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写字教学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05: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下册写字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写字教学,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写字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对写字的认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这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更有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认识写字的重要性。首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坐姿(即做到“三个一和执笔方法(即三指支笔,拇指在上,食指居中,中指在下。要领:(1)虎口,椭圆如凤眼、(2)笔斜,笔杆45度角、(3)笔尖,响着左前方、4)指实,拇指紧握笔)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不正确的坐姿与不正确的执笔方法的危害性。在课堂中常举例不正确的坐姿而造成影响身心健康的例子。如班里的一些学生因坐姿不正确,走路起来腰都无法挺直,写出来的字歪歪斜斜的,还容易形成近视眼。
二、运用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写字课的教学,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写字知识,学生按照要求抄写,或学生只是简单地抄抄写写的做法,我努力为学生创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写字,研究笔画的书写笔法,我做到既要当先生,又要作学生习字的伙伴。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教师的身教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手漂亮字,如一个个奇妙的音符,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以振奋和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我的板书都是做到在课下先反复练习,上课时再写,尽量写得规范些,这样对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精神以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在练好字的同时,去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为学生写好规范字搭建了交流、书写平台。从而,打造了写字课快乐教学的新课堂。
三、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指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须培养浓厚的书写兴趣。
学习写字是耗时费力的事情,学生稳不住情绪,再加上儿童手部肌肉容易疲劳,把字写好还是不太容易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给学生讲书法家的习字故事;讲解汉字的起源和作用;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学的每一个笔画都制作了课件,进行汉字笔画的演示;对学生的写字作业的进行认真的批改和讲解,做到课课都表扬激励鞋子好的同学。鼓励学生参加班级里开展相关写字的活动,如 “谁的作业最清楚”、“争当小小书法家”、“开展作业展览”等系列活动,从而来矫正学生的错误书写习惯,强化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以达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之目的。
四、要求严格,贵在坚持
    要想写好字,不是在某一时间、某一节课或某一夜就能把字写好。我抓住一切机会训练学生写好字。1、上好写字课。每周的写字课都做到认真备课,精心上好写字课;2、写好生字。我让学生每人买了一本生字字帖,学习的笔画范字除在写字纸上写好外,每篇课文都有生字,这些生字我都让学生描红。批改完作业,还对学生常写错的字进行反馈,让学生改正。总之写字不是在一朝一夕,而是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总之 ,“字无白日功”,要写好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堂写字课,每一次的作业,我都能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只有从字的笔画、偏旁再到字的构造,一步步循序渐进的练习,那么才能写一手好字。学写好字并不难,基本训练是关键,苦练实练加巧练,一笔好字定实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让学生把字写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22: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