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1:1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后反思 武汉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留有许多革命的遗迹。我从这些革命的遗迹切入,设计了“引言”部分。这样做一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伟人就在我们身边,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二是充分利用武汉这方面的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浪费了实在是可惜),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孙中山先生的这些革命遗迹如今许多已成为旅游的景点,为学生们所熟悉。把学生们所熟悉的东西拿到课堂上来,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学生也会觉得特别容易理解。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好处。事实证明也是,每当学生看到这些,都非常兴奋,常常表现出“跃跃欲试”抢着回答,争着在大家面前表现出:我会、我知道。

     在“导入”之后马上就给学生一道开放式的作业:课后设计一条旅游路线。实际上课后的作业不一定要在课后布置,作业的布置不应成为一种定式。做任何事时机最重要。这道题的内容与导言内容密切相关,自然是紧接着导言布置最好,并且也与导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成为导言的一部分。我是在学生的兴奋点上布置给学生,学生自然是“兴致勃勃”、记忆深刻,恨不得马上去做,当然会做到最好。

在评价辛亥革命上,我也设计了两组让学生讨论,一方面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另一方面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让学生通过论据来辩论,同学们的兴趣很高,也把课堂气氛再次升华起来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1:12: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的,最初的目的是想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个目的太大了,于是进行了修正;重在探索新课程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的具体方法与注重事项,同题授课之后,经过同事们的指正,我颇有些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尊重新教材,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对于在规定学时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根据课标,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课程有“衔接”,但“避免简单重复”,强调“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和内容选择上的“基础性、时代性”。无视于此,想在新教材中融入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势必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还会违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据此,我确定的知识体系也分为两部分即“过程”与“认识”。
  二、尊重历史,求真求善,合理组织使用课程资源。历史会因教材转述而部分失真,如本课下面一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对此,一,孙中山最初并不追求共和;二、革命团体光复会只反清并不追求共和;三、反清与狭隘反满思想结合在一起的。这里,我引入了孙杨之争,兴中会,光复会的入会誓词,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并在比较中让学生感受到共和革命的复杂性。教材不是全部,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对资源的整合水平才是真正的课程质量标志。
  三、尊重学生,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教学观认为,对于给定的内容,师生都有其自身的理解,教学就是这种“个性化理解”的交流及其后对给定内容的再理解。对教师来说,首先要界定“给定的内容”并加以整合,然后呈现给学生(此点上文已述);其次,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整,以促成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本课教学中,我对教材文本的独特理解在于:辛亥革命的过程,其实是共和从理想到现实,从少数人的追求到“深入人心”的过程,同时此过程又是革命与立宪,反清与共和交互作用的过程。据此我把整合的资源呈现给学生,这就是预设。从学生的角度看,面临的“给定内容”包括教材和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用教材解析资料,或用资料加深对教材,甚至是课标的深层理解。是学生课堂学习必须注意的两方面,这就是生成。本课教学中,学生正确比较兴中会,光复会,同盟会宗旨等的过程,即是生成过程的重要方面。
  以上三点,是我个人认为较成功之处,也可能是同事们一致肯定的“符合课改方向”的体现。以下再谈几点不足。
  一是知识体系的板书要更具体些。
  二是要进一步转变史学观念,加强历史学科修养。
  三是要把握知识与能力的深浅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11:12:38 | 只看该作者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上午临时得到通知,校长要听我的课,说实话我本打算讲试卷,新课还没备好,就上了。

       我上的是第13课《辛亥革命》,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时安排是1课时,但是在常规教学条件下需要2课时。我这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以及武昌起义的经过,其中背景和条件是重点,难点是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课后校长和几位领导对我的这堂课给予了一些指导意见,让我对“有效教学”有新的认识,对照自己,自己做的还不是非常好,学习地方颇多。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目标。

       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呢?根据几位老师的点拨和我的个人总结,我认为必须做到下面几点: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练习。对照自己这堂课,我谈谈自己的得失。

       一、有效备课是前提

       课前下足功夫,认真备课,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地关键。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学法。在这一方面我存在不足,由于时间仓促,备课不充分。在备课是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备课要做到“教”是为学生“学”服务。

       二、有效上课是关键

       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是战术问题。 课堂上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课堂上要突出重难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 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的教学。对一般知识内容少讲,花精力少些,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这方面,我重难点突出,但在讲解三民主义评价时理论性较强,若能以表格方式出现效果会更好:

内 容
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 质
局限性
驱除鞑虏
前 提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没有明显反帝
恢复中华
(民 族)
建立民国
核 心
推翻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
平均地权
补充与发展
解决土地问题
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民生)

    通过上述图表的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三民主义的实质。

        2、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学生知识是手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我在这方面也存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偏向知识的传授,应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知识内化,同时培养各方面能力。

       3、注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相关。 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 。可能因为性格原因,上课始终有些放不开,缺乏激情,这是我以后要克服的一个缺点。

       三、有效练习是必需。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下功夫。练习可以使课堂练习,也可以家庭作业。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练习没能进行,以后多加注意,留下35分钟进行巩固练习。

       有效教学始终是一个目标,一个高度,一个境界,需要我不断的摸索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4: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