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后记 美国学者波斯纳总结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由此可见对一堂课的反思总结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对《交通运输》第1课时执教的教学反思。
《交通运输》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开篇章节,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本节的学习在本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标中对本节的具体要求是: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为了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我将本节课分了三个部分了“交通运输的概况”、“交通运输的特点”和“交通运输的选择”。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在交通运输概况这部分,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交通运输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课本上的内容较少,因此我设计4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课堂实效性很强,加深学生对运输方式特点的理解;交通运输的选择是在交通运输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设计两个问题情境——小王和小孙遇到选择运输方式的难题,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帮他们解决难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很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如何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经过课堂实践,有了很大的收获,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首先,本课的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利用已有知识,以生为本,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力求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课堂中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2、课改以来,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在学生小组合作时,我走进学生中巡视、指导,参与各组的讨论和探究中,适时点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学生做出合理、正确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3、图片再现青藏铁路,配以教师诗意的语言,将本节的学习内容作了情感的升华,又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课堂中,虽然注重了计价方式的多样化,但评价还不够及时,到位,还欠缺启发性。
2、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出现冷场的现象。
3、教师在处理课堂时间上不够随机应变。在发表见解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部分学生的表现也影响了教师的情绪,结果导致了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这也应当引起教师的关注与反思。
所以,以后再上这一节课,我打算: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健全评价机制,除教师的评价外,还要多让学生之间互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再放开一点,能让学生讲的,教师坚决不讲,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时间上再多让出点给学生发挥,既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更轻松、更愉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