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美
一、基于课标,确立教研方向
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低年级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词语教学是为阅读奠定基础,为儿童独立阅读排除障碍;阅读是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须探索科学的方法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二、交流教学困惑,确立教研主题
在小组教研中,老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其中对阅读中词语的教学困惑最大,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学生不理解。
2、在说话写话中,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词语。
3、讲解词语时,学生兴趣不高。
4、对于语言较优美的文章,教师不知从何下手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美。
根据这些困惑,我们进行了分析、提炼确定了本次的教研主题: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美。
三、基于师情,建立教研模式
我们银河路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均为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但教学经验不足。为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我们根据组内的实际情况,以《小露珠》为课例,探寻童话故事中如何感知语言的美,并确定了“三研两磨”的教研方式,三研——研究教学问题,提升教师素养;两磨——打磨课例,优化课堂教学。
四、深入研讨,逐步提升
第一次教研:确定课例,共同寻招
确定课例:小组教师在深入研读了本册教材之后,一致认为《小露珠》这一课在本册书中语言优美,具有代表性。我们在之前童话故事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优美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而在本篇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美词语,如:闪亮、圆润、光彩熠熠等。所以我们最终确定了《小露珠》为本次校本教研的课例。本推举本组较有经验的魏文慧老师为本次课例主讲人。
共同寻招:本组教师在认真研读了课标和课文之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1、根据文本的特点,可采用表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精心为学生挑选图片,借助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美。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第一次磨课:小组反思 发现问题
经过魏老师的精心备课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磨课。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魏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光彩熠熠”的意思。但本次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在讲解词语时,没有运用有效手段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次研讨:解决问题 集体备课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来检验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在词语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词语理解方法。
3、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讲解小露珠的外在美时,可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关键性词语的理解。
第二次磨课:精心修改 学以致用
魏老师结合小组教师提出的建议,精心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讲课。在本节课中,第一次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均在本节课得到了解决,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品析“圆润、闪亮”这些词语时,不仅为学生提供图片帮助理解,还巧妙地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词语的理解,并在朗读中进一步升华对词语的理解。
第三次教研:提炼成果 总结升华
在几轮的教研和磨课后,我们对如何运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美教学方法:
1.表演法感知语言的美 这是学生参与度最高,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美。对于一些学生较陌生的词语,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知词语的美。
3.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对于一些语言较优美的文章,教师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提供一些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一定要适度,以免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4.联系生活实际感知语言的美。对于一些和生活联系密切的词语,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自己对这种美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为朗读奠定基础。
5.以读代讲,直接感知语言的美。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词语,可直接让学生读出自己美的感悟,教师无需多讲。
当然上述所有的方法都贯穿在朗读中,通过朗读来感悟,通过朗读来检验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
结束语:
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呈现出了魏老师所讲的这一课。魏老师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本组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本次教研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同时,大家也得到了成长和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研活动当中,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不断开拓,不断提升教研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