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从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最大的改变是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调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日益成熟的网络及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向传统的教育方式发出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信息网络、计算机软件处理,从大量的信息中选取本学科所需资料,大幅度提高了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获取知识的途径——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和传统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在范围、结构、时效和呈现方式有着自己的特征:
1、就获取信息的范围而言,信息技术采集的信息内容更加广泛,特别是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往往限于教师的传授和教科书,特别是偏远地区,信息将更加闭塞。
2、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呈线性排列,教学多以学科为界,分科进行,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内容的组织结构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可因学习资源的多层次、全方位,使学生有条件实现交叉学习。
3、从获取信息的时效比较,学校教育中知识和信息相对滞后,信息技术时代获取的信息、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有时甚至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知识,而且通过网络传输的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4、从内容的呈现方式看,学生可以获得除文本以外更加丰富、直观的多媒体信息。把课堂教学内容抽象的具体化、宏观的微观化、难于理解的问题直观化。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起到演示和交互工具的作用,但最终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二、课堂教学上的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就是在已有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它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的激励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经过组合和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打好系统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意识。现在开设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需要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培训的飞速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学生将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必须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社会时代,信息的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巨增,有效地利用信息,不但能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促进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知识是人才的标志,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另外,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更多新兴学科、综合学科、由此带给人们难以想象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对人类一切领域将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冲击波和影响力。面对社会的大发展,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人们来说将变得至关重要。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的广泛普及使其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存储了大量为公众广泛服务的文字信息和数据资料,维护计算机的系统信息安全应是人们普遍注意的一个道德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