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河中石兽》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0:5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中石兽》习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③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柿 ;问今是何世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士卒多为用者
C.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翻译下列句子。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③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④本来。
2.B(本题要认真审题,注意意义和用法两项都要相同,A项第一个“是”意为:这;第二个表判断;B项两个都是“被”之意;C项第一个为代词,代这件事;第二个代词,代石兽;D项第一个意为:在;第二个意为:比。只有B符合。)
3.(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4.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0:59:58 | 只看该作者
《河中石兽》习题
1、本文选自   ,作者      人。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小舟( ) 铁钯( ) ( ) ( ) 流( ) 断( )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2)棹数小舟,曳铁钯(棹:              曳:           
3)湮于沙上(湮:            
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众服为确论(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
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10、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于河(倒塌)      B数小舟(划船)
C、不亦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二)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3、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谓人曰(         
2子趋而往视之(           
14、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1)宋人有闻其苗之(1)不长而揠之(2)者
(之(1):                         之(2):                        
2)其子趋而往视之(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苗则槁矣。
                                                              
16、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 
2、略 
3、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意近即可) 
4、(1)经历;(2)船桨,这里意为划、摇;拖着;(3)埋没;(4)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5)只。 
5、略 
6B 
7、略 
8、(1)指讲学家所说的话。(2)代石兽。 
9CB 
10C 
11D 
12、略 
13、(1)告诉,对……说。(2)快步走。 
14、(1)前一个“之”,助词,无实义,后一个“之”代禾苗。(2)代禾苗。 
15、(1)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2)禾苗已经枯萎了。 
16、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4: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