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娃娃家《爸爸去哪儿了?》
又是玩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我向孩子介绍新材料:布娃娃(它叫豆豆)、仿真的水果、勺子、碗、围裙等,并告诉他们围裙是妈妈烧菜时围的,并且示范了围裙的围法,要在后面打个漂亮的蝴蝶结,如果宝宝不会打,可以请爸爸或者老师帮忙。漂亮的围裙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纷纷表示要做妈妈,要给娃娃烧饭吃。于是,很多宝宝都要争当妈妈,最后小朋友们还是一致的认为璟莹来当妈妈比较合适,因为她平时很照顾班里的小朋友,动手能力也强,小朋友们都喜欢她。那谁来当爸爸呢?小朋友们经过讨论最后让班里的“老大”庞博来当爸爸,因为他真的很有“霸气”适合当爸爸。于是我就叫小朋友进区域玩了。璟莹很快就戴上围裙,但是自己不会打结,旁边的爸爸这时也乐意上去帮忙。
小朋友们都进区域玩了,我也在各个区域间走动观察,可当我从其他区域回来时,发现娃娃家厨房里只有璟莹一个人在忙,庞博爸爸不在娃娃家了。我一找,原来跑到建构区搭积木去了。我问他:"爸爸怎么出来了?豆豆饿了,在家哭呢!"他回答我:“我不要做爸爸。”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有围裙的,可以戴着烧饭,我没有。”我继续说:“那爸爸可以抱娃娃啊,爸爸力气可大了,是不是?”他听了,才点点头跟着我回到了娃娃家。
后来几天的游戏中,我重点观察了庞博,发现他在游戏时常常脱离岗位,一会走出家门,到别的区域看看,玩玩,有时甚至把娃娃家里的东西拿到建构区去,仿佛娃娃家的东西不够吸引他。
观察分析: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缺乏角色意识,出现离岗、串位等情况。案例中庞博的离岗主要原因是失去了对爸爸这一角色的兴趣,无所事事。
在观察中我发现庞博虽然聪明、有主见,但在遇到困难时仍然会有生气等消极表现,这也符合幼儿的特点。可贵的是,庞博并没有逃避,而是想出办法来达到目的,这反映了庞博良好的个性品质。
指导策略
1、投放代表爸爸的典型象征物:领带。请幼儿与老师共同收集小领带,作为爸爸的标志。但收集过来的领带大大小小,尤其是孩子戴脱很不方便,不能自己操作。于是,我想到便于孩子自己穿戴的领结,请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帮忙做漂亮的蝴蝶结。孩子们一戴,可神气了,玩游戏时也特别投入,专注。
2、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将观察到的典型现象在评价时与幼儿共同讨论。
|
|