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反思 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8:4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心得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是继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后的课程,本节共有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现代农业”,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算太难。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顺利掌握所学内容,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多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感受地理,学习地理,进而应用地理于生活。如,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农业,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最后根据自己所学能够较为合理的安排本地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9 18:45:14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二节《农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我国的商品粮基;能力与方法论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并能通过分析得出农业发展所应该依据的原则——因地制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概况,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积极情感和态度,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规律,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根据上述目标、重点、难点,在学习方法上和学习习惯上都沿袭着学习自然地理的做法,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更多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找到学习人文地理的更适合的方法,从而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一、设计了许多让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环节,这样即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感觉枯燥的课文也变得如此生动。比如开课引入课堂:

1、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2、第二引入农业的重要性,设计的问题是: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但是你们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是: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所以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农业包括四个部门,分别是哪四个生产部门?然后我让大家自学课文,并找出答案。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农业原来包括:农、林、牧、渔。

4、关于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我也设计了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学生自己总结出是因为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能够说出来吗?同学们你争我抢的答出许多结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二、自主学习,渗透教学重点:让你当名农业设计师,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考虑)?小组研究讨论,老师归纳。

一个地方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看当地的自然条件,我们从前面可以看到,北方小麦为主,南方水稻为主,北方有一年一熟,南方有一年三熟,这些都与自然条件有关,所以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在平原和低缓丘陵,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这些地方很早以前就是人口稠密区,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成了首要问题,而且依据这里的自然条件利于发展种植业,那就“宜粮则粮”吧。我国广大东部的低缓平地就是主要的农耕区。不仅如此,在许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还建立了商品粮基地。因为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选择哪些地区为国家提供商品粮,提供储备粮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目前,在东部主要平原地区有九大商品粮基地,它们是:东北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在这九大商品粮基地中,长江流域居多,东北和南部沿海只有三个,六个都在长江流域,这六个中有三个与我国三大淡水湖有关,还有三个是江淮地区、江汉平原、成都平原。辽河平原和整个华北平原没有跻身九大之列,这与其本身土壤肥力有限、自身人口众多、城市众多等有关,这些地方除了自保,基本不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在广大的山区,如今还有不少的原始林,如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这是我国两个最大的林区,也是最大的两个原始林。在南岭、武夷山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如今有了大量的人工经济林,比如茶树、果树之类的,这是人们后来载种的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人工林。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是我国三大林区,像这样在山区种树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这叫“宜林则林”。
    在广大的西部高原,这里降水较少,但牧草生长旺盛,适宜发展畜牧业,但要防止牧场牲畜超载,这叫“宜牧则牧”。在广大的河湖地区,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在发展农业中,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是个科学的问题,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出,充分考虑自然条件是发展农业的关键。自然条件中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然,人在自然条件面前不是奴隶,需要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很好的顺应自然规律。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等。以市场这个因素为例,在“宜粮则粮”的地区,如果是在城市周边,许多的农民不种粮食,而选择种蔬菜、花卉等,发展乳、肉、禽、蛋生产,这是很好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决定了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在有些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要选择离城市远一点的地方,但要考虑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和科技也对农业有较大的影响,在农村即使当农民也要当那种高素质、懂科技的农民。

三、充分利用地理图形,“以图导学”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农业生产部门的四幅图,以及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课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知识与方法去处理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而可使学生树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道路的观念,如若学生接受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相当大的益处。但通过上完本课后,发现有以下问题需在今后加以注意:一、学生对知识的结果的重视看得过重,而有一点忽略获取知识本身的过程与方法;二、个别学生由于本课时间的安排导致其接收和消化存在一定的问题;三、在课堂中有部分同学觉得农业的因地制宜的发展与其自身好象关系不大,进而态度不积极;四、个别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进一步指导;五、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其最大作用。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获得提高,才能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7: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