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1 11:47:56
|
只看该作者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教学反思
2012年11月27日,在本校上了题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节县级初中历史教学观摩课,在课前进行了网络集体备课,全县初中历史教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指导,问题设置,教学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课后,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应该说对本人受益匪浅,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课前研讨及教后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同伴的互助,专家的引领。
在集体备课中,许多同仁就本人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们的思路和见解无疑对本课的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共有杨军、童燕、钱玉宁等8位教师提出建议,很多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只是流于形式而且难于实施,其实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改变了我的想法。我认为关键是集体备课如何实施(形式的有效性)?老师们对集体备课的态度与认识(教师的重视程度)?就本次网络集体备课形式而言,我个人认为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老师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把教师集体的智慧融入一起,形成集体智慧。专家的引领也是教师成长道路过程中不可少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及多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也可以提升自己,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二、反思不足,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就本节课而言,观摩的教师指出了本节课的许多成功之处,但是我更多注重的是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导入新课未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新课学习,对史料的挖掘不够深,历史教学缺乏故事,教学中缺乏高潮等,这些建议对我以后的教学一定会带来帮助。
通过本次公开课教学,对我的触动很深,也使我深刻认识到上好一节课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认真思考,研究教材,注意细节,认真反思。下面谈谈自己的四点体会。
1、一节好课或成功的课要有自己的思想(思路)。如果按部就班或按别人的教学思路上课,上的好只能说是达标,我们不力求节课要创新,但是在课前我们一定要思考这节课我怎么上,比如,对课标内容的解读,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活动的设置,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内容的细节把握,对学生的需求是多数还是少数学生等等,就我这一节课而言,在教材内容选择方面我增加了地方史的内容(安徽芜湖历史),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在介绍南京大屠杀时我引用了日本教科书和网络资源来揭示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我设置了填一填,比一比,联一联,试一试,练一练五个环节。在突破本课两个重点问题(卢沟桥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采用了联系对比的方法来教学。
2、教学目标的地位,这里主要指三维目标。历史学科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我想更要侧重思想性,情感性。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是一节课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方法的选择,内容的选择一定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课前我们要研究课标,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渗透,我通过三个方面问题来实现的,一是抗日民族英雄身上的优秀品质学习;二是学生报道南京大屠杀感受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从而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信念;三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并没有深刻战争行为,不断制造事端,做出不利于两国友好的事情,作为中学生要发奋学习,勿忘国耻,增强忧患意识。
3、注意细节问题。细节决定一切,一节课的教学;宏观上要看整体,微观上要看细节。教学细节的内容很多,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教学思路的清晰,具有灵活性、层次性、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过渡是否自然,首位呼应。二是语言的表述是否科学,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术语。三是教学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四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情、坐姿、动作、见解、习惯、性情等,也是教学中常见的细节。关注细节,既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智慧,是教师教学走向成熟的表现。我也观摩了许多优秀教师的公开课,他们的成功之处都是表现在细节上,教学设计的细节,师生互动的细节,操作创新的细节,应对学生的细节等等。
4、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这可能与历史学科特点本身有关。这里的课程资源我认为有以下方面,网络信息、图片、录像、影视作品、历史文献、时事政治、纪念馆、教育基地等,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起重要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经常说教师不能用教材教教材,要跳出教材教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一种新的课程观,不能将课程资源与教材等同起来,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教学经验,反过来也促使教师要不断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