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课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小圣施威降大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7:1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会复述和概括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方法和原则,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3、情感和观念:欣赏文中准确传神体现形象的身份、性格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谐趣俏皮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2、欣赏文中对主要形象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教学难点:
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和本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孙悟空的精神和性格。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西游记》的作家、作品常识;
2、提问“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故事背景;
3、通过课件出题,检测重要字词的形、音、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概括情节
1、打开计时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2、用课件出题,要求学生在扼要复述的基础上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并理出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过程。(堂上书面作业)
3、用课件出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课文不写大小二圣一下子就拿出最高强的法术一两个回合便分出胜负?从而让学生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跌宕起伏。(文喜见山不喜平)(口头作业)
三、体会想象,学会想象
1、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神奇的想象,用课件出题,让学生从下列角度思考:(堂上书面作业)
(1)神奇的角色。
(2)神奇的形貌。
(3)神奇的法术。
(4)神奇的法器。
2、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堂上笔记)
神话想象是超现实的创造性想象,其本质和方法是将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合成具有神奇的形貌、神奇的法术和神奇的法器的人类、神仙、佛道、妖魔、鬼怪,赋予它们人、神、物的属性、特点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掌握想象的依据和原则。
(1)想象要从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出发。
(2)想象要从故事的具体的场景、情节、冲突的描述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胡思乱想,天马行空。
四、品味描写,体会其幽默谐趣俏皮的风格特点(自主学习,自由探讨,口头作业)
1、把握文中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适应故事的情节和场景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体会描写的准确、生动、传神。
2、分析对孙悟空的描写与孙悟空的性格特点的关系,体会语言的幽默俏皮。
先是瞧不起别人,当打不过别人时,就失了方寸、乱了阵脚,被迫使出浑身解数来改变形貌,企图伪装起来,隐藏起来。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它的变化破绽百出,被一一识穿,最终只得落荒而逃。 整个过程中,孙悟空的形貌变化、心理活动和行为举止都十分滑稽俏皮、谐趣可笑。
五、分析矛盾冲突,理解中心思想,把握形象性格
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背景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大战几百个回合?而且总是孙悟空落荒而逃?(可以作为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或层次高的学生的思考练习)
提示: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大战几百个回合,表明变身斗法的艰苦曲折,旗鼓相当,亦表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骁勇顽强、机智灵活,难以降服。这刻画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幽默诙谐的特点,以及不畏强权、反抗镇压、争取自由的精神。
孙悟空屡败屡战,总是落慌而逃,原因是二郎神得到佛祖、菩萨、神仙、天兵天将的协助,人多势众,而且有比孙悟空更厉害的法术和法器,而孙悟空势单力薄。
二郎神是佛祖的卫道士(相当于军队和警察),是佛祖派来镇压犯上作乱的孙悟空的,代表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制度的帮凶势力。孙悟空是反抗强权的愚弄奴役和镇压统治、争取平等自由者的代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7:11:08 | 只看该作者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会复述和概括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方法和原则,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3、情感和观念:欣赏文中准确传神体现形象的身份、性格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谐趣俏皮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本神话故事大胆超常的想象,领悟想象的本质和方法,初步形成想象的思维模式;
2、欣赏文中对主要形象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重要而精彩的描写,体会语言的准确传神、谐趣俏皮。
教学难点:
分析大小二圣双方矛盾冲突的背景和本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孙悟空的精神和性格。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检测文中生字。
2、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背景资料。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二、读课文,把握内容
1、听读(播放朗诵视频)。
2、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参考答案:“小圣”即二郎神杨戬;“大圣”即孙悟空。二郞神,天庭大将,玉帝外甥,玉鼎真人的大弟子,变化无穷,神通广大,肉身成圣。
4、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1、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1):大圣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
(2):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2、“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3、“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4、“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语言幽默诙谐,既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又刻画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四、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参考答案: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得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描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7:13:14 | 只看该作者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反思

        前不久,上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小圣施威降大圣》。个人认为此次课堂组织教学比较成功。
        刚上这节课的第一环节就引发了课堂的辩论风暴,因为大家对这一课内容不陌生,所以在第一环节中就热闹非凡,大家都把准备好的《西游记》知识展示出来。开了一个好头。
        在第二回合变身的演绎过程中,学生就原文中妙处的品读。在“吆喝”一词上,学生们争执不下,有的说“六兄弟骄傲得意”,有的说“无奈失落、虚张声势”,这时老师应该在最后给出明确的小结,顺便教授学生赏析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词的引申义,在这点上,我没有做到位,一直在附和学生的观点,导致久争不下,陷入肤浅而无意义的口水战。于致于浪费了不少时间,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
        在第三环节:问题探究处理很好,可见大家准备充分十分重要。本课堂的建立绝非朝夕之功,每组学生打乱平均分配,确立中心发言人,小组内解决部分问题。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等能力皆有极大的提升。
        第四环节处理也合理,古代名著知多少。学生展示了一些知识,有的甚至我自己都出乎意料。该考虑什么时候组织一次知识竞赛了!
        这堂课让我感觉到:是试着初步放飞学生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7:13:51 | 只看该作者
课后反思 品读语言环节,因为学生没有预习,所以读课文的时候结结巴巴,不流畅。这个时候,时间已过去大半,反复回读的时间只有略去,尤其是文中那组排比句,学生读得更是不尽人意,我采用齐读,还是不太理想,所以我借机范读,只是读后缺少一个评价,另外应在基础上,让学生再试试。总之,又由于预习的原因,这个环节,没有预想中那么深入文本,学生领悟还不够透彻。但时间已到,只能戛然而止。

最后的续写结尾环节,其实是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想象能力。最终未能进行,这也在我的预料之内。关于想象,这堂课我虽有这方面的意愿,但整堂课贯彻不明确,所以在最后环节出示“发挥想象”,显得有些突兀。这就提醒我,再今后的教学中,教学意图要从目标清晰体现,问题设置要具体可操作,教学评价与教学环节要匹配。

最后,卢臻老师对文本进行了深刻地解读,听后特别认同。再想想自己的这堂课,简直是隔靴挠痒,没有把文中的人物唤醒,没有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这是自己欠缺的。关于解读文本,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已特别注意,每次唯恐太肤浅。很向往干国祥老师引领的新教育,也曾感叹他在上武松打虎时,一个哨棒就能解读得那么深刻。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就应该在文本上下工夫。首先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否则永远无法深入到字里行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2: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