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要有充分的学生意识。
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学生意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知识基础以及能力水平。《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力图打造最常态、最真实的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充分的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真真正正做到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请学生通过折纸涂色以及实际算一算的活动,并在学生的折纸与涂色中,不提任何硬性规定性,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探索算法,理解算理。并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生说得精彩极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会出现的问题,如:结果要约分成最简分数,通分时用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简单等各种情况全部剖析清楚。当得到老师的认可时,他们兴趣盎然。整个过程,我并没有评析对错,是否科学、合理,而是在学生的探索中有学生一一澄清,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二、注重培养转化的思想,学会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来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不同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按着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时为了解决学习难点,在此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目的是什么,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通分后就是把不同的分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进而达到解决难题的目的。
三、读懂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化难为易,我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我翻阅了相关内容的各个版本教材,力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感知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最后的练习也可以说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把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它不是给这节课化上句号,而是添上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四、不足之处
由于刚学完最小公倍数,学生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在转化的过程中部份学困生感到吃力,进而课堂练习相对少些,知识巩固的不够扎实。另在数形结合上还要进一步强调,加深理解。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课堂实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