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除与音乐无关的花架子,在真实、质朴的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坚持“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们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重点。
《对鲜花》是一首北京童谣,看似简单的一首歌,里面却蕴藏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北京方言中的儿化音,衬词的运用及演唱、对唱这一独特演唱形式的特点、歌词合辙押韵的规律等等。如果以简单说教的方式交给孩子们这些知识,那么音乐课堂就失去了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这时我想到了导师特别强调的一句话:“音乐课堂一定要以音乐为本,在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探索、发现、掌握和运用音乐知识。” 课堂上,我尝试着将民俗文化、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巧妙自然地融入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从音乐中、在歌曲寻找答案。如:怎样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对唱”这一演唱形式呢?我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找寻“对”的含义,带着“任务”演唱歌曲,孩子们特别认真,他们发现,歌曲就像是两个角色在一问一答,而且在问答的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变化!这样,“对唱”的特点在孩子们自己探索中更深刻、更形象,演唱风格的把握也就更准确了!在巧妙的引导下,枯燥的音乐知识技能也能轻松掌握。
创编歌词进行表演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我利用了具体直观的教学卡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合辙押韵”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积极大胆进行音乐创作,同时也特别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及时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通过新编歌曲《对鲜花》的创作,同学们建立了学习音乐的自信,体验了音乐创作的乐趣!
本课在强调北京民歌的风格特点上做了较好地诠释和探讨,课后我意识到,其实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不同之处也有其相同点,教师应借北京民歌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以开阔视野,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