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也许很多人都会质疑,甚至不愤,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成全他人的蜡烛”,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如此多的光环带在教师们的头上,无不使人勤勉刻苦,谁还敢“懒”呢?然而我想说的是一种别样的“懒”。
庄稼人有句话说:“人勤地不懒”意思是只要勤劳耕作,土地就会回馈给你更多的收获。如果把教师比作一位农夫,他所带的班级比作一块土地,班级里的每一位孩子比作庄稼。这位农夫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披星戴月,那么他最终一定能收获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吗?也许会,也许不会。如果这块土地里的庄稼个个努力往上长,则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这块土地里的庄稼而是一片被宠坏了的苗苗,经不起风吹雨外界的风吹雨打就不好说了。
俗话说:“勤大人,懒小儿”也是这个理。一个家里的大人们过分勤劳,就会可能导致这个家里的孩子们比较懒。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勤劳的家长们把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做完了,留给孩子们能做得事情就很少了。自然孩子动手的机会就少,这样的勤劳却带给了孩子日后懒惰的习惯。岂不悔矣!
孩子们来到学校,教师就扮演着代理家长的角色,学生就是老师们的孩子。如果一个班的教师,什么都身体力行,面面俱到,孩子们得到的锻炼就会相应少很多。在这方面,与其把自己累的鞠躬尽瘁,一身毛病,还不如调整策略,懒一点儿,再懒一点儿,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孩子们能自己做的都分摊给他们。同样,某个学科的老师过分勤劳也可能会影响到班级的总体水平。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固定的,学生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分倾向于某个学科,就很难在其他方面留下空闲,从而导致整体的失衡。
说到这里,并不是提倡教师什么也不做,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这里所说的“懒”有几种情况:
若教师的“勤”太过低效,甚至会产生负效,
不如懒一点儿。
若教师某些不必要的“勤”反而会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如再懒一点儿。
教师的“懒”其实是另一种“勤”。
教师的“懒”本质上是一种退,这种退是为了让学生进,而学生的成长才是教育的目的。“懒惰”不是优秀教师的特征,“勤劳”才是。在该勤劳的时候绝不袖手旁观,在该做观众的时候,一定把舞台留给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