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华和凝华
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放入热水前:碘是什么状态?
放入热水后: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
放入冷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碘变成什么状态?
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进一步讲解:碘的熔点是113.7℃,实验用的热水温度约60℃,将碘锤放入热水中,碘达不到熔点也不会熔化。
师生归纳总结: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思考:
1.对烧瓶内的冰加热,观察到冰先化成了水,后水变干了,这个过程中,冰是否发生了升华?你对升华和凝华定义中的“直接”两字是怎样理解的?
2.如果不将碘锤放入热水中,碘能升华吗?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
活动体验:
碘与指纹破案
在侦破案件时,公安人员常常需要从案件现场提取指纹。下面请大家模仿做一个实验,提取自己的指纹。先在一张白纸上按下自己的指纹(现在看不到),放置一旁备用。然后在烧杯内放少许碘颗粒,再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口,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待烧杯中出现紫色气体时,将玻璃片拿去,用按有指纹的白纸靠近烧杯口并不断来回移动,注意观察白纸上有没有指纹显现出来。
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解释提取指纹的道理。
体验升华吸热,教师演示:
1.将一个棉布袋套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口部,手按灭火器的手柄,过一会儿,棉布袋内会有干冰出现,将干冰迅速放入保温桶内保存。
2.在烧杯中放一小块干冰,仔细观察,发现什么现象?用手接触烧杯底部,有什么感觉?说明什么问题?
3.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此时观察到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水中的气泡是就是固态干冰升华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4.在烧杯中放少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大块干冰,此时烧杯内水的状态变化情况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同时烧杯内壁会出现“霜花”。这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使水快速凝固成冰,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烧杯壁会凝华成霜。
思考: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为什么会有冰花?
启发学生回答:(1)冰花的形成属于什么物态变化?(2)冰花是什么物质凝华而成?(3)冰花是附在房间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4)为什么冰花只形成在房间玻璃的内表面?难道屋外没有水蒸气吗?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师生、生生共同交流,统一看法。
比如:用久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玻璃泡会显得黑,这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使体积减小,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内壁上凝华成冰晶;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结成了一层“霜”;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仍逐渐变小;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白雾、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食品保鲜等。
多媒体展示: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思考:用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包含哪些物态变化过程?
让学生解释人工降雨,教师作出评价并统一观点,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