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下册《长歌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优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歌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歌行》,了解诗句的意思,对同学进行顾惜时间的教育,使同学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珍贵;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使同学学习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长歌行》。
   认识本课生字,能够读准对音字“长、少、行”,会写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猜一猜:
   师: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猜猜它是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
   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时间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
   师;小结:时间是非常珍贵的的,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它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新课学习: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朗读《长歌行》,
    调查:谁听过这首诗,谁又会背这首诗,谁又了解它的意思。
    师:看来这首诗非常有名,很多同学早就知道它,还有同学都能背诵下来了,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把这首诗学得更好。
    点评:了解同学对本诗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学习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请同学们自身小声读读这首诗,把你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会读的同学请你把这首诗再读一读,看看哪个字你还掌握的不够好。
   3.合作学习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认字;
    2)再把课文读一读。
   4.检查识字情况:
    老师出示生字,同学朗读;
    请同学当“小老师”重点讲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同桌互查识字情况,并进行评价。
    点评: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5.读音小练习:
    请你读一读这几个字在课文中读什么音:
    长 行 少
    你知道它们还有什么读音吗?
  (二)合作学习,了解诗意:
   1.请同学朗读课文。老师评价同学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这首诗的说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4.一起解决同学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点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自身理解诗意,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同学,更好地发挥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5.教师重点指导同学学习内容:
     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
     体会时间的珍贵。
   6.再次体会本诗意境:
     请同学们看着插图,和文中诗句,听老师说:
     面对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干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假如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和了。
     面对滚滚的江水,和一去不回的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吗?
     鼓励同学大胆说出自身的想法。
     点评;鼓励同学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说出自身的想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同学珍惜时间的思想渗透。
   7.正向诗中和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一分、一秒,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身手。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8.勇敢背诵课文。小组互相背诵并评价。
  (三)指导书写:
     描一描课后写字表中的生字;
     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
     教师根据同学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在田字格中写一写,同桌互相评一评。
     点评:结合同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体现了课堂的实效性。
  学习小结:
    说说你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不让时间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
  板书设计: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珍惜时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16: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