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光》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阳光》优秀教案1
 
【片断一】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想像去欣赏阳光下那美丽的景色。清晨,一轮红日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听听!小鸟唱起了欢快的歌儿。闻闻,花儿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看看!田里的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在阳光下更高了……
  (同学闭上眼睛,听得陶醉了,陷入了美好的遐想之中……)
  师:小朋友们,美吗?让老师也来分享你美好的想像.谁先来说说?
  生1: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把天边的云儿都给染红了。
  师:祝贺你!你的想像可真美!
  生2:我看到了草地上的花儿开得很美,蝴蝶都在花儿上跳起舞来。
  师:能想像出美丽的蝴蝶在阳光下舞蹈,了不起!
  生3:我看到了可爱的鸟儿正在树枝上唱着歌儿,鸟妈妈听了可高兴了。
  生4:我想到了阳光下的公园最美,小朋友在玩耍,爷爷奶奶在打太极拳,叔叔阿姨在跳舞,嘿,真热闹!
  师:是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活力,我们喜爱阳光,也感谢阳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阳光》这篇课文,想读一读吗?
  生(响亮地):想!
  师:那就请你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读课文吧!
【片断二】
  师:金色的阳光像金灿灿的金子,洒遍……(引读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树、小河在阳光下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哪里不一样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同学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师:你读了这一段,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我懂得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高了。
  生:我懂得了小河在阳光下像长长的锦缎。
  ……
  师:“更绿”、“更高”是什么意思?请你们结合这两个句子,再认真读一读。
  (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话。)
  生1:“更绿”“更高”就是比原来绿、比原来高。
  生2:我知道了小树在阳光下生长,所以“更高”了。
  生3:禾苗在阳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更绿”了。
  师:你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3:我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看到的。
  师:能从课外书上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好!
  (引读第一、二句,同学再次朗读,加以体会。)
  师:可见,田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比原来更好了。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好了呢?大家学着课文里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_______的__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了。)
  生1:地里的茄子,因为有了阳光,更紫了。
  生2:地里的辣椒,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3:地里的西瓜,因为有了阳光,更大了。
  师:除了地里,也可以说说其它地方。
  生4:果园里的苹果,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
  生5:路边的小草,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生6:公园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也更香了。
  师:除了植物,也可以说说动物呀!
  生7:草原上的马,因为有了阳光,跑得更快了。
  生8:山上的小兔,因为有了阳光,变得更可爱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动物说得更可爱一些,就好像我们看见了他们一样。可以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同学在小组里边比划着边述说着。)
  生9:花园里的小蜜蜂,因为有了阳光,更忙了。
  生10:树上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叫得更欢了。
  师:这个“欢”字用得好!让我们也看见了小鸟开心的样子。
  生11:学校里的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笑得更开心了。
  师:同学们个个都像小诗人,说的句子真美!书中还有一个很美的句子,能找出来吗?
  (指名读、引读第三句。)
  师:谁见过“锦缎”?
  生:我见过,妈妈装首饰的盒子里铺着块锦缎,我带过来给大家瞧瞧。
  (同学见了皆赞叹不已。)
  师:锦缎漂亮吗?谁来说一说?
  生1:锦缎是用丝绸做的,摸上去滑溜溜的,很舒服!
  生2:锦缎在阳光下会发光,非常漂亮!
  生3:闪光的锦缎在阳光下像小河。
  师:能说“锦缎像闪光的小河”,真不错!为了奖励各位小朋友的出色表示,请你们观赏一条锦缎般的小河。
  (出示挂图“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师:阳光下的小河真美呀!其实,何止是小河美,阳光下的景色都很迷人。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吧!
  (齐读,赛读第二段。)
【片断三】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令老师折服!老师从你们的读中,真的感觉到了阳光的魅力与伟大。现在,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阳光说吧?
  生1:谢谢你阳光,你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生2:阳光,你的身手真大,你太了不起了。
  生3:阳光,我们真的感谢你!
  生4:阳光,你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都爱你!
  师:是呀,因为有了阳光,世间万物都有了生机,世界也变得更美好了。同学们,你们爱不爱阳光呢?
  生:(齐声喊)爱!
  师:那么,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读出对阳光的爱,好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阳光》优秀教案2
在教学《阳光》这篇课文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又大又红、光芒四射的太阳,引导小朋友们观察黑板上的太阳,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太阳?”先让小朋友们自身初步感受阳光的绚烂和美好,然后借此揭示课题《8、阳光》。以下是我在导课教学过程中的真实记录。
[案例一]
(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又大又红、光芒四射的大太阳,生纷纷发出“哇~”的赞叹声)
师:(做疑惑状,问一生)你为什么发出“哇~”的一声?
生:老师画的太阳太大了。(旁边的同学忍不住接嘴,有的说太红了,有的说太漂亮了。)
师:老师请小手举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太阳?(一时间小手如云)
生1:我看到了一个圆圆的太阳。
师:真不错,你把话说的很完整。
生2: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太阳。
师:你也说的很棒,谁还想说?
生3:我看到了一个很红很红的太阳。
师:你也很会观察。谁再来说一说?
生4:我看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
师:呀,你真了不起,瞧,都能用上四字成语了。
生5:太阳像个皮球。
师:哦,太棒了,真是一个善于想像的小朋友。假如能够依照老师的要求用“我看到了……”把话说完整,那就更了不起了。
生5:我看到了一个像皮球一样的太阳。
师:老师把代表聪明的大拇指送给你,你看,老师一提醒,你就能把它说的这么好。谁还能像他一样的来说说?
生6:我看到了一个像西瓜一样的太阳。
生7:我看到了……
师:(板书“阳”)这个生字,哪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请小老师带读)
“阳”能组成什么词?(太阳、阳光、阳台)
(师将课题补充完整,同学齐读课题。)
[反思]
新课标提出,课堂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是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而是贯穿于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的可持续的过程,随着课堂的教学实际而生成。上好一堂课,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很重要。教师给予同学合适的评价,能够激励同学学习的兴趣,能够启迪小朋友的悟性,促进同学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也能够把教师的教学机智、同学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老教师们都非常注重课堂中自身对同学口头评价的有效性和价值性。新教师们也将它置于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位置。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评价才干充沛发挥其激励、导向、调控等多重功能,使同学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效果呢?很多人认为,保守教育正是因为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同学,使同学缺乏自信心,才会受到社会的抨击,致使众人一致提倡课改。因此,他们便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要以鼓励为主,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奉为至理名言,警戒切不可对之批评和否认。殊不知正是他们这种过度的崇尚,让自身步入误区,不能掌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使评价形式单一到只有褒扬,没有批评。一律都变成“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嗨、嗨、嗨,你真棒!”、“你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你真了不起”之类等等。正如我上面教学片断中对同学所做的口头评价一样,都只是沉溺在一种所谓的激励的声音当中“哦,你真棒!”、“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我把代表聪明的大拇指送给你吧”。却不曾想过要去予以追究:你真棒,哪里棒?真善于观察,观察到了什么?你很聪明,何以见得呢?乍一看,这样的课堂不是鲜活得“小手如云”吗?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也正是新课标提倡的“轻松愉悦、融洽和谐”吗?但,我们细细斟酌,假如让小朋友们每天都沉溺在同一种声音里,沉溺在教师日复一日、一层不变的评价语当中,最终感受到自身和他人所得到的评价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到那时,小朋友们的心里恐怕会对这样的语言发生免疫力,到那时,评价的激励作用恐怕也再难以实现,评价的效度更是可想而知能落实多少了。
[案例二]
基于前面导课的不理想状况,经过导师的点拨和指导,课后的总结和反思,我将本教学环节重新处置如下。
(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又大又红、光芒四射的大太阳,生纷纷发出“哇~”的赞叹声)
师:(做疑惑状,问一生)你为什么发出“哇~”的一声?
生:老师画的太阳太大了。(旁边同学忍不住接嘴,有的说太红了,有的说太漂亮了。)
师:(请一生起立)你的小手举得最端正,我请你来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太阳?(其他同学立刻恬静下来,一个个将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1:我看到了一个圆圆的太阳。
师:你看他说得多棒,不只把话说的很完整,而且还把太阳的形状也说出来了,是?
生合:(响亮的回答)圆圆的。
师:(再请一生起立)我发现你上课坐得特别精神,老师喜欢请有精神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其余同学也马上将腰板挺得直直的,人人做精神抖擞状)
生2: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太阳。(用手比划“大大的”)
师:我就知道你能说的这么棒,还加上了动作呢。谁也还想再来说一说?我请刚才听得最认真的小朋友来。
生3:我看到了一个很红很红的太阳。(生将“很红很红”加重语气)
师:对啊,你能把太阳的颜色也说出来,真了不起。太阳的颜色是?
生3:很红很红。
师:我们还可以把它说成“我看到了一个……”
生3: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我看到了一个火红的太阳。(强调“红红的”“火红的”)
师:(投去赞许的目光)真是好样的!谁也能说的像他这么棒?
生4:我看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突出“又大又圆”)
师:哟,真行,你看到的太阳不只很大,而且还很圆呢(手势示范“大和圆”),还用上了四字成语,老师真开心。
生5:太阳像皮球。
师:哦,你看到太阳它圆圆的,就能想出它像个皮球,真了不起。不过,假如你能依照老师的要求用“我看到了……”把这句话说完整,那就更棒了。
生5:我看到了一个圆圆的像皮球一样的太阳。
师:(竖起大拇指)真是一个聪明的小朋友。
生6:(迫不和待)老师,我觉得它更像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师:是啊,因为它们都又大又红对吗?(生6点头)那你也把这句话完整的说一遍好吗?
生6:我看到了一个又大又红的像苹果一样太阳。
师:(竖起大拇指)我同样也把它送给你,因为你也是一个聪明的小朋友。
生7:我看到了……
师:(板书“阳”)这个生字婴幼儿,哪位小朋友已经和它交上朋友了?(请小老师带读)
你们都知道“阳”有哪些词语朋友吗?(太阳、阳光、阳台)
(师将课题补充完整,同学齐读课题。)
[反思]
有人这样比喻:课堂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教育的真正产品是同学。又有人这样说: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教育力量,活跃在师生之间,使课堂充溢着生命的活力。铸就了同学至真至纯的情感理念,而这一切的关键恰恰在于教师教学评价的引导。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一定要最大力度的发挥出自身课堂评价的艺术性,使之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当然,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要具备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捕获最佳“评价点”从不同角度给予同学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而不只仅是停留在激励和褒扬上。因为一个教师想让自身的评价发挥出它对同学最大的效度,只有激励和褒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同学个体今后的发展需要,更要着眼于为教师今后教育教学指明方向。正如我在第二次的教学片断中对同学所做的评价一样,不是只有鼓励,而是有意识的通过捕获同学回答时所反馈的信息,自身进行拓展后,再通过对同学的评价为他们带去更多的信息含量。如:“生1:我看到了一个圆圆的太阳。师:你看他说得多棒,不只把话说的很完整,而且还把太阳的形状也说出来了,是?生合:(响亮的回答)圆圆的。”太阳是圆圆的,小朋友们都知道。但是从我的评价语中,小朋友们更清楚的了解了“圆圆的,是写出了太阳的形状。”并且,通过教师这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评价语,小朋友们也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自身有意识的从另外一个方面去观察、去发现,“生3:我看到了一个很红很红的太阳。(角度:颜色)”只要教师坚持对同学进行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长期以往,小朋友们必定能养成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和观察事物的习惯,而这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还是今后的生活当中,对于小朋友们而言,它都将是一比丰厚的财富。又如:“生5:太阳像皮球。师:哦,你看到太阳它圆圆的,就能想出它像个皮球,真了不起。”这是教师在传授学习方法,鼓励小朋友们从太阳
“圆圆的”
的特点联想到“皮球”,因为皮球也是圆圆的。所以,太阳像皮球。而教师真正的用意和期待是:“那么,你还能从太阳的其他特点联想到它还像什么吗?”聪明的小朋友就马上能够领会到“生6:我看到了一个又大又红的像苹果一样太阳。”其实,同样以激励为主,同是褒扬性评价,只要教师能用心花点心思,就会很有意义,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会显得惨白、肤浅。其中包括教师期间两次对同学举手回答和端正坐姿的提示也融合在优雅的评价当中,是那么的巧妙,那么的不露痕迹。然评价固然重要,但它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来说,也只能算一种渗透,它是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理想中,它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简短、适时的给予,置于“见缝插针”的位置,鉴于我以上的教学片断,不知我的评价是否有抢其位置而成为主角之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阳光》优秀教案3
 《阳光》是日本作家西尾春江的一篇作品。写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想把阳光送给奶奶的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故事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
  相对于二年级同学来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同学读五遍课文。我把本课的生字“闪”写在黑板上,让同学数笔画,按笔顺写了一遍。然后告诉同学,读书的时候,读完一遍,就写一笔,读完五遍,就正好把“闪”字写好。上课的时候,我请读完了五遍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还有一局部同学没读完。
  先让同学整体了解课文。听录音时,我让同学考虑,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板书:
         阳光
    佳子       奶奶
         送
  因为考虑到二年级同学难以掌握全文内容。所以把这个问题分解了:先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再请同学根据课文故事内容说一句话,用上“佳子”“阳光”“奶奶”。
  接着,让同学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看到可爱的阳光,佳子心里闪出一个美好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先让同学围绕“美好的”积累词汇,练习说“美好的(   )”和“(   )的(    )”。然后让同学看板书和句子质疑。
  开始我担心同学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作些指导。但同学的表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佳子是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三个问题组织教学。
  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一是因为佳子感受到了阳光的美好,二是因为她想到奶奶需要阳光。第一点,我主要抓住第三自然段学习。结合插图,让同学体会佳子陶醉在阳光中的情景,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第二点,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很清楚,同学回答后,就不再深究。学到这儿有个插曲。有个同学说,是因为奶奶的腿断了。她根据课文中“奶奶的腿不方便”推断出来的。马上有同学不同意了:奶奶的腿没有断,她可能是得了病暂时不能走动。我褒扬了后一位同学。我觉得阅读的严谨性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佳子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从佳子的动作和语言可以体现。主要是在六、七自然段里。第六、七自然段以读代讲。两段体现的心情截然不同,指导朗读时同学容易掌握。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的变化,同学基本做到了。
  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了吗?结合这个问题,让同学理解奶奶的话:“好小朋友,不要着急,阳光跑到我心里来了?”本以为这句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没想到同学也说得很好:“阳光照到奶奶的心里了!”真是不可小瞧同学的理解能力。这也使我更加坚信:一篇课文不需要老师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提问分析,同学的领悟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
  学完课文大概用了30分钟。最后10分钟学习会认字。11个生字,我问:你们觉得哪个字最熟悉?或者问: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依照11个生字的容易程度,同学找出了“闪”“礼”“照”“您”等字。最后,只剩下两个字:“念”和“简”。重点协助分析了。
  上完课,感到自身课堂上“旁逸斜出”的地方比较多,只要有机会,决不放过。或引导积累,或指导方法,或强调习惯。这些平时都存在大脑中的种子,一遇到适合的机会,就情不自禁地冒出来了。
  对文本的取与舍,对教学的放与收,都是比较满意的。重点、难点、有特点的地方既讲又读还背,其它的地方一掠而过。放的时候能充沛放开去,让同学尽情地说,然后不着痕迹地收回来。
  但还是感到有些不对劲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课堂节奏的掌握上。原因还是自身对课堂的疏离,加上对同学学情的不够了解。
  老师们对《阳光》教学的评价和我的回复:一剑:很欣赏《阳光》的公开课教案,从整体掌握课文到抓重点分析,去繁就简,有收有放。特别是指导同学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很有效。三个问题的教学也已囊括全文。但有两处有不同看法:最后一问: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吗?这是肯定的,她的确做过,可否换成奶奶得到佳子带给她的阳光了吗?二是认读字是否放在课前一段时间教,这样有利于同学顺利地理解课文,其次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时,可以顺带巩固一下。不幼稚的看法,请勿见笑。
  回复:“佳子把阳光带给奶奶吗?”和“奶奶得到佳子带给她的阳光了吗?”实质上是一回事,回答时都不可能是全然肯定或否定。奶奶得到没有?外表上是没有,但奶奶心里感受到了阳光。假如非要强调奶奶是否得到了佳子包在裙子中的那些阳光,我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没有。那问题提出起什么作用呢?
  这个问题是同学提出来的。假如同学提的问题是“奶奶得到佳子带给她的阳光了吗?”,我也会引导同学从广义上去理解“她的阳光”,而不只仅是包在裙子里的阳光。
  关于会认字的学习,之所以特意布置在学文后学习,是因为考虑到读文学文的过程就是识字的过程,这时的识字,主要是指导难认字的学习和巩固其它容易的字。当然,识字的方式很多种,上一次上课,我就是让同学初读课文后集中识字,然后在细读课文时再巩固。前一种方法,集中识字时,指导的成分多一些;后一种方法,集中识字时,巩固的成分多一些。
  听另外的老师教《阳光》:
  那天一节课听的居然是《阳光》,我很喜悦,因为上周四我正好上了这一课,现在来听这一课,既是学习,又可以再次反思自身的课。上课前杨老师告诉我,她看了我发在网上的记录。我点点头,觉得这课肯定更有看头。
  杨老师把生字学习放在第一课时了,但课前进行了复习,特别是还注意了带生字的词语。课文的学习,她也是重点抓了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她的教学比我的更细腻更精致,重点段不只是浓墨重彩,而且不惜工笔细描。特别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我觉得比我处置得要好。我当时就感到那一段学习节奏太快。还应该细究一下。特别是杨老师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提得好:“让奶奶温暖的,到底是阳光,还是别的什么呢?”当时在讨论“阳光有没有到奶奶心里去?”有的同学不是很清楚,有一个同学说:“奶奶把佳子抱了很久,心里变热了。”终究是小小朋友,思维停留在表层上的多,有必要进行引导。
  有些地方我觉得不妥的地方,我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细细跟杨老师说了。
  小朋友的思维有时真是想不到的。在小组讨论“阳光有没有到奶奶心里去”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女小朋友说:“阳光到奶奶心里去了,她把裙子打开一个小口子,和奶奶抱在一起的时候,阳光就到奶奶心里去了。”她还说:“说不定佳子穿的裙子是纱做的,上面有小洞洞。”我正要提醒她课文已写了佳子的裙子里“什么也没有了”,可惜老师叫停,没时间了。我把这段写出来,是觉得小朋友的这种想法可能是我们难以预料到的。“以学定教”,说来容易,做起来真难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1: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