了。
  出示难句:
  ⑴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⑵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⑶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指导朗读。
  10、为了协助大家系统地记忆这些生词,老师用文字把它们串联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段话。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效果,也能够协助我们培养写作能力。
  出示:
  1910年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伯父的一句“中华不振”让在模范学校读书的周恩来感到疑惑疑惑。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喧嚷。原来是那些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办得意扬扬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中国妇女。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振兴中华的志向。当校长问到诸生为何读书时,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赢得了校长的喝彩。
  11、去掉疑惑疑惑、风和日丽、灯红酒绿、得意扬扬、铿锵有力等形容词让同学根据自身对词语的理解边读边补充完整。
  师:假如还有词语我们无法理解怎么办?
  (呆会进入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三、初读课文
  (师:经过了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接下来,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把我们读得不太好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请别的同学帮你听听,让他给您提提意见。)
  1、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2、展示:
  师:下请3个同学合作为大家展示一下。指名读(1~6自然段)、(7~8自然段)、(9~16自然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其他同学听一听,看看他们的字音、句子是否读准确了,呆会咱们来评一评。)
  3、同学评价朗读效果:
  对同学指出来的错误进行更改。
  (1到2名同学进行评价。)
  4、给课文做眉批:
  师:有个文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自身的笔,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是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课文当中你特别有感受的句子勾划一下,或者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身的感受。遇到自身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课文中作个标志,等一会儿咱们交流。
  5、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
  (假如同学有困难,可出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协助同学概括主要内容。)
  6、交流同学感受较深的地方,并注意提问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视同学反应情况交流1至2名。)
  7、交流同学有疑问的地方?能够由同学解答的尽量让同学给予解答,不能够解决的把问题写上黑板留下节课解决。
  四、写字训练
  1、打开课本124页,看一看本课的12个生字。看一看,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地注意。
  (巡、嚷等。)
  2、教师示范。
  3、同学练习。
  (师:同学们把大家刚才提到的比较难写的字或者你认为难写的字在练习本上练一练,练几遍你自身决定,练到你满意为止。)
  4、个别评价。
  (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作品,同学进行评价。)
  五、安排课后作业
  课后咱们想想刚才老师在黑板上留下的作业,第二节课咱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引出全文主线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理解,我们知道课题的意思了。那通过上节课的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吗?你是从课本上的什么地方发现这句话的?(出示两句话,同学感受其语气:坚定、铿锵有力)从读中感受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这句话的意思与课题的意思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说明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那咱们一起认真地把这句话写下来。
  板书:
  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当时的中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板书:中华?)请大家阅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伯父与周恩来的一番对话。看看从伯父的嘴中,我们能知道些什么?(我们从伯父的嘴中知道了当时的中华是“不振”的。(板书:不振)
  3、自由练习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谈谈自身的感受。
  4、男女同学分角色扮演对话。
  二、分析课文的第二局部
  1、师:从与伯父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种种疑问,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自身亲自去看看。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情景。特别让你感到气愤的地方多读几遍,等下咱们交流交流。
  下列环节根据同学回答情况作机动处置:
  第7自然段:
  ⑴ (提问找到这里的同学)你从刚才的句子里面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里面感受到种界的繁华?哪些词语感受到巡警的威风。
  (假如同学一时不会回答,那么老师引导:为什么会让你气愤?)
  ⑵ 全体同学带着问题再读句子。谈谈感受。
  (教师引导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中华不振”。)
  第8自然段:
  ⑴ 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⑵ 出示:
  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想像──妇女会哭诉些什么呢?洋人会说些什么?围观者又会说些什么呢?
  (提问这样想像的根据是什么?)
  ⑶ 带着总结出来情感(妇女悲伤、洋人得意、围观者愤怒而无奈)再读读本段。
  ⑷ 总结刚才分析的结果,其原因还是在于“中华不振”。
  2、同学们,像这样令人气愤的事情在当时来说太多太多了。当时的那个“不振”的中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看看一组图片。
  (播放相关图片,加深同学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3、访问看完图片后的感受。
  三、分析课文的第三局部
  1、看到这样的镜头,周恩来终于明白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国家落后,人民就要挨罪。”可是从租界地回来之后的周恩来并没有因为明白这个道理而沾沾自喜,相反地他陷入了一片深思。请大家齐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周恩来一个人深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你想到的用笔记下来跟同学们交流。
  2、经过认真、充沛的考虑后,周恩来的回答赢得了魏校长的喝彩。请问,他的理想跟其他同学的理想有什么不同?
  四、课外拓展,交流感悟
  1、正是因为少年周恩来就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努力读书。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展示“周恩来光辉一生的图片”。)
  2、(假如有时间)看完影片后,我想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就让我们带着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感动把这篇课文从头到尾大声地朗诵一遍吧。
  五、安排课后作业
  1、讨论:
  我为什么而读书?
  2、誊写本课的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找找四个字的词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03:00 | 只看该作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教案 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同学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点:培养同学独立识字能力。
  教学思路:通过读课文,有利于激发同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教路:理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字面意思,协助同学深入理解。
  教学学路:让同学朗读课文,激发同学联想。
  一、揭题导入。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同学自主识字。
   1、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同学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考虑: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小朋友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岁小朋友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7、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三、诵读。
   1、让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2: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