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3 12:05:11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旨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要能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拿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因为文章很长,怎样做到长文短教是一个难题,怎样让学生体会余秋雨散文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更是难点。而且信客这一职业又是学生非常陌生的,怎么上好这堂课呢?
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而,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感悟信客的品格和精神,关爱、敬重和学习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揣摩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
经过备课、说课、上课三个环节,对于《信客》一课的教学,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成功之处:
一、导入恰当。
我利用《信客》原文第一部分中对信客介绍的一些句子并配以一些信客艰辛工作的图片,让学生对信客有一个初步了解。这样来引起学生的去关注信客、了解信客的欲望。我感觉这一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方法比较老套,但确实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二、重视字词教学。
我没有因为只有短短45分钟的时间而忽视字词教学。字词是构成语文之根本,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字词基础,但是课堂进行字词教学仍然是必要的,我觉得不要因为我们的兴奋点在课文内容上而忽略了这些字词的教学,忽略了这些学生以后会经常接触使用的字词的准确理解把握与运用。因而我利用几分钟来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并对易错字音、字形重点指出。
三、重视朗读。
我用了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课文。我觉得一堂语文课如果缺少了“读”这个环节,就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虽然《信客》这篇文章很长,读一遍要十二分钟左右(视朗读者的朗读速度不同有所增减),但如果不朗读,对于学生来讲就缺少了感悟,所以我没有开脱地说“同学们课下已经充分的预习了”或者走过场似的让学生读个一两分钟就开始集体讨论。而是采用了教师朗读,学生听读的形式,之所以由教师范读,一是因为课文较长,一节课所容纳的内容太多,教师范读速度快一些,而且也容易把情感表现出来。二是因为教师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语感培养,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声情并茂的范读,把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在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再次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同时把课文的思想意义形象化地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三是因为在备课时,我发现本课有不少多音字,而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没有给出,因而我想借助教师的范读来进一步正音。
除范读之外,我在接下来的感知人物、品析语言等环节中还布置了跳读、浏览、品读等人物,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中得出个性化体验。
四、重视文本
《信客》这堂课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对信客辛苦工作、优秀品格的分析和对文章语言特点的分析都没有离开过文本,学生能够不断地从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如果我们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注重于教学形式,一味花力气在活动形式中创新,脱离,偏离文本,无异于本末倒置。语文教学就是围绕文本而进行的,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有效地完成文本的学习。语文大师吕叔湘曾把阅读教学概括为三个阶段,即读得进,悟得出,记得住。语文学习以“读进去”为基础,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在教授本文感知人物这一环节采用了“跳读课文,圈点勾画”,用“信客是一种 的职业,表现在 ”句式说话这样的形式来分析信客职业之苦;采用“浏览课文,圈点勾画”用“信客具有 的品质,体现在 ”句式说话这样的形式来分析信客的品质。在赏析语言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品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用“我认为……这个句子美,美在……”句式说话这样的形式来品析语言。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能够深入阅读文本,在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一种最能贴近作品的体会和感悟。
不足之处:
一、缺少创意
整个教学流程的设置中规中矩,没有进行大胆的取舍,而是依照教学参考从情节梳理到感知人物,从人物品质到写作目的,从语言品析到课后习题,全都设计进教学环节之中,真是一丝一毫都没有丢弃。我所做的就是将这些环节比较流畅的衔接起来,所以造成了课堂容量太大没有按时完成教学内容的结果,虽然果断结束,将作业及时进行调整,但还是略显仓促。
也由于没有创造性的使用教学参考书,造成课堂探究的时间不足。虽然袁小园老师评价我的课注重文字鉴赏,但这评价实在让我汗颜,因为时间的不充足,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就不充分,因而原先设想的鉴赏品析就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忽视了交流
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给了学生答话的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取消答话模式,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另外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持有个人独特的理解和体验,这是应该的,但回顾本堂课,如果在教学中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会让学生更活跃,更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发言归纳的全过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