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在培训时,听了两节课例,听完课是要评课的,在评课之前英迪国际学校的王贵仁校长进行了一段发言。对于王校长我以前并没有怎么听说过他,但从他的讲话中,我感受到了大家风范。讲话的水平很高,讲话的内容很有深度和高度……
我感受比较深的有这么几句话,第一句:“我希望各位老师要把自己的课上的有创意。”他给我们列举了例子,用自己的电脑给我们播放了一个系列的创意图片,一张白纸的创意,一张普通的白纸,经过艺术家的创意发挥变成了骑着自行车的小人,变成了雄风威武的狮子,变成了展翅翱翔的雄鹰……还有手绘,一双手,经过艺术家的色彩渲染,啄木鸟,长颈鹿、蝴蝶、小猫……的形象就出来了。王校长的用意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东西,经过人的精心设计,经过人的艺术性的处理,变得更有美感、更鲜活、更有灵性……那么我们的课呢?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老师精心去备课,去构思,如果我们自己设计的课堂真的是有创意的,有美感和灵性的……那么我们的学生肯定是特别喜欢、特别向往这样的课堂的!孩子们一旦对老师的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变的轻松、愉悦而有效。他鼓励我们艺术性地去进行课堂教学。要敢于去打破传统课堂,要敢于去打破模式,要敢于去奇思妙想,去创新,去提高!
第二句话“我们的教育是要以孩子为中心的,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教育要变得有人性化些,教育要去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我们的孩子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王校长提到,他曾去一个连年高考成绩都很高的学校去参观,当问到学校里的学生取的好成绩的经验时,那个学校的校长的一句话让他一辈子难忘:“很简单,我们的学生学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学校教育引领的孩子是纯粹的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孩子的情感和能力呢?是失衡的,这不由的让我想到了一个互联网上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故事。 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从小学习成绩还好。长大了,读初中了也是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再读博士。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周围的人满是羡慕。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里去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芮成钢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我也曾听到一些老师说过“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成绩好了就真能把教育做好了吗?不要看到有的校园门口上写着“热烈祝贺某某成为高考状元,考上清华、北大”,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功吗?在他的人生中其实是有许多可能性……教育除了教会孩子知识,还要塑造好孩子的道德和灵魂!
第三句“教师不要教给孩子们一个封闭的知识圈,要教会孩子核心知识,进而利用核心知识进行发散思维,进行铺展、延伸……”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老师更注重的是对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思维的发散和扩展。太过于强调标准答案,进而禁锢孩子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王校长的话,也让我想起了网络上的一则曾经很热的考试题:冰融化了变成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是"水",可有个小朋友却回答是"春天",结果被老师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水"。或许在美国,孩子们的答案更是创意百出,我想这些孩子得到的肯定是认可和表扬“You"re Special !”“I"m Proud Of You!”“ You"re Fantastic!”而我们的孩子,强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样被抹杀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教育,为什么需要“水”而不需要“春天”呢?教育的春天,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的观念的更新,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去反思、革新、发展……
王校长的话讲的很实在,很简单,但需要我去认真反观自己的课堂,以这种理念为支撑,去改进,去磨合,让自己无愧于心,力争使自己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自己满意的好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