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课时布置】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导语: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同学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习课文:
   ⑴ 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局部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⑷ 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考虑:
     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发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身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同学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局部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3、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4、读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点词语: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身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⑵ 引导同学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同学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同学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魏格纳的发现到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不放弃自身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难找证据,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他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3、同学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寻找证据
发生奇想 引起震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研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一起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⑴ 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发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⑵ 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⑶ 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同学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发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身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一起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胜利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同学用自身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身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的重要意义。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著精神,并在读文后能将自身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2、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课前准备】
  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设疑: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一起协助解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细读课文,观察印证
  1、一边读课文的相关段落一边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相魏纳格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细读第五自然段的“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刚才的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四、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1、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2、同学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⑴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⑵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⑶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联系在一起的。
 
五、交流感受,迁移升华
  1、交流习文的感受和启示:
    讨论: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交流并归纳: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同学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相关资料】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倒霉遇难。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和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外表的海陆分布轮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8: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