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帮助孩子客服嫉妒心理》
教学内容:
帮助孩子客服嫉妒心理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孩子有嫉妒心理的危害。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3、学习怎样帮助孩子客服嫉妒心理。
重点:有效克服嫉妒心理。
难点:关于嫉妒心理学的若干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孩子和大人们一样,孩子也会妒嫉,而且他们的妒嫉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当孩子发现别人那儿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是相貌、玩具、老师的表扬,甚至是家长的关注,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小小的嫉妒油然而生。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冲动呢?
二、 讨论主题
(一) 、什么是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有害心理,简言之就是憎恨,不甘心别人在某方面优越于自己的情绪状态。
(二)、嫉妒心理的特征 1、思想性:一个人嫉妒心理是否出现与其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修养及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有关。思想水平高的人、心胸开阔的人、品德修养好的人、适应能力强的人其嫉妒心理比较少。
2、相近性:嫉妒心理主要发生在地位相等、年龄相仿、条件相似、程度相同的人之间。(口述:我们对某某陌生人的一夜暴富能无动于衷,但绝对不能容忍隔壁王二比我多赚一个子儿)
3、比较性:嫉妒是自我与他人比较后产生的不平衡心理,这种比较还涉及到第三者对他们的态度。(如:老师常常表扬张三,引来了李四的嫉妒)
4、指向性:嫉妒心理的嫉妒范围比较集中,也比较明确。通常情况下,嫉妒的指向内容主要是名誉、成绩、地位、金钱、爱情等方面。人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产生嫉妒,也不可能漫无目标的产生嫉妒。(如:丑女将美女毁容,她只针对美女)
5、发泄性:极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会伴随着发泄性行为。发泄,是嫉妒者求得心理平衡的极方便途径。
6、顽固性: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可以算是最顽固最持久的一种。因为它是同私心相伴的,只要私心存在一天,嫉妒心理也将存在一天。
(三)、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需要的共同性和个体能力的差异性。
主观原因:不恰当的期望和绝对平均主义观念。
(四)、 嫉妒心理的危害
影响人际关系,易患心身疾病及影响目标的达成。
三、 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
1、双赢观念法:
树立双赢观念、共生观念,团体观念,将他人的成功与自己的成功关联起来,就能“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样不仅会免除嫉妒痛苦,而且还会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使自己和他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2、辩证思考法:
即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正反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现状。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好事与坏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李嘉诚曾经说过:“在好的时候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好,在坏的时候也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坏”。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也是此理。
3、以长比短法:
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不一味地将人之长比己之短,而是进行全面的比较,并适当地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比的方法对了、比的角度对了,不愉快的情绪就会减少。
4、自发奋斗法:
要从自身原因出发,更加发奋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实力,用充实的行动化解嫉妒心。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5、消除偏见法:
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这并没有损害自己。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来化解顽固的嫉妒心理。
四、本课小结
1、尾声:各位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