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到现在也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课堂中也在不断演绎着学生和我之间的一件件小事,这些小事有令我感动的、令我气愤的、令我沮丧的、令我高兴的......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件引发我思考的小事。
我清楚的记得在那节数学课上,我要给学生讲《大数的认识》有关知识,当课件显示几种不同品牌的小汽车价格时,班里立刻就热闹起来了,班里有同学说课件上显示的宝马车价格不对,他们家的宝马车是30多万的,也有同学说他们家的路虎是40多万的,还有同学说他们家的奔驰是50多万的,更有同学插嘴说他们家的车是奥迪什么系列的......顷刻间班里成了炫车大比拼,孩子们知道的品牌、车型甚至比我都多。如果不是我及时制止,同学们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课后我进行了深深的沉思,对于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其龄其语,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显然不仅仅是“童言无忌”那么简单。
我知道孩子们互相争论各自家私家车的价格,大多人是图嘴上之乐,本身没有什么错,我也很欣赏孩子们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但是我仍然有隐隐的担忧。在我们班级中,有不少同学家是城中村的,家中经济基础较好,家长缺乏对孩子关于金钱的有效引导,再加上个别父辈们的不良影响,在孩子的世界里过早的出现了成人的攀比心理,可能造成孩子的这种心理原因很复杂,但是孩子“早熟”的现象应该和我们成人脱不了关系。孩子童年过早地让位于各种补习班、钢琴、跆拳道黑带,孩子们在耳濡目染和家长的带动下,主动参与进大人的世界中,现代版“拔苗助长”之风正成为中国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选择。病在社会,根在成人,难怪现在有人因此感叹,“当今社会,已经不允许一个人有太长的童年了!”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在孩子面前更应该注意自己成人化的行为,因为不自觉中你可能就给教育加入了不良的添加剂。
我们都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地发展,可是我们某些成人化的生活方式却给他们造了消极的影响。每个阶段的孩子都应该拥有它这个阶段的文化和快乐,童稚太早消失将会对其不利,应让少年儿童保持应有的童真。为此,社会、家长、学校三个方面应一起努力,引导和帮助孩子朝着科学及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少一些社会上的浮躁,让教育“静”下来!让教育“净”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