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谈话导入:孩子们,课前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句话呢?(指名交流自己所喜欢的一句话并说说理由,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文本重点语句的发现和把握能力。)
二、指名读文章的后三自然段,通过能否贴切的读窥测学生的理解。因为指名的对象是上个环节中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通过对他的考察可以揣测班级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线。
三、点评质疑:1、小鸟是不是最初就敢在人肩上睡觉?2、小鸟落到我肩上之前,都在哪里活动?(导读8、9、10自然段)
四、在孩子们依次梳理出小鸟的活动场所后,再次质疑:小鸟离人越来越近,离一样东西越来越远?离什么越来越远呢?目的主要是为下一个环节探究笼子问题做铺垫。
五、探究笼子问题
1、既然离笼子越来越远,珍珠鸟的笼子有什么特点?用蓝色的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此举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细读文本的能力。孩子们容易画出的有: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内有一卷干草;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不容易画出的是它小,就能轻易地由梳格的笼子里钻出来。需要老师指点,怎样的疏格?通过对上下文的浏览和老师的点拨,进一步细化笼子的形象:疏格介于大鸟不能随意进出而小鸟可以之间,为学生细读文本提供影响!
2、小鸟是否真的离开了笼子?
先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在全班交流,从而归纳出两种意见:离开了(文中提到它在笼子四周活动),没离开(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子里。)。如果能巧妙地说出看似离开了,实际却没有离开就更好。课堂是思维的碰撞,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可以衍生出:大鸟为什么要生气?它生气时是怎样叫的?叫的会是哪些内容?为什么大鸟和小鸟的感觉不一样?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小鸟一出生看到的就是温暖舒适的笼子和亲切友爱的主人,并没有遭受到人为的伤害;而大鸟则不同,它可能看见过、听别人说起过或亲自遭受过人类的伤害。)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人对待鸟儿的态度都一样呢?请拿出您事先准备的阅读资料《鸟儿的理想主义》,自己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1、思考:在笼中的鸟,可以分哪三类?珍珠鸟属于哪一类?对于鸟儿的态度,两位作家有什么不同?
2、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而一节高效的课堂它所需要呈现的恰恰是课堂外的准备。由于事先孩子们在准备中就读了文本,预习时也让孩子们熟悉了文本,因而前两个问题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来,对于第三个问题,则需要老师从两位作家抱有的情感角度帮助去理解,一个是敬意和惭愧,一个是信任。筱敏她对在笼中继续扑翅的鸟有一种敬意,她不喜欢坦然面对现实,向命运妥协的鸟。而喜欢敢于追求自己的命运,与命运作抗争,追求自然的鸟,对这种鸟非常有敬意;对于冯骥才来说,不论是大鸟还是小鸟都不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扰他们(从文中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我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可见一斑),而且文章开篇的“真好”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正因为开心、欢喜,作者才有意培养与鸟之间的信任。
3、人鸟置换。无论是筱敏文章中的鸟,还是冯骥才文章中的鸟,都是很小的鸟,对吧?很小,可以被我们关在笼子里面,可以被我们欣赏把玩,但鸟儿真的都是那么温顺可爱的吗?想象:假如有一天鸟儿控制了整个地球,而我们成了珍惜动物,被关在笼子里成了珍珠人,该如何看待信赖?看待美好?什么样的境界才是美好的境界?以同桌或前后桌为单位交流。换位思考有利于孩子的理解,也有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和性格的养成。
4、待学生交流后,再次引领学生回到文本,质疑:即使打开窗户,它也绝不飞出去。它到底飞不飞出去呢?那大鸟呢?(此举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鸟和大鸟的不同,感受小鸟被囚而不自知反以为安全的悲哀以及理解大鸟因为没有对笼子和人产生依赖,依旧会飞出去因为即使外边有种种危险,但也比囚禁在笼子里没有自由强。)
5、在孩子交流完后,创设情景,假如我送你了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待呢?学生可能会像作者一样用心照顾,培养与鸟之间的信任;也可能会选择把鸟给放了,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孩子一定要重视并进一步引导:绝不飞出去怎么办?使学生明白对于先天失去自由的生灵来说,需要后天一步步培养:先把它放在森林里的笼子里,待它熟悉了环境后自然就飞出去了。
衔接:不管是怎样的对待,说出来就埋下了践行的基因,其实古人老早就知道这样的道理,出示幻灯,让学生自读司马光的《放鹦鹉》野性思归久,笼樊今始开。虽知主恩重,何日肯重来?
1、齐读,提示注意的地方,升华先前的理解:野性,生灵的自然属性;归,归去自然,归身自由;知恩重,不重来!
2、质疑:到此,你还会觉得这篇文章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与动物相处吗?仅仅是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那么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3、幻灯出示作者简介、成就和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对于一篇文章,我们不仅仅要组织学生知事、晓情、明理,还要让他明白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心境下写出来的这篇文章。
4、为了巩固本课的认知,我设计的作业是拓展阅读:《小狮子爱尔莎》和《一百个人的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