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容忽视的信息技术“课堂死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0:3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容忽视的信息技术“课堂死角”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包罗万象,和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它没有固定的上课模式和资料。但由于信息技术教师重视不够,课堂效率不高,有的直接给学生上网玩,有的直接讲理论,有的直接讲操作,再加上学生层次不一,不重视这门学科,只当作一门副科来玩,所以造成这门学科课堂效率不高,课堂死角难以清除的现象。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信息技术课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些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热衷于上网、玩游戏、说话聊天或是一些漫无目的的“自我探索”活动,老师使尽全身解数也只能使这些学生维持几分钟热度。这样就使得这部分学生脱离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不愿意听或者听不懂,干脆破罐破摔,形成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死角”,从而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不少老师对此颇感头痛,却又苦于没有解决的良策。  
    关键词:课堂死角、行为特点、学习兴趣、层次教学
究竟该如何解决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死角”问题呢?让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行为特点,探寻一下问题出现的根源。经过观察与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上机条件所限,部分学生无机可用,无事可做;二是学生中的一些“技术高手”,认为学习内容太简单,不想进行再次学习;三是一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在课堂中由于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从而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干脆破罐破摔,彻底放弃学习。研究上述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中具有以下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规律:(1)喜爱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并且希望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但往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2)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普遍现象是对学习总是浅尝辄止;(3)有一些来自同学的帮助。同时,他们也愿意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特长的合作、互助意识,与教师指导相比,他们更愿意接受,帮助伙伴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由此,我们不难找出清楚 “课堂死角”问题的对策。
一、从开学第一课入手,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我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对于刚刚步入学校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热情很高,当然也是课堂难以把握的时候。开学第一课我往往安排在教室里,讲解一些机房的规定和机器的日常维护,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逐渐发现改革的必要性,提前了解一下学生的性格,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和统计。
经过统计,我对学生大概分为几类:热情型——冷淡型、熟练型——一般型、学习型——游戏型,领袖型——群众型等几类。
统计结果要充分体现在座位编排上,矮个子同学尽量往前坐这样能听清楚老师授课,熟练型的孩子和领袖型的孩子每一排安排一至两人,负责单个辅导和维持课堂纪律,让他们当好“小老师”、“小助手”,帮助基础差的同学解决学习难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当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体验快乐,都能从课堂中有所收获,这样的课堂又何来“死角”?学习型和游戏型,热情型和冷淡型的孩子要进行穿插,并且避免多位男生排在一起,这样能够起到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的作用。孔子曰,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出发,选取难易适中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们就更容易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进入“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的良性循环。这样,能力强的学生在较高层次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空间;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避免了破罐破摔情况的发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0:39:10 | 只看该作者

二、巧用“时间分配法则”,将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去支配。
针对学生“好玩,想自由支配计算机”的心理,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15+20+10”的时间分配法进行激励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所谓“15+20+10”时间分配法是指:每节课用于教师讲授、师生交流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学生自主学习与完成上机实践的时间约为20分钟,如果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学习任务,剩余的大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任其自由支配,教师将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用网或上机要求;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说明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够,则需要继续加强训练。由于顺应了学生“希望自由支配计算机”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学习中呈现出了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势,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想法解决,与以往的消积懈怠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课堂看似浪费了宝贵的10分钟,实则是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从“玩”中获得知识、技术和应用能力的“隐性”提高,这样的课堂,生成性强。
三、有对比才有差距,清除高层次学生“死角”
在课堂上适当留白,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空间。针对学生喜欢自由探索,求知欲强的特点,将学生的无目的探索行为“合法化”,并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讲授赛况统计图这一课时,学生将教师提供的Excel表格转化为饼形图表,学生按照转化图表向导,不假思索地直接点击下一步,下一步,直至完成图2-1效果。此时教师展示图2-2,让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并且独立探索,对自己的制作的图表进行修饰,美化。

在第二单元制作电子板报时,对于导航栏的设计对比。大部分同学采用文字制作导航,少部分同学另开蹊径,采用和文字相对应的图片作为导航,相对于文字来说,采用图片作为导航要更加新颖,有对比才能看出差距。这样熟练型的学生就能体会到不仅仅是把任务完成那么简单,而是如何更完善,更加精益求精,这样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进入到“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的良性循环。这样,能力强的学生在较高层次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空间,由于引导得当,学生们彻底地放开了手脚,探索得既投入又高效,顺利达成预期目标,把这部分学生的“死角”清除掉了。
                             
四、重视课堂教学反馈,不留“死角”
学生的作业要提交到电子学习档案袋,并且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在评语上不要吝惜,因为这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教师的交流对话。作品好,好在哪,作品差,差在哪,教师都要一一说明。做得好的学生要奖励,做的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评价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定期举行学生作品评选,方法如下: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成员给其他五个小组进行投票,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作品,进行打印展览。
以上谈到的,只是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几种解决课堂死角问题的做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只要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第07期
2.《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10期  作者:李慧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03: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