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3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农家孩子的歌》教案和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4:4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放马山歌》
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是歌唱家黄虹的保留曲目。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马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十分适合活力四射的学生学唱。还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走进云南,走进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唱《放马山歌》,并能结合歌曲的音乐情绪来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的音乐特点。
3、通过学唱《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云南的音乐特点。
2、有感情的演唱放马山歌。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放马山歌》
问: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
答:云南
2、问: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了解?
(风土人情、特色、景点、代表歌曲……)
3、云南民歌介绍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二、新课教授
1、歌曲介绍
《放马山歌》是50年代初,擅长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优秀歌唱家黄虹的代表曲目之一,她自己在艺术上的钻研和积累,使这里民歌的地域风格更加鲜明,在全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在西南高原,人们主要从事两种生产方式,一是农业耕作,一是放牧牲畜,因为这里既有雄伟的崇山峻岭,又有宽阔平坦的盆地——坝子和曲折蜿蜒的河谷,它们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了农业种植和养畜放牧的天然条件,从而也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很有代表性的高原农牧经济区。而《放马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
2、初听《放马山歌》
问:⑴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
    (独唱)
⑵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欢快、高亢、奔放等)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所演唱的抒情性民歌,歌唱者能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感情。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这类民歌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
3、复听《放马山歌》
讨论: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歌曲的音乐特色。
这首民歌所反映的正是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生活,它的唱词采用了“十二月”体,这显然与内地传统民歌体式有关(内地传统民歌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联缀),但它所用的衬词如“乌噜噜的”、“尼”等却有本地特色。曲调的音域仅为五度,加上密集的节奏音型和上、下句尾部两次呼喊(似乎模拟吆喝牲口之声),使它具有浓厚的山野风格。
5、学唱歌曲
⑴听《放马山歌》,学生轻声跟唱。
⑵老师唱歌词,学生进衬词,进行几次。
(每次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如:整齐度、声音的响亮度等)
⑶提出问题:为什么最后一句“不会发,不会发”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
⑷集体演唱
分析歌曲表现的情绪,并提出要求
6、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
教学反思:
整堂音乐课的教育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学唱时比较投入,富有激情,教学目标基本达成,课堂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体现。但总体来说课堂的气氛还是不够活跃,上课欠缺激情,还需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课堂语言也还不够丰富,需要更多、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在上课时间的安排上,一开始的歌曲介绍用时太长,而歌唱教学用时太少,都还需要改进;各个环节的链接也还需改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4:41: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二声部轮唱歌曲《老爷爷赶鹅》。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地节奏和合作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
2.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二声部轮唱。
3.能与他人合作探索轮唱的方法,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多声部听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难点:二部轮唱时,学生容易产生“喊唱、赶拍、串调”现象。
教材分析:
《老爷爷赶鹅》是一首活泼、风趣的二部轮唱歌曲。各区短小集中,以买鹅的老爷爷与路人的对白,引出风趣、形象的鹅叫声,生动地刻画了老爷爷赶鹅的场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歌曲为C大调,单乐段重复带扩充的结构,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演唱两小节后进入,形成二部轮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个有趣的歌谣,听清楚老师读歌谣的节奏,看谁模仿的最准确。
有个 老爷 | 爷 — | 进城 赶群 | 鹅 — | 听到 有人 | 喊 — | 要买 一对 | 鹅 —|
爷爷 回答 | 说 — | 我的 老大 | 哥 — | 给我 跳个 | 舞 — | 送你 一对 |鹅 — |
嘎嘎 老爷爷 | 0嘎嘎  嘎0  | 嘎嘎 赶群鹅 | 0嘎嘎  嘎0  |
学生听老师读一遍,然后试着读一遍。
师:同学们真聪明,学得真快。不过大家一定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一定要停住,咱们一起来练练。
嘎嘎 老爷爷 | 0嘎嘎  嘎0  | 嘎嘎  赶群鹅 |  0嘎嘎  嘎0 |
学生练习,在有休止符的地方可以用一个动作表示。
师:歌谣学会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练习。我们分成A、B两组,A组同学先读,B组同学在第二小节进入,可不能跟着别的组的同学读哦。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练习。
生:老师,我们两组不是同时结束的。
师:你们说的很好,A组同学先读了一小节,所以早结束一小节,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两组同时结束吗?
生:老师,这不容易,A组同学多读 一小节就可以同时结束了。
师:好,我们就来试试你的这个办法,A组同学读完后把最后一小节重复一遍。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练习。
二、学唱歌曲
师:这个有趣的歌谣其实是一首歌曲,我们来听听。(老师播放范唱)
师:我们先来唱一唱“鹅叫”的乐句,听老师唱一遍(边弹边唱最后四个乐句)。同学们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0嘎嘎 嘎0”小节,最后的“嘎”音比较高,要注意音准。我们来练习一遍。
学生合着伴奏练习“0嘎嘎 嘎0”小节。
师:大家唱得很好,我们来练习最后四个乐句。(学生练习最后四个乐句)
师:我们来完整地学唱这首歌曲吧。前八个乐句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后四个乐句我们一起唱。(师生一起练习)
师:同学们可以自愿组合小组练一练、唱一唱。
师:同学们唱得很认真,演唱方法也很正确,大家合着伴奏一起来完整的演唱一遍吧。
三、轮唱练习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分组来合作读歌谣吗?同一旋律先后演唱,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为轮唱。请几位同学跟我一起试着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一遍,你们听他们唱到哪老师才开始唱的?
生:老师是从同学唱到第二小节时开始的。
师:咱们试一试,左边同学跟着他们几个来演唱,右边同学跟着老师来演唱,用手指轻轻点手心来击拍。
生:(一部分学生随老师唱,另一部分学生跟随几个学生唱)
师:你们觉得我们的轮唱效果好不好?
生:不好,声音太大了,太吵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我还看到有几个同学捂着耳朵,这是为什么?
生:我怕受他们干扰。我怕跟他们跑了。
师:原来是这样,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当一次小指挥,左手指挥第一部分,右手指挥第二部分。你来想一想怎样唱就不会乱了?
生:(随老师一起,跟着范唱磁带指挥。)通过指挥我发现节拍要准确,每声部要整齐;速度要一致;要抓住强拍……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谁来给我们指挥一次,咱们再来试着唱一唱。
生:(由学生指挥,学生进行轮唱。)
师:你觉得这次效果怎么样?
生:整齐多了,如果各声部声音再小一点就更好了!
师:是呀,如果我们的声音再轻一些,自己演唱的同时还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的声音,并且不影响自己的演唱,这样就容易唱好了。老师指挥,咱们再来试试。
生:(随指挥演唱歌曲)
师:这一遍大家的进步真不小。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唱好轮唱的?
生:我注意了把节拍唱准,声音轻一些;我自己唱时还注意别人唱……
师:《老爷爷赶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对话,有鹅叫声,我们练习了用轮唱的形式演唱这首歌。你们还能结合其它形式演唱这首歌曲吗?各小组练一练。
生:(分小组讨论、练唱)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大家看他们是用什么形式表现歌曲欢快、风趣的。
生:(小组展示、评价,集体学唱)
师:大家都会唱《两只老虎》这首歌吧?请小组长带领你们组同学用轮唱的形式唱一唱,要设计好开始和结尾。
生:(各小组练习轮唱)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看他们两个声部配合得怎么样?
生:(小组展示后,集体轮唱,学生可自选声部)
师:下面,请你们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片段,这部作品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描绘了中华人民坚强不屈的抗日精神。你听一听轮唱形式的《保卫黄河》给你什么感觉?
生:(欣赏片段,谈感受)
师:还有一首歌《小宝宝睡着了》,咱们也试试轮唱,效果怎么样?
生:(随指挥轮唱)歌曲应该安静、甜美的,轮唱的形式不适合。
师:所以,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用轮唱形式,什么样的歌曲适合轮唱呢?以后我们再探讨。
师:有趣的歌谣,有趣的歌曲,有趣的演唱方法,音乐真是太神奇了,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4:41: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水车》;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提问:
1、每天早上来上学,同学们彼此之间或同学们和老师都要打招呼问好,你通常会怎样问好?请同学按照自己打招呼的方式示范一下。(同学之间、见了老师,见了长辈等)
2、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曲名。
(二)出示电脑课件1:(歌谱)复习歌曲《早上好》,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是加入表演来唱还是走步唱。
(三)出示电脑课件2:(歌谣)
1、请同学们自由结合先来熟悉一下词,随意读不限制;
2、同样是自由结合来创编节奏读歌谣,老师可以简单的示范一下,再请同学们进行编创。出示打击乐器,可以在读歌谣时加入打击乐器,也可以不加乐器,而是加动作都可以。
3、进行创编,老师指导;
4、分组展示创作成果,老师随时指导。
5、鼓励大家课下还可以为这首歌谣编上不同的节奏,读一读,敲一敲,演一演。
(四)聆听:《森林水车》
1、出示电脑课件3:欣赏画面,并向同学们简介一下今天要欣赏的乐曲名、作者、国籍等,让同学们对这首管弦乐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结合电脑画面初听全曲,让学生注意聆听音乐。
3、初听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一下水车的外形、用途及作用,然后教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首管弦乐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乐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4、复听全曲:请同学们在听后说一说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5、结合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更进一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场景。
6、复听全曲,让学生用色彩或线条来表现自己所听到的水车声、鸟叫声、流水声、太阳升起的感觉,可以画在课本上所出示的空格中。(不限制学生,让他们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7、画完后,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画?表现的是什么?
8、最后再听一遍音乐,请同学们跟随音乐自由表演,自己怎样感受的就怎样表现。
(五)课堂小结:一起再来回忆一下今天欣赏的乐曲,曲名、作者、国籍、演奏形式等,巩固记忆,加深印象。鼓励大家在课下多听类似这样的好音乐、好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4:44:3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放马山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结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放马山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牧民愉快的放牧生活。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节奏型
教 具:钢琴、课件、多媒体播放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民歌,你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这两首民歌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播放音乐)
音乐片段一: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音乐片段二: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回答)
三、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同学们说的太对了。我们刚才欣赏的一首是新疆民歌,一首是蒙古民歌。那么,什么叫“民歌”呢?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它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民歌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现在,老师再请大家欣赏一首民歌,你们猜猜它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哪一类呢?(学生回答)
2、简介山歌。
师: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叫做《放马山歌》。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山歌”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山歌”是指人们在山野劳动生活中所演唱的抒情性的民歌。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3、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
师:现在,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山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山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放马山歌》是牧民上山放牧时唱的歌,它生动地反映了牧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4、聆听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的歌唱顺序。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歌。同学们看歌谱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2/4拍号、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用?(生答)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遍这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歌唱顺序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聆听)
5、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这首歌曲的节奏型也很有特点,我们来观察一下。(出示节奏)
师:歌谱中的哪些节奏是你不熟悉的?谁来帮一帮他?
(1)熟悉基本节奏型 。
(2)在熟悉了基本节奏型后,学生边打拍子边读出节奏。
6、视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美。
(1)师:歌曲的节奏我们已经掌握了,我们再来看歌曲的曲谱。组成这首歌曲的音特别的少,究竟有哪几个音呢?(la 、do、re、mi)
教师运用柯达伊手势带着同学们唱一唱。
(2)随琴视唱歌谱的第一、二乐句。
师:老师把这几个音填在了刚才我们练习的节奏上,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3)学生完整演唱歌谱。
师:我们已经把第一、二乐句学会了,那么后两个乐句你们能不能试着唱一下?(自由练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前后乐句相同)我们把歌谱完整的唱一唱。
7、演唱歌曲: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Lu把这首歌的曲谱哼唱一遍,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眉毛眼睛向上挑,嘴角向上翘,口腔打开,像打哈欠的状态。学生用Lu哼唱曲谱。
(2)师:我们能不能像老师刚才要求的那样再哼唱一遍?
(3)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自由练习)
(4)重点指导“哟哦”的唱法。
师:刚才,在大家唱歌词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理想。——就是“哟哦”这两个字,“哟哦”有什么实际的意思吗?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歌曲中却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这样的词叫“衬词”,衬词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唱起来朗朗上口。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牧民们喊“哟哦”是在干什么?你能唱一唱吗?(学生唱)“哟哦”这两个字是牧民赶牲口时的吆喝声,表现了牧民欢快、热情、奔放的情绪。在吆喝的过程中要注意“哟”字长一点,起点高一点;“哦”字要向上扬,甩出去唱。(学生可以用挥鞭的姿势辅助自己找到吆喝的感觉)
(5)师: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再来听一听。(听范唱)我们能用歌曲中那样的情绪和速度唱吗?
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欢快、高亢、豪放地演唱歌曲。咬清楚每一句话的字头。最后一句“不会发”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哟哦”更要悠长。
(6)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想一想设计成什么形式?(男女分唱或一领众和等)
四、拓展: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视频。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作为奖励老师请同学们欣赏我国著名的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听一听他演唱的这首民歌带给我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吧!
五、课堂小结: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只是采摘了民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在以后的音乐课上,我们还会学到许许多多的不同风格的民歌,同学们课后也可以搜集一些好听的民歌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4:45:1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老爷爷赶鹅
教学内容:歌曲《老爷爷赶鹅》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老爷爷赶鹅》。
    2、能一边唱一边表演,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一首歌曲《咏鹅》。
2、(出示《老爷爷赶鹅》歌片)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老爷爷赶鹅》。
二、整体感知,熟悉歌曲。
1、听赏,了解歌曲的情绪风格。(欢快、风趣的)
2、跟音乐轻唱,熟悉旋律。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逐句跟唱。
3、以各种形式练习。
四、拓展:边唱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五、展示,总结。
教后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4:45:2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森林水车》《打枣》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水车》《打枣》
教学目标
    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认识世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
1、  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水车》。
(1)这首乐曲与《在钟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铁匠》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具描绘性的标题鲜明的东曲,我们要静静地听赏,并争取记住它的音乐,今后再次听到时能够辨认出来。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教师总结,水车种类很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大多都是这一类,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水车已被抽水机所代替,现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见到水车了。第二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磨坊里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
(2)初听《森林水车》,要求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乐。
(1)教师在琴上弹奏水车的主题音乐,要求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并能初步记住。
(2)复听,要求学生说出水车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乐曲大致的结构,教师归纳:序(宁静的森林)------水车主题------轻盈的舞蹈-----水车主题------欢乐的舞蹈------水车主题----尾声。
(3)情景表演。
    请几位擅长舞蹈的学生即兴表演:宁静的森林早晨,轻盈的舞蹈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在水车主题出现时全体学生模仿车轮转动。
    在欣赏过程中虽不必告诉学生这首乐曲是回旋曲结构,但应让学生注意乐曲中最重的水车主题,间隔地出现了三次,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  欣赏唢呐独奏《打枣》。
    出示唢呐的图片或实物,并作简单的介绍,如果教师会演奏唢呐,在介绍过程中吹奏一段,那效果就更好了。唢呐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喧,于元、金之时传入中国,现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民族乐器之一,唢呐的音量大,音色高亢明亮还可以模仿鸡啼鸟鸣和人声,擅于表现热烈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大致介绍河北农村打枣的情况,对照课本上的插图和提问初听,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和唢呐独特的音色。
     复听时进一步要求学长期一注意曲中唢呐在高低音区的对奏以表现人物对话的情景,甚至可以让学生想象爷爷与孩子们正在讲些什么话,并绘声绘色地说出来。
再次复听,允许并鼓励学生边听边作出一些相应的动作,但动作幅度不要过大。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4: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