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2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1:0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研究
利川市建南镇箭竹溪小学:曾伯海

  摘 要: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直接关系到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调查和说明,指出现在中小学信息化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教师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引言
   信息技术素养主要是指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技术道德能力。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涵:①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②独立学习能力:具备使用技术的强烈兴趣,并能够运用技术理解和表达他人的作品以及对信息进行独立探究和创新。
   信息化课堂是和传统课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成为了主体。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师作为导学者,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个性化的学习情境, 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根据教育部组织的一次大规模问卷调查,通过邮寄、E-mail发送等形式,对全国分布在东、中、西部的十几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总结出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 教师家庭计算机普及率高于全国水平,但是利用率和上网率都不高。根据调查,电脑在教师家庭里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三倍,其中中学教师家庭电脑的普及率略高于小学教师。但是,从电脑的软件设施来看,电脑的利用率并不高,只有不到1/3的电脑配有充分的软件工具,如绘图、flash、网页设计等;从上网条件来看,大部分用调制解调器上网,而且有一部分人不能上网,即使能上网的使用率也很低。
  (2) 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而且水平差距比较大。通过调查有近七成的教师还处于电脑的启蒙阶段,计算机资格考试通过率很低。熟悉硬件市场信息,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维护的教师只占不到1%。对于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出现一些小问题,只够自行解决的只占不到一成。大部分教师成人对硬件基本上是不了解的,对于Word、PPT这类作为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最基本的沟通点工具。教师们的掌握水平仍是令人担忧的。能够熟练掌握的不到两成。会编程和网页制作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1:01:01 | 只看该作者

  (3)多数教师不能经常上网,没有自己的个人网页。从上网时间来看,年龄差距明显存在,能做到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只有两成,几乎不上网的占近三成。且有许多教师上网只是聊天或娱乐,没有运用在搜寻信息上,教师的个人主页拥有率只有不到1%,和学生交流方式大多限于课堂。
  (4)信息技术教师改行的居多,师范学院计算机公共课力度不够。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计算机专业的比例几乎为零,中学的情况要好些,但也不容乐观,大多数老师都是自学成才,在大学中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很少,且有许多教师都是在职后依靠学校和教委的培训。师范院校一般只是将计算机作为公共课开设,重视力度不够,许多教师长用到的软件没有完全掌握,这也造成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让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能力不足,课程整合程度低。教师在使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时最大的障碍是在技术方面,大多数教师表示,尽管没有进行过网络教学,但并不是认为其不必要,而是技术上作不到。技术能力好的教师对专业课程不熟悉,专业代课老师技术能力不够,有很多适合信息化教学的课却没有能力运用。这种情况在老教师身上尤其突出。课程的整合程度很低,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够很好的对一个学期的课程进行整合,能够完美运用技术等方面因素。
 二、 思考与讨论
  (1)学校技术环境的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条件。从信息理论的观点,学校环境应建成为方便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环境。主要是教学信息包括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和作为教学传播的教师环境等;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为教师和学生方便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建立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系统。其中,教室环境是对教学活动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现代的教学,教师不能只限于用口头语言和板书去传授知识信息,还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信息载体,去形象、生动的、科学、准确地呈现各类信息。因此,教室内应装备有方便教师控制的能呈现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设施。
  (2)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它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用教育技术的方法、手段将各种学习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教育技术不仅仅指媒体技术。教师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不等于就能发挥了教学手段的优势。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熟练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并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为教育技术两大基石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实践。现在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基础都是很薄弱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使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3) 教师要做一个信息化环境教学的管理者。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要要做好一个信息化教学的管理者,而这点就依赖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对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管理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调控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信息化学习环境决定了需要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管理方式。首先是对各种学习资源的管理。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集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的效率,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与他接触和掌握的各种学习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有关。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各种学习资源,便于学生的浏览、搜索和利用,特别是对学习资源的支持系统的管理,以及学习资源运行系统的管理。其次,在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定的情况,需要教师加以解决。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适度的控制,以维持教学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随时对学生主动积极的反馈予以鼓励,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妥善予以处理。
(4)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评价者。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步骤。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为教师搜集评价信息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信息交互工具,而且提供了一些已有的评价平台、评价工具给教师使用。所以教学中怎样设计,并恰当、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和工具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关键工作,也是教师所面临一个主要问题。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空间,教学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设计评价中不仅需要考虑怎样评价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而且在评价中应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本着鼓励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总之,教师应将网络评价工具和原有评价工具相结合对学生学习做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价。
三、对中小学教师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实行务实型师资培训。教研部门应以网络为平台,充实更多的教学成果和成功范例,如整合教学课例、归纳明晰不同环境条件适用教案等,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务实型培训,建立校本教学中坚队伍,以骨干带一般、以示范推普及,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意识和技能。
   在培训中,因人施培、因地施培,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教育、师资基础实力和意识水平,实行级次差别培训。如在经济发展快、教育硬件投入量大质高、配套设施完备、接受现代信息意识强的地域,与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条件简陋、信息技术教学配套设施差的地域,就不可能使用同一层次培训内容;同一学校内不同水平的教师之间也应当实施不同级次的培训内容;重视经济型适应性强的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1:01:05 | 只看该作者

  (2)建立区域、校园信息技术网络化交流模式。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要重视建设县级网络、校园网络,丰富网络教学研讨和论坛活动内容,要加大县级、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建设的力度,制定激励措施,让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特点,有更多的时间更自由地阅览思考,阐述个人观点,让教师在同一区域、同一学科、同一学校的教学学术得到更广泛和深度的交流,接触更多更近似自身实际环境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法,更好地充实完善自己的教案,提高工作效率。在一个大的范围内,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在师范院校对未来教师的培养模式上要和中小学互动。有一些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只是注重论论方面的知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特别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把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当成一门公共课来开设,并没有认真的重视,导致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像Flash、网页设计等一些软件都没有基本掌握,流于形式。
  (4)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上的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上的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关系到教师怎么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信息技术运用不好必然影响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在一线教师中有很多都不了解一些运用很好的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例如“探究-发现”、“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一个好的、适应自身课程的教学设计比人能够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5)完善考核评价管理机制。项目评价直接反映部门管理意向和定位。在普及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教学评价指标既要反映要求、进度和时期目标,合理地评价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能力在教学实施中的效果和作用,也要激发教师的内在需要和索求欲望,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积极性,促进树立积极探索和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意识和理念。通过完善项目评价机制,考核教师的能力和成果,不但要看到教师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量,还要看到熟悉程序操作的质;不但考察到教师收集和下载、制作和整合教学资料的能力,还能检测到整合教学资料是适用于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引导,是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才适用的实践效果。不要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流于一种形式,一线教师只是把信息化课堂教学当做一种表演,就是出现的一种“做课”现象,这是和我们评价体制是有很大关系的。
四、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整体不高。这直接影响到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信息化课堂有效性的最大阻力。因此,学校在进行硬件和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加强教师的培训,并且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将培训做到实处,从最基础的地方抓起,最终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让信息化课堂切实有效,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张敬涛.中国教育技术调查报告[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文剑.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
  [4] 曾金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改革与战略,2006(6).
  [5] 宋卫华.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02: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