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竹溪县汇湾乡中心学校 张强
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打开学生情感的心门,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情境导入;链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体验和情感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利用情感教育。
一、激情导入,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好的导入语能使学生激发出极其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利用情感导入可以触发学生的情感。
我在教学《人琴俱亡》时这样导入的:“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而且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为喻,如:十指连心,手足情深等等。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体会到了那浓浓的父子深情,《甜甜的泥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深深地母子之情,是啊,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是见证了兄弟之间那深厚的手足之情,一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琴俱亡》。”极具深情的导入语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内心,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脸上都写满了要进一步学习新课的渴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我想如此的浓厚的情感氛围是没有人可以不为之动情的。
(二)小故事导入引发学生思考,轻启情感按钮。
学生对于语文课的感情,对于教材中文章的情感并非平白无故就生发出来的。老师的引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议论文之类的文章较为枯燥,但是小小的故事却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如我在教学《多一些宽容》时这样导入:“弥勒佛,那招牌式的笑容加上藏也藏不住的大肚子,人称‘大肚佛’,话说他的大肚子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位高高在上的‘老佛爷’——慈禧太后。一次与大臣下棋时,大臣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她立马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可怜的大臣就这样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这么狭隘的胸襟,怎不遭人唾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总免不了磕磕碰碰,那么我们是想做个有宽容之心的弥勒佛,还是睚眦必报的‘老佛爷’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相信你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学生听得饶有兴致,情感已被启动,上课自然轻松快乐。
(三)音乐导入唤醒学生的情感。
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一首满文军的《懂你》轻轻地将学生引入了亲情的氛围中,学生对于父亲的深情由此唤醒。当学生沉浸在歌曲的旋律中时,我看到那颗颗晶莹的泪珠。由此进入新课《背影》的学习,学生的情感紧紧随着文章起伏。
二、课堂40分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语文教学是一个形象感知、情意感悟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当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当我带着对伟大母亲的敬重读着《甜甜的泥土》时,孩子们的眼睛闪着泪光,他们许是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们吧。不同形式的阅读无疑在语文教学中给了学生无穷的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