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8 12:40:00
|
只看该作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同学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广博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同学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同学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同学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效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同学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同学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同学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局部,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协助同学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局部,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同学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小朋友。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局部,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疑惑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同学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同学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凄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獗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身的同胞在自身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局部,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深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考虑,周恩来经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深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同学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同学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资料汇报交流。
3、同学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身为什么而读书?
课程资源开发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同学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和名人名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