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里,利用空闲的时间读完了由毛杰主编的《做有灵魂的教师》这本书,本书分为六个篇章,共有88篇教育博文,每一篇博文都是教师的真情流露,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学经历中有所思、有所悟。尤其是第三篇育人:为生命奠基。书中讲述了17个教育案例,这些案例读完以后,觉得这样的教师是有智慧的教师、有方法的教师、有灵魂的教师。其中有一篇博文“教育“软暴力”,文中讲述了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有一天,一位老师让她站起来回答问题,她站起来后仍是低着头一言不发,这位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轻轻地回答:“我什么也没看见。”“你在仔细看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生气的说。这句话,深深伤害了那位同学的自尊心,她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趴在那里不听课了。显然这位老师的做法除非针对叛逆心极强的学生使用这招“激将法”,否则这种方法是万万不可才去的。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脑中想到了我所教过的一位学生:郑云祥。刚接触他是在一年级,上课点名,我点了三四遍郑云祥,他都没有回应,我又大声了点了一遍,还是没人应。我正要数人数是否与名单一致时,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同桌就是郑云祥。”我顺着声音寻去,一个很安静的小男孩,我看了他一眼,他也正在看我,不过马上就低下了头。我没有追究,就开始上课了。在接下来几天中一件事情又让我认识了他:早上第一节是我的数学课,我走进一一班,巡视一下学生是否到齐,看到郑云祥的座位是空的,我想他可能迟到了,就开始上课。可正当我讲课的时候,门卫师傅打电话说一一班有个学生不愿进校,让我去把学生领进来。我赶紧让其他老师先帮我看班。我跑步来到校门口,一看果然是他,他双手紧紧的抓住妈妈的车,任凭妈妈怎么说就是不松手,周围还围着很多送孩子的家长,我跑过去问清楚原因,原来是妈妈没有给他买他想要的一样东西。他的倔脾气就上来了,就不进学校上学。说实话,教学这么多年,这样的事情还是头一次遇见,我以为我只要过去拉着他,他就能跟我进校。可我想错了,任凭我怎么哄都不行,就是不松手。我一看家长越聚越多,就和门卫师傅商量了一下,让他妈妈也一起进校,以免影响不好。就这样,他跟着妈妈一起来到学校,可还是不进班。没办法,我只能让他妈妈满足了他的愿望,他才跟我进班,事情才结束。
在后来的学习中让我对这个孩子有了新的认识。从课堂上来看,他上课从来不举手,也不回答问题,你就是把他叫了起来,他仍然是一言不发,和上面案例中的孩子一模一样。经过几次和他妈妈的单独接触,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亲经常不在家,有时回来还对孩子拳打脚踢,孩子很惧怕他的父亲,性格也很内向,不愿和别人多交流。妈妈怕委屈了孩子,基本上孩子有什么要求,妈妈都尽量满足。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习惯:你不满足我,我就不去上学。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想办法征服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急不得,慢工出细活,用我的爱来感化他。只要有时间,我就和他聊会天,虽然每次都是我说他听,但我可以感到他已经不惧怕我了。他上课虽然不爱发言,但他的作业写得都是特别棒每次都得优,我总在他的作业上画一个笑脸,看到他翻看作业的表情,我知道他是高兴的。接下来的一件小事竟让他开口和我说话了。每当班里有同学过生日时,我都会送上一副贺卡,还会让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歌。不过前提是你要告诉我哪天是你的生日。孩子们都盼望这自己的生日快点到来。一天下午放学,我正要收拾书本回办公室时,身后传来一声“老师,”,我扭头一看是郑云祥,我赶紧蹲下来问他“有什么事情吗?”“老师,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一听就对他笑着说“老师知道了,明天老师会送你礼物的。”他看着我笑了。不光他笑了,我的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他竟然和我说话了。第二天,在早读的时间我就宣布了过生日的孩子名字,送上了贺卡,唱响了生日歌。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郑云祥变了,变的爱和同学交流了,变的爱积极回答问题了,变的越来越自信了。一系列的事情,让我明白教育学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他需要的是教师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爱心。
什么是有灵魂的教师?书中这样描述:有灵魂的教师,就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就是有道德并能够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保持一份从容和笃定的教师,就是能赋予学生以“价值生命”的教师。书中提到最多的爱,确实他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回报。但这样的例子在现实教育中不是每个老师都能遇到,都能像他们一样去找到解决的办法。经常见到一些教师总把爱学生挂在嘴边,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不要让“爱学生”变成表面现象,变成信誓旦旦,而是要真心实意的付出。
我认为有灵魂的教师从思想上要意识到: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讲良心的工作,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如同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上绘画,若干年后,在你的引导下您的学生是画出了色彩斑斓的图案,还是画出了颜色单一图案。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心里特征也不一样。怎样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怎样让后进生充满自信,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反思、去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