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两汉经济的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2:4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反思
《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我总认为这一课比较枯燥,也比较简单。在准备的过程中,才发现并非我所想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热情,出乎我的意料。
首先,通过预习学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老师适当指导,学生充分发主体性作用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样才能将书本中导言中的材料与第一目治理黄河的材料联系起来等。通过预习,上课是让学生讲给大家听,对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的促进。
     让学生将关于汉武帝的故事,学生知道“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对汉武帝的一生,可以说做了充分概括,对学生认识汉武帝这个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不足之处是,运用了大量的有关农业发展的农具图片、耕作图片,也进行了讲解,但老师、学生都并未有切身体会,故而也不知其先进性,有些甚至认为是太落后了;有些问题的设计偏难,造成学生积极性受损。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开展活动,锻炼学生能力,但教师仍应做相应的指导。对学生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及时点评其优缺点,更能有效地促进其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2:49:37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七年级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大段中学   刘  伏
一、课标分析
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的实践创新和活动参与,要在教学基础上突出“新”和“活”。
二、教材分析
《两汉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包括“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大一统的汉朝”等内容。本课属于选修课、经济史部分,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政治、军事、思想上的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汉初历经长期战乱,统治阶级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因此两汉经济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要求学生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归纳总结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认识到该时期农业、手工业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上,两汉农业,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粮食和桑麻的种植等;两汉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应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农业发展,为手工业提供了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可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角色扮演、设计解说、发现探究等方法来突出重点。
经济发展始终与政治、文化相互关联,因此在讲解时,可用分析讨论法来激活学生思维,既要深入分析本课课文的内容,又要跳出本课,结合前后篇目,联系到两汉时期的政治、文化、民族关系等,注意贯彻历史、辨证的观点。
四、三维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两汉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兴修水利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设计说明、活动参与中,充分展示出两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价值观;学生在创新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两汉农业、手工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树立科学兴国、科学强国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一是“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二是“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三是“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及“丝织和冶炼技术”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哪几位大汉天子?请同学们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他们的历史功绩表述出来。
……刘邦建汉、文景之治、汉武一统、开创盛世
以上统治阶级特别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从而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
(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假如你是汉朝的一位农民,面对四海升平、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你应该如何辛勤劳作,以谢皇恩?
……:多种田、多开荒,种水稻、小麦
……:改进农具,提高劳动效率
……:兴修水利,搞好农田灌溉
(评:创设情景,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
2、师质疑过渡:既然皇恩浩荡,大汉天子会怎么办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组成农业、手工业两个考察团去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生看书归纳整理)师:听,正当宫廷歌舞升平、沉浸喜庆之际,忽然,外面传来了六百里急报
(1)学生即兴表演---六百里加急:报!黄河洪水来势凶猛,河堤已经决口了。
(2)学生发布三道圣旨:
A、治理黄河(旁白):经过这次治理,八十多年了,黄河下游喜获丰收,老百姓高兴的不得了呢,可天下太平,汉武帝仍忧心忡忡,这是为什么?
B、收盐铁、统一铸五铢钱(旁白):可好日子总那么短暂,西汉末年,水利长期失修,黄河水患又犯。东汉明帝又颁了一道圣旨
C、汉明帝令王景治黄河、王景接旨
(评: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和角色扮演中体验历史,了解历史)
3、学生解说衔接下文:皇上的圣旨如军令,军令如山倒,许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瞧,旁边热闹极了,吆喝声不时传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次两汉新技术成果发布会。接着是推荐主持人及发布过程:学生上台介绍两牛抬杠法、犁壁、耧车、提花机、水排、种水稻、小麦、桑麻等新技术、新成果。
4、教师归纳引导:刚才的三道圣旨、新技术成果发布会,充分展示了两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虽然历史已离我们很遥远了,可我们都想去欣赏古都长安的风貌,这个梦想该如何实现呢?班上的小设计师能使我们一睹古都的风采。现在,请出我们的城市规划小设计师,让他们给大家现场设计解说,好不好?学生自行设计长安布局。
(评:教师一语激千层浪,迅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时空)
5、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的活动收集信息,同学们获得了哪些两汉经济相关的信息:
治理黄河:汉武帝、东汉明帝
学生归纳板书         改进农具:耧车、犁壁
丝织、冶铁技术提高
长安城的繁荣
(评:学生将自己获得的信息板书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和动笔的能力)
6、拓展延伸:学习了本课,不知道同学们会有那些新的发现和感受?
(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并结合本课谈谈自己的感想,悟出要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认识,树立科技强国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2:49:57 | 只看该作者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
思路出发点:经济这个话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枯燥无味的。而且这一课还是一个选学课。大家都不愿意选择这一课,抱着没有教过初一的尝试态度,抱着一种探索的精神,我选择了它。经过深思,我决定选择一种大胆的尝试:将课本内容用一个剧本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剧本表演的方式完成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教学任务。
构思剧本:这可花了我不少的时间,既要考虑到语言的通俗性、又要考虑到历史场景的真实性,还要考虑到三维目标在剧本中的呈现。为此我以一个汉代百姓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段对话作为编写的核心,尽量涵盖多一点、深一点的元素,以便对课堂教学做适当的拓展延伸做铺垫。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我第一次采用剧本形式、第一次采用非学案形式、第二次在初一年级进行教学。一节课下来,觉得几个做的成功的地方:
一、教材的处理。
将需要解决的三维目标融进剧本,让两汉经济的发展状况用一种直观的形式展现。
二、问题的设置。
本节课依然采用基于问题模式的教学,将三维目标分10个问题展现出来,10个问题,分成三个层次。其中较为靓点的设置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导、以及一句话展现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情况。即底9、10两个问题的设置。关于各行业之间的关系,是个很抽象的东西,通过这样的人展现形式,还是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两汉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各行业相互驱动的关系,并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劳动行为展现出来,从而感受到那个时候经济的发展状况。
三、采取选答问题的方式。
考虑到学生对于不同问题的思考,我打乱按序回答的常规,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一节课中找到成功感和归属感。从而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程度。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
一、容量过大。
这可能是我长期初三备考养成的不良习惯,总觉得一节课就解决一两个问题是在浪费时间,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依然违背了25分钟注意力集中度的红线。
二、将问题的设置与剧本的表演没有有机的结合。
如果将剧本的表演和问题结合起来、穿插开来,这样可能对于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更有帮助,有些学生对于剧本的兴趣是很高的,但苦于没有表现的机会,也就打消了他们的后阶段的问题教学模式的参与程度。
三、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够广阔。
我一直倡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虽然在第一节课没有很好地表现,但我依然觉得可以在这个方面进行尝试。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既然验证了这种思路的正确性,却没有很坚决的贯彻在这一届课中,而是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问题的产生,没有给他们以表达的时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7: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