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写字教案第七周 日字旁、月字旁的书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9: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掌握日字旁、月字旁的书写要领。
    2.写好“时、肌、明、旷、旺、肝、肚、肠”这些字,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3.通过讨论、实践及评价等教学方式,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规律,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古代书法家的故事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认识到学好书法必须要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课件、书写常规工具(钢笔、方格纸)
    【教学环节预设】
    一、课前导言:
    问:大家学书法已经一段时间了,你们对学书法有什么感想要谈?觉得学书法累吗?
    (设计说明:这段导言的交谈既是对学生心情的放松,思想的集中,也是了解学生学书法的真实感受,同时为导入部分打下基础。)
    二、故事导入
    《智永退笔成冢》的故事给你带来什么感想?(学书法要不怕累,一定要持之以恒)
    (设计说明: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思想教育已蕴藏其中。)
    三、“日”的学习
    1.学生尝试书写
    (1)学生试着在方格纸上书写二个“日”字,然后同桌评议:谁写得更美观些?要写好“日”字应该要注意什么?
    (2)按照刚才的讨论结果,请学生推荐两个写得较好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其他学生在方格纸上再写二个“日”字。
    2.教师黑板上放大书写,师生共同探究
    (1)第一笔应作垂露竖。
    (2)第二笔横折与竖要略留缺口以“透气”,折笔、出钩要干脆有力。
    (3)中间的短横不要碰折笔,以显灵动。
    (设计说明:学生先尝试书写肯定比教师先讲解一通的效果要来得好,要让学生体验书写后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议交流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教师再次范写,学生在书上书写两个“日”字。
    4.教师课件出示“时、明、旷、旺”,请学生在方格纸上先进行练习,写时要观察当“日”成为偏旁时与单字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5.教师放大范写,师生交流书写心得。
    (设计说明:“时、明、旷、旺”的学习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书写心得的时候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多进行鼓励与赏识教育,使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书写水平得到进步,书写兴趣得到提升。)
    6.出示课件:
    日字诀
    首笔要写垂露竖,
    上部要留透气孔。
    若是成为偏旁部,
    分清主次有迎让。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书写去发现变化,观察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加上朗朗上口的日字诀,从而记住日字的书写和它成为偏旁后在字中的变化。)
    7.书上书写“时、明、旷、旺”,优秀的进行展示。
    四、学习“月”部
    学书法,我们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我们用刚才学“日”字的方法来写“月”字。
    1.书写“月”字,说说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第一笔要写成竖撇;第二笔同样要留透气孔;中间第二横写在竖撇中间,第一横再平分上部空间。)
    2.学生在方格纸上书写“肌、肝、肚、肠”,师生进行评议。
    3.教师黑板上放大范写。
    4.学生在书上书写,优秀的进行展示。
    5.出示课件:
    月字诀
    竖撇写干脆,
    上部有透气。
    两横布均匀,
    穿插有变化。
    (设计说明:“月”字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这时,要让学生讲得多,练得多。优秀作品的展示是为了保持学生更持久的学习兴趣。)
    五、延伸练习
    自选下列一组诗句进行书写优秀作品和进步作品进行展示)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春山多胜事, 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春山夜月》
    (设计说明:诗句的书写既可以汲取古诗文化,又是对所学进行巩固。优秀作品和进步作品的展示是对激发学生书写兴趣的延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23: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