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根深dì( )固 zī zī ( )不倦 jí( )取 qiè( )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不言而喻—— 造句: 持之以恒—— 造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课文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维方式,接着又以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4.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 5.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3)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4)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6)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7)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8)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 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9)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0)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6.本段文字的论点是( )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 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7.戴震幼时读书善于提出疑问的事例,直接证明了文段中的第________句话。(填序号) 8.作者认为,要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常常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怀疑→□□→□□→□□ 9.有人说,我们国内的教育把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问题,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把没问题的孩子教得有问题。对这一说法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蒂 孜孜 汲 锲 2.略 3.美国 罗迦 费 因格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知识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D 5.D 6.C 7.(6) 8.辩论、批判、修正 9.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